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冬的朝鲜北部,风雪肆虐,山峦之间,一支全副武装、体力透支的部队正在黑夜中疾行。
![]()
他们不是为了逃命,而是逆流而上,赌上性命抢占敌人必经之路。
无数个身影在冰雪间前赴后继,脚步声和号令声交织。
敌人拥有坦克、飞机和机械化部队,而他们只有双腿、信念和一腔热血。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竞速中,38军113师以一场惊世奔袭赢得了“先敌五分钟”的奇迹!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五分钟的战机又有多重要?
圣诞攻势
朝鲜战场,1950年11月下旬,气温骤降,北纬40度线上的寒风将战士们的面孔吹得通红。
![]()
在地图的另一端,一场名为“圣诞攻势”的计划正在悄然酝酿。
策划者,是自信满满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他意气风发坐在东京的指挥部中,望着战线图纸,轻描淡写地挥下几笔,向鸭绿江全面推进。
在麦克阿瑟的战术设想里,中国是一只虚弱的纸老虎。
他根本不相信,刚刚建国一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有能力跨越重重阻碍,组织起成规模的正规军,踏入这场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战争。
他认为,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器,空军、坦克、机械化步兵。
![]()
如此大军压境之下只要发动最后一波攻势,便可在圣诞节之前,将战火烧至鸭绿江畔,彻底终结朝鲜战争。
正是在这种盲目自信下,美军高调发动了这场“圣诞攻势”。
他下令给前线部队多发糖果罐头和香烟,甚至还有军官建议给平壤准备庆功宴。
但事实是,战争从不怜悯轻敌者。
就在麦克阿瑟将全部注意力聚焦在前线推进的“胜利路线图”上时,一张隐秘的围猎之网,正在志愿军司令部悄然展开。
![]()
指挥这场较量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一个曾从井冈山一路走到抗战前线的铁血将领。
彭老总早已看穿了美军的推进意图,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策略。
没有坦克、没有空军,但中国军队拥有的,是夜色掩护下的机动突袭,是山地阻击战的熟稔,是千万人默默无声、却无比坚定的信念。
为了这次反包围的计划,志愿军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诱使美军继续北上,然后由东西两翼合围,将其重兵集团“关门打狗”。
这场名为“第二次战役”的总攻中,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切断敌人后路。
谁来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彭德怀反复斟酌后,将目光投向了第38军。
![]()
彭德怀是铁血将军,也是知人善任的统帅。
这支部队长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在各大野战军中也属上乘。
尤其是军长梁兴初,从红军时期一路走来,久经沙场、经验老到,是一员敢打敢拼的虎将。
于是,任务下达,38军将在德川一线发起主攻,随后由113师穿插至三所里,截断美第8集团军的后撤通道。
这是一项不容失败的战略任务,一旦迟到一步,敌军便可能安全撤退,一旦过于冒进,也可能全军陷入敌人腹地腹背受敌。
就此,113师则成为最锋利的那把尖刀。
![]()
从德川以南出发,一路急行军至三所里,翻越山岭、突破封锁,在美军尚未撤退前封死关口。
途中没有补给、没有休整,更不能暴露行踪。
他们必须悄无声息地穿越敌人腹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合围。
百里奔袭
从地图上看,这条路140多华里。
师长江潮接到命令时,已是深夜,官兵刚刚结束了对德川守军的攻坚战,许多人连军装都还未来得及脱下,就又被一阵急促的哨音唤醒。
![]()
没有战前布置,没有详细路线规划,只有一声低吼:“整装,出发!”
命令无法拒绝,也不容迟疑。
他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参谋和警卫员,嗓音沙哑却掷地有声:
“不管前头有多难,不管咱们损失多少人,只剩一个人,也得爬到三所里去!”
机枪、弹药箱一一绑在肩上,火药的味道还未从鼻腔散去,就要再次进军。
每人只配发了一份干粮,玉米饼、炒面、炒黄豆,能撑上六天。
他们自己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整齐划一地吃东西。
![]()
行军途中,天未亮,雪未停,山道狭窄如蛇,战士们排成长龙,一步接一步。
有人在走路中重重摔倒在地,后面人喊一声“起来”,他立马弹起,像是上紧发条的机器。
有人扶着树干呕吐,吐出的不再是胃液,而是腥红的血沫,却还咬牙把步枪挂回肩头,继续随队前进。
这种极限的行军,不是奔跑,而是意志的淬火。
长安山是一道天然屏障,海拔高达1250米,是到达三所里的必经之路。
山上积雪没膝,空气稀薄,官兵们一步三喘,膝盖像灌了铅。
![]()
尤其是炮兵,他们每人肩扛极重的武器,行至半途已近崩溃,腰杆再也挺不直,几乎是爬着向山顶挪动。
可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掉队,每当有战士摔倒,身边的人就把他扯起来,扛上背,继续往前走。
这不仅是战斗,更像是一场信仰的朝圣。
一场冒险
天亮之后,雪色更甚,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一张白纸,敌机的轰鸣声随之而来。
一架美军侦察机在他们头顶盘旋,战士们下意识就要趴下躲避。
江潮却一摆手,冷静地下令:“不许停,继续走,大摇大摆地走!”
