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开国少将不满自己军衔,直言勋章不要也罢,授衔结束却被主席提拔

0
分享至





|

前言:

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首次举行了授衔仪式,但是有位将军对自己受封的军衔非常不满,更是扬言要将勋章直接挂到狗尾巴上去!

没想到朱德元帅听到这话后,竟表示可以理解!更稀罕的是,后来这位将军还被毛主席亲自提拔到北京军区参谋长的位置!

这位将军是谁?为什么敢公然质疑授衔仪式的结果?他又有多大的真才实学,能让毛主席听到他口出狂言之后依旧提拔他到身边工作?



一、授衔仪式

军衔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军队正规化的标志,有利于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具有可以协调不同兵种之间调度管理的战略意义。

对于军人而言,军衔则是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党和国家对于他们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最直接的肯定。

不管从哪个维度来衡量,“授衔”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55年的这场“授衔仪式”不仅是全国关注的军政要事,更是我军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



但是等待封授的军衔包含了10个元帅,10个大将,55个上将,175个中将以及800多个少将。被授封的将军们又来自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也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授衔的因素更是要综合考虑个人经历、人事变动、资历、战功、现任职务以及领袖偏好等多项指标。

所以不管怎么样的均衡分配,其结果都势必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比如陕西省的阎红彦将军,授衔之时已经离开军方从政多年,按照当时的规定,非军方人员是没有资格参与评选的,但是毛主席说了:“他要么不授衔,授衔就要是上将”,考虑到需要有人代表陕北红军参与收授封,阎红彦将军便占据了一个“上将”的名额。



又比如内蒙古的乌兰夫将军,他虽然没有军队级别,但安定内蒙功勋卓著,加之授衔时期正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所以也被授衔开国上将。



与他们相比,钟伟将军就显得没那么幸运了。他从14岁参军,一生忠于党和人民,资历老,战功多。他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师级干部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授封时至少也应该是“中将”级别的,但最终却只是被封授为“少将”。

钟伟将军是一个真性情,急脾气的人,可谓是“一点就着,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完全不能接受。

抛开资历和战功不说,和自己同一时期、同一等级的几个干部全都被授封了中将,甚至自己曾经的手下都是中将,这让钟伟十分不满,甚至是公开宣布:“我要将那勋章挂到狗尾巴上去!”

其实对于所授军衔不满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敢说这话的却只有钟伟将军一个,毕竟“勋章”的意义对于军人来说,是绝对神圣不可亵渎的,它代表着军人的尊严和荣誉。



钟伟将军的行为显然是有些过分了,平时一向平和的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也是大发雷霆,他讽刺道:

“我们的革命将士在打仗的时候冲锋陷阵,为了党和人民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经过这么多年舍身忘我的奋斗,终于是完成了党的任务,实现了人民的愿望,现在竟然会为了肩章上的一颗星,出言不逊,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朱德元帅见毛主席有些不悦,便解释道:

“同样是军人,谁也没少打仗,都是从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中挺下来的英雄,如今这肩章上的一颗星,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们这些年所有的功勋与战绩的考核,有争议也正是因为他们无比的热爱重国家。”



毛主席自然也是深知战士们的不容易,但是授衔的人选都是经过百般考量、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谁都想勇争第一,但还是要根据事实评判。所以毛主席也只能无奈的打趣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其始在毛主席心中,是非常喜欢钟伟将军这类口直心快,又能打硬仗的人。他也知道钟伟将军的才能,确实足以匹配更高的军衔,但是目前的结果是经过多个维度审核之后决定的,必然是不能更改的。

不过在授衔之后,钟伟将军先后被任命为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更是被毛主席钦点为北京军区的参谋长。

要知道,北京军区保卫的可是首都的安全,相当于是安排在毛主席身边的保镖!这样的职位最少也是要中将以上的将军来担任的!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心理是有一杆秤的,组织对于钟伟也是极其信任且器重的!



