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真不是办一次喜宴,扯一张证那么简单。
多少人,在结婚之前,父母舍得花钱,为其买房买车,满足了各种仪式感。
在结婚之后,仪式感褪去,才知道酸甜苦辣咸都在里面,沦为了一地鸡毛。
很多小夫妻,明明每天都在拼命赚钱,都为了这个家而努力,但是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两个人的钱,三家花:如果你的婚姻是这样的,大概率要熬不住。
![]()
01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1983年的,山沟里出生长大。
她从贵州,远嫁到湖南,丈夫是1975年的,在县城里做不锈钢门窗。
结婚的时候,考虑家庭实际情况,也就没有买房,夫妻在县城租房。车,就是一台摩托车。
她总是想,只要夫妻一起努力,女人去厂里打工,男人继续做门窗,三五年会好转。白手起家的夫妻,也不是没有。
辛辛苦苦五年多,夫妻凑了一笔钱,然后贷款买房。
接下来,大儿子也要上幼儿园了,小女儿也两岁。婆婆也来帮忙带娃。这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出发。公公在老家种地,也会把大米送到城里,接济一番。
不出意外,意外就来了。去年夏天,婆婆患了脑梗,住院三个月,把家底都掏空了。
婆婆不能够带娃了,反而要人护理了。她就迫不得已,辞工,专门在家带娃,照顾婆婆,做一些康复运动。
公公婆婆都是农村户口,也没有职工退休。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家庭不宽裕,加上各种舍不得,农保也是缴纳了最低的。公公婆婆六十多岁,一个月一个人就一百多养老补贴。
这就意味着,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就压到女性朋友和丈夫的身上。并且是,只靠丈夫的收入来维持。
算一算,这小夫妻的生活开销有多大。
第一,孩子读书,一个学期三千多。孩子上的幼儿园,还是最便宜的;孩子到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任何辅导班。孩子也偶尔生病,一次就三四百。
第二,家里的房贷,一个月一千多,每月的二十日准时扣。推迟一天,就会接到银行的电话。
第三,小夫妻一家过日子,一个月的水电费,一日三餐,要三千多。这还是抠抠搜搜的情况之下。不能实现水果自由,鸡鸭鱼自由。
第四,公公婆婆一个月的开销,一千多。还好,公公婆婆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其女儿也承担一部分。万一婆婆的病,复发了,做检查,一次就几百到几千。婆婆吃的药,是从来没有停顿过。
第五,这位女性朋友表示“要是娘家的父母,忽然生病,就遭殃了,真的无能为力”。是啊,她的父母也是农村的,也没有退休金。再过几年,也要每个月给赡养费了。
婚前的浪漫,长久的设想,在婚后的生活压力下,变得荡然无存,只剩下命里的无奈。
说白了,不管找谁结婚,只要是双方父母没有退休金,就迟早会出现“一对夫妻赚钱,三个家花钱”,后来的情况,不容乐观。
![]()
02
多少夫妻,一个月的收入,有七八千,却始终在贫困线上煎熬。
是的,他们的开支太大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又说:“再苦不能苦孩子。”
到了长期入不敷出的时候,谁还管什么孝顺不孝顺,谁还会把孩子当成家里的宝?
那些喊年轻人尽孝的人,张口就来。他们不知道年轻人有多为难,手头有多紧张。
那些指望“养儿防老”的老人,口口声声说:“我养长大,花了那么多钱,不应该都拿回来吗?”如果老人真的要这样,年轻人肯定要回怼一句:“你还是别生我,我不愿意做你的养老工具人。”
那些说要富养孩子的人,也是自己有钱,才这样说。要是没钱,孩子上辅导班,去学艺术,就是去参加活动,都认为“孩子不懂事”。
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夫妻,因为家庭开支过大,就闹离婚。
真的,夫妻矛盾,90%的原因,是缺钱。
如何才能让年轻小夫妻过好一点呢?我们总不能任由问题蔓延,把婚姻磨灭吧。
作为老一辈的父母,如果为了子女好,就自己想办法退休,在晚年的时候,可以做到一分钱都不要子女给,甚至可以在子女失业,房贷太多的时候,帮助一下。父母能给子女托底,子女会幸福很多。
父母们,也不要总是提“养儿防老”,多想一想积谷防饥。实在无法退休,有一笔存款也好。如果是农村人,最高端的农保,拉起来,比存款会更加长久一些。
作为年轻人,恋爱的时候,真的不要用什么恋爱脑。醒一醒吧,这是一个缺什么都不能缺钱的时代。没钱寸步难行。
婚姻的本质,就是夫妻一起养家糊口,不是一朵玫瑰就搞定了。
结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家庭情况。看他的父母退休了,有没有退休的基本条件。
房子车子这些,都是基本配置了,不值得年轻人欣喜若狂。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安排。
少考虑那些老人不退休的家庭,不是势利眼,而是知道,这样的家庭没有什么远见。未来对子女是不够友好的。
作为小夫妻,确实遇到了双方父母都很穷,也不退休的情况,那么结婚之后,和原生家庭要保持距离,不要捆绑在一起。有兄弟姐妹的,一定要大家一起承担对父母的养老压力。
老父母还能干活的时候,让他们去做保姆保安,保洁,也比种地强。有现金收入,会带来一定的存款,养老的压力适度减少。
![]()
03
亦舒在《小紫荆》中写道:“无论多豪华的婚礼都不代表幸福婚姻,两个人终生相处和睦与否和筵开几席、多少首饰全无关联。”
多想一下未来的三十四年,人立马就会醒过来。
婚姻里,夫妻一起熬,也熬不到头,肯定会熬不住。
只有那些熬一阵子,就会幸福来临的“熬”,才有价值,才会出彩。
时代变了,养老不是多一双筷子那么单纯,是系统的工程,和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为了这个家,每一代都不要等靠要,行动起来,社保安排好,身体锻炼好,格局放大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