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平日不争不抢天天准点走,年底裁员时领导第一个留他

分享至

梁雨萱第七次抬头看墙上的挂钟时,指针恰好指向五点三十分。

落地窗外夕阳斜照,将她的电脑屏幕镀上一层金红。

而那个靠窗的工位已经空了——肖光霁又准时下班了。

这已经成为研发三部最稳定的风景:无论项目多紧急,会议多冗长,肖光霁永远在五点半收拾妥当,五点半准时离开。

梁雨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眼前还有三份报告要改。

她不明白,在这个人人自危的裁员季,怎么还有人敢如此“不思进取”。

部门主管于军从玻璃办公室望出来,目光掠过肖光霁的空座位,竟微微点头。

这个细微的动作落在梁雨萱眼里,化作更大的疑问。

她记得上周五,肖光霁临走前递给于军一个U盘。

于军接过时,手指收紧,像是接住什么珍贵之物。

而昨天公司大会上,韩刚宣布年底裁员比例将高达30%。

梁雨萱深吸一口气,重新聚焦在报表上。

她一定要用加班和业绩,证明自己不可替代。

至于那个每天准时消失的肖光霁——她几乎能预见他的结局。



01

晚上九点的办公室,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空调的低鸣。

梁雨萱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余光瞥见肖光霁的工位。

桌面上除了公司配发的电脑和笔筒,再无他物。

与她堆满文件、参考资料和零食的办公区形成鲜明对比。

“还不走?”同事李锐拎着背包经过,“你都连续加班两周了。”

梁雨萱强打精神笑了笑:“这个季度的业绩报表明天就要交。”

李锐瞥了眼肖光霁的空位,压低声音:“学学人家肖光霁,到点就走,从不加班。”

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讽刺。

梁雨萱没接话,但心里泛起涟漪。

她来公司三年,与肖光霁同组两年,却始终看不透这个人。

记得半年前那个紧急项目,全组连续加班两周。

只有肖光霁雷打不动五点半离开,引来不少非议。

但奇怪的是,他负责的模块从未延误,代码质量还出奇的高。

“你说于经理为什么从不催促他加班?”梁雨萱忍不住问。

李锐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有背景吧。”

这话像种子一样落在梁雨萱心里。

她想起上个月公司团建,肖光霁独自坐在角落看手机。

于军主动过去与他交谈,两人神态非同一般的熟稔。

当时她觉得是错觉,现在想来却颇有深意。

十点钟,梁雨萱终于保存最后一份文件。

关电脑时,她注意到肖光霁的键盘一尘不染。

连按键的磨损程度都比别人的轻。

这个人似乎把一切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走出办公楼,凉风让她精神一振。

不远处,肖光霁正从便利店出来,手里拿着杯咖啡。

梁雨萱下意识躲到柱子后。

只见他走到路边长椅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

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神情专注得不像结束一天工作的人。

一辆黑色轿车停下,车上人递给他一沓文件。

短暂交谈后,轿车离去,肖光霁继续对着电脑工作。

梁雨萱带着更大的疑惑转身离开。

这个准点下班的人,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02

周三的部门会议气氛紧绷。

韩刚的裁员宣告像悬在每个人头上的剑。

于军站在投影前,眉頭紧锁。

“新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还没解决,客户给的最后期限是下周。”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避开于军的目光。

这个遗留问题困扰部门数月,谁碰谁倒霉。

梁雨萱低头翻看资料,祈祷不要被点名。

“肖光霁,你有什么想法?”于军突然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角落的位置。

肖光霁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平淡:

“旧系统数据库与新架构不兼容,因为加密算法不同。”

他走到白板前,画下简单的流程图。

“不是在接口层解决,而要深入数据源重构解密模块。”

几个资深工程师交换了眼神,有人不屑地撇嘴。

“说得轻巧,那得重写半个系统。”有人小声嘀咕。

肖光霁仿佛没听见,继续道:

“我上个月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做了预研。”

他从文件夹取出三页纸递给于军。

“这是解决方案概要,预计五天可以完成。”

会议室内响起窃窃私语。

梁雨萱伸长脖子,看见纸上密密麻麻的算法和注释。

于军快速浏览,眉头逐渐舒展。

“为什么不早汇报?”

肖光霁回到座位:“需要验证可行性,昨天刚完成测试。”

散会后,人群往外走,梁雨萱故意放慢脚步。

她听见于军对肖光霁低语:

“韩总那边压力很大,这个项目不能再出问题。”

肖光霁只是点头,没有多余的反应。

经过他们时,梁雨萱瞥见肖光霁笔记本上的内容。

那不是公司项目的代码,而是一种她从没见过的编程语言。

午后阳光炙热,梁雨萱却感到一丝凉意。

她开始意识到,肖光霁的“准点下班”或许另有玄机。



03

裁员风声越来越紧,办公区弥漫着焦虑。

梁雨萱主动接了两个额外项目,每天加班到深夜。

周五晚上八点,她揉着酸胀的眼睛去茶水间。

路过会议室,听见于军和肖光霁的谈话声。

“...韩国客户那边,多亏你及时发现合同漏洞。”

于军的声音带着少有的激动。

肖光霁回应平静:“只是恰好懂韩语,看到技术条款有问题。”

梁雨萱停在阴影处,心跳突然加快。

她记得那个韩国项目,是部门今年的重点。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合同没问题,包括外聘的翻译公司。

“他们故意在免责条款里埋了坑,如果系统延迟交付...”