二、传奇将军

钟伟将军出生于1911年,是湖南省平江县人三阳乡甲山村,自幼便是一个特立独行、极具个性的人。很多人都猜测,他是《亮剑》之中的李云龙的创作原型。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不管是其骄傲的性格,还是土匪一般的作风,甚至是违抗军令的胆量,都能在李云龙身上看到他的影子。尤其是两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的反应,几乎是一模一样。

和李云龙一样,钟伟将军的口碑的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军事天才,虽然鲁莽,但是作战的时候从不循规蹈矩,而是能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军事天分极高!



他曾经率领部队浴血奋战7天7夜,成功拿下据点,并全歼敌军。也曾率领红师团警卫班仅10名战士夜袭敌军,凭借着“小、快、灵”的机动性予以敌人重创,为夺取娄山关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更是一人深入匪穴,对其进行政治宣传,最终凭借着极强的个人能力,感化土匪,促使其改编为八路军!

也有人说他过于狂妄,三番五次违抗军令。都说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但钟伟将军并不认同,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要打胜仗!由于这种思想,虽然钟伟将军打了很多的胜仗,但是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钟伟将军个性张扬,桀骜不驯,但是的确是屡战屡捷,军功显赫,极具传奇色彩,颇有几分中国“巴顿将军”的意思。



而说到他这传奇的一生,就数20世纪40年代末的“三下江南”战役最具有代表性。

1947年,3月9日,钟伟将军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渡松花江战略行动之中偶然发现了国民党88师的一个团。虽然敌军尚未发现我军,但我军正在执行东进的命令,该不该打,钟伟将军和政委之间产生了分歧。

钟伟将军认为应该乘敌不虞,主动出击。政委认为应该服从命令,继续东进。但是战机稍纵即逝,钟伟将军态度坚决,一拍大腿,怒吼道:

“老子说打就要打,出了问题我负责!”

实际上钟伟将军的决定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敌明我暗,主动出击可以先发制人打他个措手不及;敌寡我众,一旦打起来,我军附近的两个师可以立即支援过来,保证火力输出。



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对我军来说必然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即便是林彪给他打了三个电话,他都不曾改变决定。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林彪给他增派援军,协助他聚歼敌人!

最终,林彪竟然被他说动了,增派了两个纵队前往支援。这次突袭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国民党88师和赶来支援的87师被我军尽数歼灭。这让林彪心里乐开了花。

1948年1月,钟伟带队攻打文家台时突然遇到了暴雪天气,短时间之内积雪迅速淹没了膝盖,队伍几乎无法前进。但是钟伟将军看着厚厚的积雪,却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致胜妙招。

他下令让战士们连夜挖出多条弯曲的雪道,并在雪道周围浇水成冰筑成战壕。次日战士们在冰道中快速滑行进攻,打的敌军束手无策。



纵观整个世界战史,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充分利用天气和环境逆转颓势的将领屈指可数,更别说是让士兵们滑行进攻这样有创意的作战方式,钟伟将军对战局战机的把握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此外钟伟将军还打过很多精彩的胜仗,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枚举了。总之,如果单从其卓越的军事能力,以及显赫的战功战绩上来看,钟伟将军确有争取更高军衔的实力。

虽然钟伟将军的选择是有利于战局的,也大多收获了良好的结果,但“违抗军令”的行为在原则上还是不允许的。如果仅从结果上来判定这件事情的可行性的话,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凭借着自己想法行动的将领,那我军还谈何纪律?如何管理?从宏观角度来看待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战争,最终能取得胜利,还是和共产党铁一般的纪律是分不开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推测,至于钟伟将军到底为何被授予少将,这其中的缘由,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军委再做决定的时候,必定是合理取舍的。



三、铁面严父

钟伟将军不仅在打仗的时候勇猛无比,生活和工作之中更是刚正不阿、一生清廉。

钟伟将军的大儿子钟来良,从8个月之后就没有再见过父亲,在他成长的过程之中,经常听母亲说过自己的父亲是常打胜仗的大英雄,所以即便是打记事起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他的心里依然无比的敬仰自己的父亲。

