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水是我自费买的,您没付专车价,就不能喝。”
近日,多位乘客在社交平台上反映,乘坐曹操专车出行时被司机劝阻饮用车内矿泉水。
瓶装矿泉水作为专车订单的增值服务之一,在网约车行业并不新鲜。
早期补贴大战中,几乎所有平台都会将免费水列入服务清单,用以提升乘客体验。
但随着补贴退潮,滴滴、T3出行等陆续取消统一配备,改由司机自行选配,并自行承担成本。
曹操出行(02643.HK)则是少数仍坚持标配的平台之一,其专车产品页明确标注“免费饮用水、纸巾、充电线”为基础服务,但这部分成本却和其他平台一样,由司机自行承担。
![]()
曹操出行平台截图
今年6月,曹操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正式登陆港交所。
在其招股书中,曹操出行称其集中使用几款车型,为乘客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乘坐体验,此前IPO路演材料中也明确表示,“标准化运力”是其三大核心壁垒之一,称“可复制、可预测、可定价”。
专车订单专享瓶装水服务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何如今却成为司乘关系中的敏感的导火索?标准化服务既为曹操出行的核心竞争力,为何现在消费者却连喝一瓶免费矿泉水都不确定?
免费水的成本账
平台承诺,司机买单
“平台派单是随机的,有时是专车,有时是快车,专车单比快车多赚不了几块钱。但我们买水的钱全是自己出啊,遇到快车乘客上来就拿水喝的情况,我们心里肯定不舒服。”一名曹操司机对《正在新闻》表示,“所以很多司机要么当面制止乘客,要么干脆把水固定起来。”
用户端也对此多有怨言。
有网友发帖称,矿泉水瓶被粘在杯座底部难以取出,形同虚设。
![]()
某社交平台截图
车内矿泉水,到底能不能喝?
近日,正在新闻记者就此问题多次拨打曹操出行客服电话。
客服表示,车内矿泉水属于平台统一提供的免费服务,理论上专车及部分优选车型,包括部分升舱订单(系统自动将快车乘客升级为专车)的乘客都无需额外付费,但其他车型要现场询问驾驶员。
但是司机却认为,升舱订单并不能享受免费瓶装水服务。“成本账就摆在这,升舱订单车型升级了,但是我们司机的收入并没有同步升级上去啊,我还是赚的快车的钱,还要赔进去一瓶水钱。谁愿意啊?而且这个问题单靠司机个人投诉也没用,得大家一起反映。”
平台方面则坚持,升舱乘客同样享有饮水权益,司机若阻止乘客取水,属于服务不达标行为。“如遇到类似情况,乘客可立即向平台反馈,我们会进行处理。”
另外,曹操客服介绍称,专车所配备的饮用水由司机通过平台统一采购,每瓶价格约为3元,且专车车辆必须配备平台统一采购的矿泉水,加盟车辆则不强制购买。
另有曹操出行司机表示,小瓶矿泉水24瓶20元,每瓶8角多,需统一在平台购买。
![]()
正在新闻记者摄
多位曹操出行司机向《正在新闻》表示,目前每天接单量在30单左右,单日工作时长通常为10至12小时。
一位从业两个月的新司机称,自己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收车,“跑够十几个小时,能接到三十多单”。
另一位有8年驾龄、只接专车和优享订单的老驾驶员则表示,他每小时收入30多元,每天可完成20多单专车订单,日收入在200至300元之间。扣除租车、电费等成本后,日均净收入约在200元上下。
根据曹操出行招股书披露,2024年平台司机的平均每小时收入约为35.7元。
若按司机平均每日工作10小时计算,日收入约357元。
假设司机每天可以接到25单专车订单、每单提供一瓶矿泉水(曹操客服称每瓶矿泉水3元),则单日水费成本为75元,占比收入高达21%。
若按司机给出的每瓶矿泉水价0.83元,则这部分日均成本约为21元,占比收入约6%。
![]()
曹操出行招股书截图
针对相关情况,10月9日,《正在新闻》多次联系曹操出行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坐专车像开盲盒
标准化体验是概率事件?
