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1975年,24岁的柯达工程师Steven Sas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虽然质素不佳,但根据据摩尔定律,技术将会高速进化,预测所需时间大约是15至20年后,就会达致当时的菲林像素水平。
![]()
然而,由于柯达实在太过赚钱,管理层不肯放弃当时的大饼,用数码相机来摧毁现有的一切;虽然继续支持数码相机的研发,但却不肯华丽转身,把未来押注在数码相机的身上,因此就……就没有未来了。
人们常常以柯达事件为鉴,认为他们太过短视,因而错失了未来。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当时柯达的管理层真的是错了吗?
话说柯达作为第一个把专业相机平民化的公司,在二十世纪,可以算是日进斗金,如果它在八十年代开始推广数码相机,首先失去的就是20年来巨额利润,可说是未见官先打八十大板。
![]()
从财务的角度看,多赚20年的巨额利润,把利润放在银行收息,利息滚利息,这不香吗?这肯定比自己打自己,推出数码相机,然后坐视自己的利润被摊薄,好得太多了。毕竟,数码相机的收入和利润,远及不上卖菲林。
再说,在市场,“先占效应”的优势并不太大,发明者和先行者未必一定胜过后来者,正如诺基亚比苹果更早几年推出智能电话,到最后的胜出者却不是它。柯达如果先摧毁掉自己的菲林护城河,最终却吃不了数码相机的大饼,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完全犯不着冒险。
投资大师Benjamin Graham的“价值投资法”,其一主要绝招就是“捡烟屁股”(cigarette butts),即是购买夕阳工业的股票。这些公司虽然没有前途,但却可赚尽最后一分钱,然后倒闭,只要计算得好,回报率往往比投资高速发展公司更高。
![]()
如果我是当年的柯达管理阶层,也是按兵不动,赚得几多就是几多,直至时机成熟,数码相机的潮流来到了,才去成立一间全新公司,自己只控股,不管理,由新人打新市场。至于柯达原来业务,则任由它慢慢消逝,赚尽最后一分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