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抖音黑板报 发布消息:近日,账号“宋*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多处内容与事实不符。该账号虚构摆拍行为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已处置禁言,清除因违规内容增长的粉丝。
(10月10日光明网)
“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的剧情刚上演时,无数网友为这份 “知恩图报” 动容;当连续剧式更新的情节不断反转,质疑声随之而来;直到证实内容造假、平台作出禁言处罚,这场精心策划的流量骗局才终于落幕。网友那句“有本事别拍短视频去拍短剧”的调侃,道出了公众对虚假摆拍最直接的愤怒。
这场闹剧的荒诞之处,在于对善意的精准算计与无情消费。悲惨人设、情感冲突、道德共鸣,这些短视频爆款要素被刻意编织成“真实故事”,这种把公众善意当引流工具的行为,比普通造假更令人不齿,它透支的是社会最珍贵的信任资本,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陷入“狼来了”的困境。
摆拍者的“编剧才华”令人咋舌:从溺水获救的离奇开端,到以身相许的戏剧噱头,再到寻而不得的曲折剧情,12条视频层层递进,精准踩中流量密码。这种“连续剧式”创作本可用于短剧创作,却被嫁接成“真实记录”,本质是对传播伦理的公然践踏。更讽刺的是,为增强可信度,视频标注具体时间地点,却对关键的恩人姓名消音处理,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造假者的心虚。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虚假摆拍已形成成熟的产业套路。正如专家指出,部分账号深谙“悲情叙事+连续剧更新”的流量公式,通过脚本设计、场景布置、细节造假,将虚构内容包装成社会新闻。“宋 * 霏”事件并非个例,从 “凉山助农”的虚假带货到“职场霸凌”的自导自演,类似骗局反复上演,根源在于违法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现行处罚多以平台禁言、行政罚款为主,与百万级曝光、变现收益相比,威慑力杯水车薪。
当摆拍者沉浸在流量狂欢中时,或许忘了:短视频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公众的关注源于信任。“有本事去拍短剧”的嘲讽,既是对造假者编剧能力的反讽,更是对回归真实创作的呼唤。在清朗网络空间的进程中,每一次对虚假摆拍的 “摆上一道”,都是对诚信底线的捍卫。唯有如此,短视频行业才能摆脱 “流量焦虑”,走向健康发展的正轨。
治理虚假摆拍,需要打破“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早已将“恶意虚假摆拍”列为整治重点。此次抖音清除违规账号粉丝的做法,正是平台责任的体现。
“悬赏 20 万寻救命恩人”的连续剧终以禁言落幕,账号“宋 * 霏”的摆拍闹剧,是短视频行业虚假营销的典型注脚。这场精心编排的戏码,透支的不仅是网友信任,更是社会最珍贵的善意储备。
摆拍“悬赏寻找救命恩人”,有本事别拍短视频去拍短剧去。毕竟,短视频不是演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