而这么多年来,虽然钟伟将军屡立奇功,名声显赫,但是从来没有凭借着这些荣誉而谋取私利。所以钟来良直到20多岁,还在老家务农,是一个朴实的庄稼人。

1949年7月,钟来良第一次到长沙看望父亲,38岁的钟伟将军很是高兴,毕竟距离上次看见儿子,已经阔别20余年之久了。钟伟将军是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想着钟来良从呱呱坠地起,自己也就只是抱过他几次,这么多年自己为了革命事业征战沙场,却一直没有时间能顾得上自己的小家,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知道这些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



钟伟将军心里这样想着,不由得感到对于老婆孩子有着莫大的亏欠。

钟来良和钟伟将军两人父子相见得时候都非常激动,毕竟是血溶于水的父子亲情,纵使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依然有着说不完的话。从家长里短,到村里村外,两个大男人聊的热火朝天,竟然有哭有笑,可是当钟来良提到想要托父亲在长沙找份工作的时候,钟伟将军脸却沉了下来。

“我看你就适合种地!”

最后钟来良真的继续回家种地了,再也没有和父亲提过找工作的事。

钟伟将军的二儿子钟戈辉则和大哥的情况不同。他从小就热爱学习,而且天资聪颖,年幼时便立志要驰骋疆场。所以在年龄合格之后他就立马报名参加了飞行员考试,并且顺利过关。但是钟伟将军知道这件事之后却是大发雷霆,他对钟戈辉说道:

“国家每个时期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我们那个时候当兵是因为国家安全和人民解放是当时的首要任务!这么多年过去,我们这一批人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你现在还参军有什么用,不如带着你的天赋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番话使得年幼的钟戈辉内心极为震撼,他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将,却从来不知道他的心思如此细腻,如此的忧国忧民。

钟戈辉很是感动,也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从此开始励精图治,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无独有偶,钟伟将军的小儿子钟戈平在几年之后也是顺利考入了和钟戈辉一样的专业!

不仅是儿子们成才,钟伟将军的两个女儿也是非常的成器,分别考入了北京航空大学和北大哲学系。

不管是在家乡务农还是在名牌大学深造,钟伟将军的孩子们都时刻以父亲为榜样,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尽量不给政府找麻烦。



钟伟将军严于律己,为国为民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他虽然成长的过程中没能一直陪伴着他们,但是自己的形象成为了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自己为国家终身奉献的情况下,还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青年才俊。虽然打仗的时候不讲理,不听话,但是其心中正义的指针从来没有偏差过。

但是,如此铁面无私的钟伟将军,在弥留之际却破天荒的替人求情了!

“亲爱的党,我死后不必给我补发什么薪金,因为儿子们都能生活了,我自己也未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与冰箱都作为党费上交给党,不要给我举行追悼会和灵前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我们起义的地方。请组织对我的警卫员和保姆给与适当照顾,他们工作努力,但生活太清苦了。”

1984年6月24日,钟伟将军病重逝世,享年73岁,这是他临终前留下的遗嘱。



后记:

钟伟将军14岁便参军,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从不人云亦云,敢想敢说。自己认定的事情便是真理!敢于做决定,敢于担责任。

在钟伟将军的一生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例如他在情况紧急的时候,敢于坚持;做事情审时度势,敢于破例;不忘初心,坚守原则,从一而终,无论是工作之中,还是生活之中,都表里如一,严于律己。

虽然在授衔之时,因为自己的不悦,表现出了一些负面情绪,但就如朱德元帅所说的,这正是因为他热爱党和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才会希望得到更高的认可,一位如此刚正不阿的军人,能有这样的情绪,不也很可爱吗?

同时,我们也要从钟伟将军身上得到一些警醒。

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切勿不可肆意妄言。当初如果不是朱德元帅及时替他解释,不知道他那句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为了党和人民,兢兢业业大半辈子,如果毁在一句话上,那就真的要追悔莫及了!

焦躁的情绪谁都会有,但是不当的言语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从唐诗宋词,到相声戏曲,无不是在推崇语言的文化,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节奏飞快,如果不能快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言语中的意思的话,很难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展现机会。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自己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惊视
惊视
知识的力量源自学习
395文章数 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