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相信大家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已经默默哼出了旋律。
这句歌词呢,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个固有印象,一想到天安门就会联想到悬挂着的毛主席像,这仿佛已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或许也有人就此产生疑问:毛主席的像会挂多久呢?关于这个问题,1980年就有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过邓小平同志,邓总设计师的回答非常经典,令人敬佩。
![]()
1949年元宵节,那时的北京还是叫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因为得到了解放而格外热闹,据《晋绥日报》报道,超过了20万市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庆祝,这一天也是毛主席的像首次悬挂在了天安门上。
此后几十年,毛主席带领着国家在积极前进,很多民众出于心里的爱戴,开始自发地在家里及街道两侧张贴毛主席画像。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后来却被一些人当成了形式主义搞乱了套。
就拿毛主席像章这一点来说,据统计1967年像章佩戴率是59%,68年上升为89%,69年到达了最高峰为94%。
这就造成了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物资被大量浪费,二、资源极度不平衡。
![]()
为了遏制住这股风气,周恩来在1969年3月的全国计划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讲究实效”,他语气严肃地说:
如今很多地方出的毛主席像章越做越大,上海做得特别大。物资部已经发了5000吨铝......我综合了各地的材料发现,毛主席像章已做了22亿枚,我国7亿人口,平均一人有好几枚,但真做到了这样吗?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人还没有,有的人有几百枚,很不平衡......有人身上挂了很多像章,甚至挂满了像章,不吃透毛泽东思想,像章挂得再多也不能变成物质力量。
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中央发出了《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毛泽东也非常反感这种浪费浮夸的形式,亲自在这个文件上批示了“照办”。
因此从1970年开始,像章佩戴率就降低了,1972年降到了10%,1974年后就很少有人戴了,曾经大街小巷上刷满的标语渐渐就变少了。
![]()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整个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就是另外一种信号。
尤其是1980年7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的画像被短暂地拆除,以及同年8月11日下发减少个人宣传的文件,更引起了外界的诸多议论。
虽然文件上明确表示了在公共场所挂太多的毛主席像,不但会显得不庄重,而且有损于毛主席的个人形象。
出发点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此关键的时间节点,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引起了意大利知名女记者法拉奇的注意。
法拉奇采访过全球许多政要人物,像基辛格、西哈努克、阿拉法特等等,她天生就对世界上新奇、刺激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她得知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将会于9月访华后,便向总统请求能让自己同行。
![]()
佩尔蒂尼想了想,亲自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他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巨大,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所以国际记者法拉奇想要采访邓小平,从而让全球了解到中国的改变。
工作人员将这个信息传达了上去,邓小平没考虑多久便欣然同意了,毕竟中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非常关键,正是需要一个机会改变外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他从多方了解到,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虽然言辞犀利、不留情面,但为人正直,报道也很客观,不会恶意去抹黑诋毁。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于是双方约定好采访日期为8月21日。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法拉奇早已名声在外,她采访时不会刻意避开敏感问题,往往直击要害,像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都被她问得慌乱不已,外界都在翘首以盼,想看她采访邓小平时是否会出现突发的状况。
![]()
到了采访那一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了法拉奇,本来我国《人民日报》等报社也派出了记者,但法拉奇提出她要独家报道,不让其他任何新闻机构的人参加,哪怕是中国记者也不例外。
对于这个要求,邓小平想了想同意了,于是中国摄影记者只拍了几分钟就退出会场。当时118厅只剩下邓小平、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法拉奇和翻译施燕华,还有一个记录员,共5个人。
这一天法拉奇只是询问了些很正常的问题,也谈论了一些对国际社会的看法,邓小平都一一做了解答,采访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气氛都非常和谐。
![]()
8月23日,邓小平再一次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不过这次法拉奇的问题可尖锐多了,她谈及到了中国国内的问题,问道:
过去中国到处都张贴着毛主席像,可是这次我来北京见到的情况已不是这样,我这些天来只看到了在天安门上的一幅毛泽东画像。请问,这幅画像,你们还会挂多久呢?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却有深刻的含义,毕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之初,改革嘛,变动是难免的,再结合到7月30日拆除画像一事,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
邓小平听后露出了然的微笑,他先解释了画像减少的原因:你现在看到的不同,是因为过去毛主席像悬挂得太多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因此才会拆除部分地方的毛主席像。
顿了顿,邓小平接着说:但是天安门上的那幅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毛主席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
法拉奇点点头,又抛出一个很刁钻的问题:天安门之前还挂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画像,那以后是否还会挂出呢?
这不单单是画像的问题,这几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所以法拉奇背后的深意是在询问中国是否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也明白这层意思,很从容地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挂出这些画像,以后我们也会按照传统,在重大节日将这些画像挂出来的。意思即我们依然会走社会主义道路。
法拉奇问得含蓄,邓小平回答得巧妙,到最后双方都有惺惺相惜之感,这次采访结束之时,邓小平幽默地问:怎么样,我考试及格了吧?法拉奇连忙鼓掌回道:精彩极了!
![]()
这两次采访后来于8月31日、9月1日连载在了西方的各大报纸上,引起了全球的强烈反响,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法拉奇在与邓小平接触之后,对邓小平推崇备至,她不止一次对翻译员施燕华说:邓小平是一位伟人,他的每个回答都非常真实,我特别喜欢他。
后来法拉奇去往美国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说过:我采访过很多世界领导人,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像邓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邓是超越了个人恩怨来谈历史问题,是谈得很深的。
![]()
天安门上的那幅毛主席像,其实也并非永久不换,曾任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贾英廷写有《百年天安门》一书,其中有一段内容就是这样的:
以1966年8月为分界点,之前,每逢重大节假日,天安门城楼上会悬挂毛泽东画像;之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天天悬挂,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幅新的。
也就是说,为了保持毛主席画像的色泽与观感,每年国庆前夕还是会对天安门上的主席画像进行更换,这样才能毛主席像在天安门上永葆鲜艳。
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都用他们的智慧,带领着国家勇敢向前!他们都是伟大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