曹操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市场上其他共享出行平台允许使用多种车型,自然难以提供一致的乘客体验,而我们的出行服务则集中使用几款车型,为乘客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乘坐体验。特别是我们的专车服务仅使用枫叶80V,而礼帽出行服务仅使用LEVC TX5。自2023年3月推出曹操60以来,我们也在逐步提高曹操60在惠服务中的渗透率,以增强我们优质服务的一致性。”
曹操出行百余次强调“定制车+统一车型”是核心竞争壁垒。
截至2024年底,自营定制车规模3.4万辆,占全国同类车队首位,定制车贡献GTV占比从2022年5.3%升至2024年25.1%。
![]()
曹操出行招股书截图
在这套叙事里,集中车型、一致服务等不仅是区别于其他网约车平台的竞争优势,也被曹操视为未来可复制、可定价的业务基础。
然而,当记者从乘客视角重新检验这一承诺时,现实却远没有文件中那么清晰。
正在新闻记者在两个城市随机呼叫的五次专车订单中,分别到来的是:吉利80V(专车)、曹操60(优享)和帝豪EV Pro(快车)。
五次乘车体验,三款车型虽外观有所不同,但均无服务等级提示,有的贴有“曹操出行”车标,有的则没有。
乘客无法通过外观自主判断车型和自己所购买的服务类型。
五次行程中,均没有驾驶员提示可饮用车内免费矿泉水。
甚至连曹操出行的客服亦坦言,“外观确实看不出车型区别,需要用户在App车型选择页查看配置,及是否享有饮水权益。”
![]()
另外,在真实业务场景中,订单匹配并非完全由用户主动选择,而更多依赖后台分配机制。
大量乘客使用一键呼叫或系统推荐下单,甚至并不清楚自己下的是何种服务类型;升舱订单则进一步模糊了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果是平台口中的“可识别、可预期”体验,在乘客侧往往演变为一场车型盲盒。
曹操两难
高流量成本下难筑护城河
截至2024年底,曹操自营定制车贡献GTV占比已从2022年5.3%升至25.1%,增长迅速。
但仍有超过七成的订单来自非标准化车辆,包括加盟车、合作车队以及第三方运营方。
一方面,曹操将“统一车型、标准化服务”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卖点,另一方面却依赖非标准化供给网络来维持规模增长。
这些车辆在品牌、年限、配置、服务流程上的差异极大,平台既无法实现硬件标准化,也难以对司机服务进行统一约束。
2025年中报显示,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94.56亿元,同比增长53.5%;经调整亏损3.3亿元,毛利率上涨至8.4%。
![]()
曹操出行2025年中报截图
曹操将出行业务增长的原因总结为持续拓展服务地域范围、从聚合平台获取更多用户流量,并通过不断壮大的定制车队规模,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聚合平台在引导用户流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造就了我们这类新兴企业的崛起。”2022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交易额,分别占了公司GTV的49.9%、73.2%和85.4%,这意味着其对聚合渠道的依赖愈发明显。
同时,曹操向聚合平台的佣金也越来越高。
近三年来,聚合平台促成的GTV占比始终维持在7.2%至7.5%之间。
也就是说,曹操每获得100元收入,就有约7元需要支付给这些平台。
今年上半年,曹操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高达7.4亿元,同比增长70%,占其同期营销开支的87.8%。
![]()
曹操出行2025年中报截图
这不是其个性问题,大多数第二梯队的网约车企业都面对严重依赖聚合平台的问题,在获客环节的绝大部分支出实际上流向了第三方流量方,而非自有品牌建设,而越是如此,它们就越难以培育起独属于自己的用户群和生态体系。
或许不是曹操不愿意买这瓶“水”,而是在高昂的流量成本面前,已难有余力去投入自己的“差异化策略”。
不想再为他人做嫁衣的曹操,亟需筑起自己的护城河。
但如果包括定制车和标准化服务在内的各项策略始终无法带来溢价,订单价格迟迟难以提升,而服务体验由司机和车队决定、增长节奏又受制于聚合平台,那么这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本身,恐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