于军的声音低下去,梁雨萱只听到“巨额赔偿”几个字。

她悄悄退后,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肖光霁会韩语?而且还懂法律条款?

回到工位,梁雨萱搜索员工档案里肖光霁的资料。

只有最基本的信息:28岁,计算机硕士,入职三年。

与她自己光鲜的履历相比,平淡无奇。

但她想起半年前,公司失去一个重要日本客户。

当时大家都责怪销售部门,现在想来却蹊跷。

那个项目肖光霁曾参与技术评估,提出过警告。

但没人听信一个普通工程师的意见。

梁雨萱打开公司内部论坛,搜索肖光霁的名字。

结果寥寥无几,连年会照片都没他的身影。

这个人像刻意抹去所有痕迹。

深夜十一点,梁雨萱关掉办公室最后一盏灯。

电梯里,她遇见了加班的于军。

“于经理,这么晚还没走?”

于军疲惫地揉着眉心:“有些事要处理。”

停顿片刻,他突然问:“你觉得肖光霁怎么样?”

梁雨萱措手不及,谨慎回答:“他很...守时。”

于军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

“公司里最宝贵的,往往是看不见的价值。”

电梯到达的叮声掩盖了梁雨萱的回应。

这句话整晚都在她脑海里回响。

04

周一早上,坏消息传来:竞争对手公司股价大跌。

据传是因为核心系统出现严重故障。

办公室里人人自危,这提醒他们技术失误的代价。

梁雨萱注意到肖光霁格外关注这则新闻。

他仔细阅读技术分析报告,甚至做了笔记。

午休时,梁雨萱假装偶然坐到他对面。

“听说那家公司的问题很类似我们去年遇到的。”

肖光霁从报告中抬头,眼神犀利:

“不一样。他们是架构缺陷,我们是人为失误。”

这话让梁雨萱愣住。去年那个项目她也有参与。

“你说的是张工负责的模块?”

肖光霁合上笔记本:“都过去了。”

但他临走前的眼神说明事情没那么简单。

下午,梁雨萱被于军叫进办公室。

“公司的遗留系统最近有人维护过吗?”

她茫然摇头。那个过时的系统早该淘汰了。

于军若有所思:“奇怪,日志显示上周还有更新。”

梁雨萱突然想起什么:

“上周三晚上,我看见肖光霁在办公室。”

于军眼神微动,随即恢复平静:

“知道了,你去忙吧。”

那天晚上,梁雨萱借口取东西回到办公室。

果然,肖光霁的电脑还亮着。

屏幕上正是那个遗留系统的维护界面。

而她惊恐地发现,系统里标注着“高危”的漏洞。

其中一个如果被利用,可能导致全线产品瘫痪。

肖光霁从茶水间回来,看到她时略显惊讶。

“我忘了手机。”梁雨萱慌忙解释。

肖光霁点点头,坐回位置上继续工作。

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像一场无声的魔术。

梁雨萱逃离办公室,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这个人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05

部门团建是观察同事的最佳场合。

梁雨萱特意坐在肖光霁斜对面,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市场部的新人小林热情地给大家倒酒。

轮到肖光霁时,他婉拒了:“谢谢,我喝茶就好。”

语气温和却不容商量。

酒过三巡,气氛活跃起来,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只有肖光霁安静地吃东西,偶尔接几句话。

“光霁,听说你大学是学计算机的?”有人问道。

肖光霁点头:“嗯,普通大学。”

但梁雨萱记得人力部门的朋友说过,他是顶尖院校毕业。

为什么要隐瞒?她更加疑惑。

晚餐后,几个外语流利的同事在讨论国外见闻。

肖光霁原本在玩手机,突然插了一句话。

纯正的德语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会德语?”小林惊讶地问。

“学过一点。”肖光霁轻描淡写。

但梁雨萱注意到,他刚才说的是技术术语。

不是一个“学过一点”的人能掌握的。

更让她震惊的事发生在结账时。

餐厅系统故障,德国经理急得满头大汗。

肖光霁上前用流利德语沟通,并帮他修复了系统。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回程车上,梁雨萱故意坐到他旁边。

“你德语真好。”

肖光霁看着窗外:“以前有个德国项目自学的。”

轻描淡写,但她知道没那么简单。

那个德国项目是公司三年前的机密合作。

参与人员都要签保密协议,肖光霁当时只是新人。

他怎么接触到的?

雨点开始敲打车窗,梁雨萱感到寒意。

她意识到,身边坐着的可能是个完全不同的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