![]()
这是江潮冒的第一个险,他知道,美军对志愿军行军的认知是一成不变的,夜行昼伏,白天绝不露面。
此时公开暴露,反而会让敌人误以为是南朝鲜军队调动。
他赌的是美军飞行员的惯性思维,赌的是敌人的傲慢和麻痹。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空中的侦察机没有呼叫空袭,反而迅速飞离,还发出通报:“有友军正向三所里接近。”
而这短短的一瞬间,对113师而言却是生死交叉口。
他们抓住了每一秒的空隙,用双腿抢在汽车轮子前面,继续狂奔。
![]()
整个行军过程中,没有一次无线电联络,没有一句外泄的指令。
江潮下达了“无线电静默”的命令,这也是他下的第二个险。
志愿军的电台极易被美军侦测,只要一通话,就有被锁定轰炸的危险。
因此,在全体人员已经精疲力尽、通讯失联的情况下,113师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彻底从总部的视野中消失。
而在作战室内,彭德怀、邓华、洪学智等人连续数小时未合眼。
作战地图前,气氛凝重到仿佛连空气都结冰,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113师到底到哪了?”
![]()
终于,在距离三所里还有30里的地方,113师做出了第三个大胆决定:
彻底卸除伪装,快速冲刺。
命令传下,全师官兵一片寂静,原本用来遮挡反光的伪装草束被解开,绑在枪管上的白布条被扯下,连脸上的伪装涂料都被快速擦拭。
重机枪部队也不再蹲伏,炮兵班组拉开阵型,步兵排如常规行军队形,枪口下垂、脚步整齐。
他们不再躲避视线,而是抬头挺胸,迎着晨光往山道下方疾行。
这支行军部队,显得格外“正常”,太正常了,正常到反常。
而空中的美军侦察机,果然没有进行警报或锁定打击。
![]()
反而在低空盘旋几圈后迅速离去,甚至没有留下照明弹或侦查照相。
更讽刺的是,几小时后,美军电台竟向三所里驻军发出通报:
“后方部队即将抵达,请准备接应和补给。”甚至提醒三所里准备好热饭热水,欢迎“友军”。
而就在三所里镇边的林地中,几名李承晚部队的哨兵误以为这支队伍是自己人,还特意扛起枪敬礼。
113师的前锋连则配合地挥了挥手,所有的交流只在眼神与步伐之间悄然完成。
他们没有回答一句话,也没停下脚步。
甚至还有一个小插曲,一辆遗落在公路边的美军卡车,装着几个补给箱。
![]()
113师的战士悄悄地打开后车门,发现里面装的是罐头、面包和罕见的白面。
许多战士已经三天没有吃热食,这样的“敌人果实”就摆在面前,有人低声问:
“师长,要不要带上?”
江潮只是淡淡地吐出一句:“时间要紧,能带得动的带,别误了行军。”
这次大胆的伪装撤除,不但为113师节省了大量原本需用于躲避轰炸的时间,还在极短时间内跨越了关键路段。
而正是这段路程,使他们最终比敌人提前五分钟抢占了三所里,掐住了敌人的退路咽喉。
这五分钟,是战争赋予他们最残酷也最荣耀的恩赐。
![]()
72.5公里的行程,他们只用了14个小时。
双腿,战胜了汽油,血肉,扳倒了钢铁。
钉死敌路
113师在暴雪中赶到了这里,在敌人尚未来得及收拢兵力之前,以人的血肉之躯堵住了美军全线南撤的“喉咙眼”。
当他们架起第一挺重机枪,占领第一个高地时,远方的山道上已出现了黑压压一片的汽车队,那是第8集团军主力的退路。
时间已经不多,一场血战迫在眉睫。
梁兴初接到113师传来的电报:“我师已占领三所里。”
![]()
简短几字,语气克制,但梁兴初却猛地站起身来,激动地拍桌子,在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终于松了口气。
他久久不语,片刻后才低声说:“不惜一切代价,钉死在那里。”
“像钢钉一样。”
这是最高命令。
三所里周围地形极为复杂,北面是山,南面濒临大同江,东侧有开阔缓坡,西侧则是敌人撤退主干道。
113师在接下来分兵占领两翼制高点,构建简易防线。
美军早已发现这处要道已被志愿军控制,愤怒和惊恐交织在一起。
![]()
他们不甘心这条血路被截断,也不愿意承认被“赤脚军”在速度上击败。
于是,超过100架战机腾空而起,战斧式轮番轰炸,仅头一天的空袭,就在113师阵地上投下三千多枚炸弹。
山林炸塌、沟壑崩裂,火焰和泥雪混合腾起,但113师的战士们没有退。
他们在敌人的炮火缝隙中穿行,白天匍匐修筑、夜间偷偷补位,从未离开过阵地半步。
山头被削平,地皮被翻开,一些战壕直接被炸成坑洼,尸体与泥土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战士,哪个是土地。
可就是在这样的地狱之中,113师仍然坚守。
![]()
113师并不具备“阻击战”所需的所有武器,但他们却用铁一般的意志与地形配合,把三所里变成一座死亡陷阱。
113师以近乎惨烈的代价,把三所里变成了敌人的绞肉机。
这一战,让113师的番号响彻东西战线,这一战,让“万岁军”的称号更加响亮。
那一枚枚钉死在山上的“钢钉”,就是永不言败的志愿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