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学期起,部分高校纷纷公布了成立新学院的信息。这些新学院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需求,或集合学校优势资源,完成了一次人才培养、学科布局新升级!
大连理工大学
![]()
![]()
![]()
![]()
了解新学院

9月27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大连理工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大学-医学部-临床学院”三级管理体系确立,为学校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坚实和规范的医教研支撑。据了解,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开启医科生培养新阶段。
大连理工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依托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学,拥有肿瘤护理学、肿瘤学、胸外科、妇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教学,心血管内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老年医学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教学,拥有国家妇产科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以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研究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教学,眼科实力尤为突出,不仅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还担任着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分中心。
中山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10日,中山大学未来生物医药学院2025级开班仪式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据介绍,学校未来生物医药学院将立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未来生物医药学院:学院将采用“临床需求-科研攻关-产业转化”的政产学研金闭环体系这一创新模式,旨在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拔尖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
![]()
了解新学院

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在庆祝建校80周年之际,举行了创新学院揭牌仪式,正式成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技术三大创新学院。据介绍,学校创新学院将以“小而精”的“轻骑兵”模式实现敏捷响应和精准有效的布局,形成“基础产业—核心技术—未来布局”战略闭环。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奋力推动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区域产业竞争力、国家技术话语权三重升级。
集成电路创新学院:主要聚焦芯片“卡脖子”技术,填补高端人才缺口。
人工智能创新学院:主要瞄准技术制高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未来技术创新学院:着眼前沿,对接安徽“7+N”未来产业,承担孵化新兴学科的任务。
西安交通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在兴庆校区举行体育学院揭牌仪式。
体育学院:学院坚持“分层次小班授课”特色教学模式,以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掌握、锻炼习惯养成、健全人格塑造为核心,旨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成立仪式,标志着全国农林高校首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成立。据介绍,在新的发展机遇背景下,学校构建了3+5+X的框架,采取高位嫁接、虚实结合的形式,依托信息学院、机电学院、信息化处及5个智慧类专业所在学院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并高起点开设人工智能(卓越班)、机器人工程(卓越班)2 个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学院将打造“农业+智能”的创新引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建设农业智能化人才的培养高地。
首都医科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揭牌成立。据介绍,学校医学技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原本分布在各校区与附属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等五个医学技术相关专业,正式整合为一个统一、协调发展的学术共同体。
医学技术学院:未来将推动医工、医理深度融合,构建系统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坚持交叉融合,推动医学技术学科创新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在江阴校区举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据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双高协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强化场景牵引,拓展智慧赋能,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安徽大学
![]()
了解新学院

9月20日,安徽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暨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揭牌仪式在该校磬苑校区举行。这标志着医学门类成为该校重点发展的第12大学科门类,开启了学科交叉与系统构建医学教育体系的新阶段。
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学院的成立旨在推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深度融合,重点培育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医工交叉方向,构建文社理工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新格局。
(来源:综合自各高校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