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医院检查我们都遇到过医生要求空腹抽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早上不吃饭就行”,但为什么要空腹?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哪些细节?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如何把“空腹”这件事做对、做明白!

一、为什么非要“空腹”?
简单来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分解成小分子进入血液,从而显著改变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浓度。如果不空腹,检测结果就像一张被涂改过的答卷,让医生难以辨认真相。空腹的目的是排除食物干扰,确保结果准确性。
![]()
血糖:进食后,血糖会自然升高,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失真,医生根本无法判断您的血糖水平是正常升高,还是已经存在糖尿病风险。
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一顿丰盛的餐食后,血液可能变成“牛奶血”(乳糜血),甘油三酯数值会高出空腹时数倍甚至数十倍,医生无法正确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肝肾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肌酐、尿素氮):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引起这些指标暂时性升高,干扰对肝肾真实功能的判断。
激素类项目: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其分泌直接受进食影响,只有在空腹状态下测量,才能反映其真实的分泌功能。
空腹状态意味着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基础代谢”水平,这样检测出的结果,才能与标准参考范围进行有效对比,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健康或诊断疾病。
二、空腹多久才合适?
有人认为既然空腹时间“越久越好”,其实不然,医学上的“空腹”有明确的标准:空腹的黄金时长是8-12小时,超过16小时反而会出问题。
![]()
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6小时,身体会进入“分解模式”,因过度饥饿而动用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可能导致血糖、血酮体等指标发生变化,同样会影响结果。
三、这些“空腹误区”,你知道吗?
空腹=不能喝水
完全不喝水会让血液浓缩,反而影响检测结果。空腹期间可以喝少量白开水,每次不超过100毫升,但不能喝奶茶、咖啡、果汁、牛奶——这些饮品里的糖、脂肪、咖啡因,都会打破“空腹状态”。
前一天晚上“吃清淡点就行”
“清淡”的标准比你想的更严格:抽血前1天晚餐,要避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比如肥肉、蛋糕、海鲜、豆制品);不能喝酒,酒精会加重肝肾负担,抽血前24小时-72小时内不喝酒;最好选择粥、面条、清蒸蔬菜等低负担食物,晚上8点后就别再吃任何东西了。
生活行为不用注意
熬夜: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血糖等成分的改变,影响测定结果。
剧烈运动:晨练后再去抽血不可取!剧烈运动肌肉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可能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影响检测结果,也会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所以应保持平静状态。
药物:常规服用的药物是否需停用,务必提前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决定。
抽血前一天清淡饮食,别熬夜饮酒、别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空腹8-12小时,检测结果才更有参考价值。如果不确定自己要做的项目是否需要空腹,也可以咨询检验科哦!
审核:娜姐
主编:敏儿
编辑:蕾蕾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01
02
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