
霞浦,昔日渔歌悠扬的传统渔乡,如今已成为融合摄影、美食、民宿等多元业态的文旅胜地。这一华丽转身,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更得益于无数热爱这片海的霞浦人。他们用奋斗与坚守,将大海的馈赠,书写成文旅融合的动人篇章。
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之《山海福建》,10月11日18:00“我和海洋那些事”,邀您一同走进霞浦,向海而宿。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笔下那自由纯粹的生活理想,正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
而对于坐拥505公里海岸线的霞浦而言,“面朝大海”不过是寻常日子。


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与港湾,造就了霞浦独特的山海格局。
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普通民居、废弃老宅、闲置校舍被改造成海景民宿,将霞浦的海,融入每一处空间、每一天生活,让往来的旅人枕海而眠,在尘世中寻得幸福。


说起霞浦民宿版图的扩张,不得不提一个人——冯敏。
2016年,冯敏来到后岐半山间的牛栏岗村,租下危旧老厝,亲手将其改造为霞浦第一家民宿“草木人”。

“草木人”高踞半山,俯瞰滩涂摄影胜地北岐,海景尽收眼底。
在当时,这样的民宿是一种全新业态,迅速吸引了媒体与同行的高度关注。

继“草木人”之后,霞浦民宿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三沙镇、长春镇、海岛乡等沿海乡镇,民宿主们巧妙利用滩涂景致与渔村风情,结合多元文化主题,将霞浦民宿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陈卫东是土生土长的霞浦人。在外打拼多年后,他看中了三沙镇古桶村“离城不离尘”的宁静特质,在此打造了“画本里”民宿,开启了“半退休”的山海生活。
对他与妻子而言,他们经营的不仅是一间民宿,更是霞浦的海与烟火气。他们希望通过用心耕耘这份事业,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三沙镇虞公亭村的“天空之城”,由半山腰一座闲置小学改建而成,整体设计借鉴了希腊圣托里尼的建筑风格。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一座悬在霞浦海岸与天光之间的白色岛屿。
自开业以来,这里迅速成为游客热衷的打卡地。而这份浪漫与诗意背后,是主理人历经三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坚持。

在三沙长大的罗予辛,是霞浦第一批民宿的探索者之一。
她打造的“陶时光”是当地第三家开业民宿,专注于诗歌文化与摄影主题,在诗与歌、光与影、海与天的交融中,将霞浦“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融入日常体验。


“觅萩野”和“陶时光”一样,由自家房屋改造而成。
受限于客观条件,硬件虽不及大型民宿,主理人王婷却在服务上倾注心力:为游客定制旅行攻略、烹制独家秘方早餐……让每位客人吃得舒心、玩得尽兴。



从2018年最初的3家民宿,到如今的600多家,霞浦民宿的数量变化是当地文旅经济迅猛发展的一大表现。
而文旅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更多民宿的兴起,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产业红利。


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自然、寻觅乡愁的情感。对都市人而言,它是生活的切换;对乡村人来说,它是振兴的路径,也是展示乡土之美的多元窗口。
在霞浦,向海而宿,不再只是诗句,而是每一天的真实。
![]()
![]()
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15分钟旅游专题片《山海福建》,深耕福建山海旅游资源,以极具特色的主题式行走,带你游遍福建,感受闽地福文化。
![]()
编辑 | 何佳怡
主编 | 吴怡吟
监制 | 王丽明
![]()
读完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