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房子的大小往往和“蜗居”画等号,尤其是近几年风靡的“纳米楼”,面积小得让人咋舌,却成了无数普通市民追求安身立命的唯一选择。
就比如这套让人惊叹的35平方米小家,虽说面积不大,但在香港,35平方米已然能称得上是实打实的“豪宅”了。
它属于一对90后的小夫妻,Oliver和Nora,他们在湾仔区淘到了这套老房,图的就是地段便利。
![]()
但是房子户型不是规整的方正格局,而是呈现出一种金字塔般的堆叠状,这意味着会有不少不规则的转角和冗余空间。
如何把这些“鸡肋”变成“宝藏”,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
![]()
在设计师的妙手改造下,原本老旧狭小的空间焕发出超乎想象的实用性,处处充满惊喜,真的让人心动。
![]()
和许多小户型为了增加收纳而堆满柜子的做法不同,这里的客厅显得异常“奢侈”。只摆放了一张舒适的双人沙发,没有传统的茶几。
![]()
更多地面空间留给了活动区域。这种减法设计,反而让整个空间感得以释放。
电视机直接壁挂,设备巧妙地隐藏在悬空的电视柜中。
![]()
电视墙上方并没有设置吊柜,大胆地选择了大面积留白。
![]()
不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视觉上的压抑感,让空间显得更加开阔。
![]()
整个屋子采用了无主灯设计,连客厅沙发的上方和悬柜底部都嵌入了可调色的灯带。
![]()
入门处的玄关和开放式厨房区域,是设计师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
玄关处由一组悬柜构成,分为吊柜和悬挂底柜。
![]()
同样没有做到顶,避免了厚重感。
![]()
下方的悬柜主要用于收纳鞋子,四层鞋架对小两口来说已足够日常使用。
![]()
厨房的改造是全屋最大的亮点。
![]()
原先狭小的台面被设计师大胆延伸,加入了一个弧形的环抱式岛台。
![]()
重新规划了厨电的嵌入位置,极大提升了操作台面的实用性。
![]()
在色彩上设计师别出心裁地用了清新的蓝白相间配色,让厨房告别了以往的沉闷。
和蓝色橱柜搭配,营造出一种复古而精致的厨房格调。
岛台内部隐藏抽拉式餐桌。
![]()
轻轻一拉,桌面翻开,一个可供三人用餐的小餐桌就出现了,即便是未来有了孩子,也能满足日常用餐所需。
平日里完全收纳进岛台,丝毫不会占用宝贵空间。
![]()
要论整个房子最精妙的设计,非这处空中书房莫属。
![]()
这里是空间利用率发挥到极致的区域,没有之一。
![]()
原本这里是一个仅能容纳一张床的极小房间,设计师通过巧妙地抬高和隔断,硬生生地创造出了一个“漂浮”在半空中的书房。
![]()
空中书房两侧均采用玻璃隔断,不仅保证了采光,更让身处其中的人能直接看到客厅电视,整个空间显得通透无比。
![]()
上层区域不仅能满足夫妻二人日常办公需求,甚至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也能在里面站立自如,完全没有压抑感。
![]()
这相当于在有限的高度内,凭空多出了一层实用的功能空间。
![]()
空中书房的下方空间也丝毫没有浪费,被设计成了一个独立的储物房。
![]()
这里可以收纳生活杂物,甚至作为临时客房也绝无问题,封闭式的空间能带来足够的私密性。
![]()
主卧室的设计没有太多繁复的装饰,一张宽大的双人床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床头隔出了一个小空间,省去了床头柜的面积。
![]()
收纳功能同样做到了极致。
![]()
地板下方的空间被改造为储物格,用来存放不常用的床品和换季衣物等大件物品。
衣柜充分利用墙面,做成了通顶式,足以满足夫妻二人的日常衣物收纳需求。
![]()
卫生间区域相比原设计没有大幅改动,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加入了玻璃隔断,实现了干湿分离。
![]()
能有效避免水汽滞留,保持空间的干燥清洁,提升了居住舒适度。
整体延续简洁明快的风格,避免了小空间可能带来的压抑感。
![]()
这间35平方米的小房子被设计师改造得相当惊艳。
所以说真正的“豪宅”,从来不只关乎面积,更在于如何设计,如何让生活变得有质感。
这次装修总计花费了约35万港币,折合人民币大约30万元。
虽然有点贵,但是物超所值,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