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为啥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的由来都不知道,是不

0
分享至

填表格时随手写下“中国”,介绍自己时顺口说“我是中国人”,这两个字早成了生活里的习惯。可要是有人追问“为啥咱们叫中国?”,能把来龙去脉说清楚的人,恐怕没几个。



地下挖出的“中国”

1963年陕西宝鸡的一场大雨,冲出来个改变历史认知的“宝贝”。

当地村民陈堆在自家后院发现个铜疙瘩,看着锈迹斑斑,就随手用来装粮食,一年后搬家嫌沉,托亲戚以30块钱卖给了废品站。



谁能想到,这堆“废铁”会被宝鸡市博物馆的干部佟太放一眼看中。

当时他路过废品站,见这铜器造型古朴,花纹不像普通物件,赶紧找专家来鉴定,这一鉴定,竟认出是西周时期的贵族用器。

真正的突破在1975年,为了筹备出国展览,专家清理铜器底部的锈迹时,突然发现122个刻痕,这是西周的金文。



,铭文中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二字

逐字破译后,一句“余其宅兹中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中或”就是古代的“中国”,意思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心”。

这件铜器后来被命名为“何尊”,成了现存最早记录“中国”的实物。



更关键的是,通过“宅兹”二字,专家确定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周成王要迁都的洛阳,那时它还只是“王室认定的中心区域”,不是现在的“国家”。

2024年周原遗址的新发现,又给这个结论添了佐证,考古队挖出213片西周甲骨,上面刻着295个字,记录了国族之间的纳贡、会盟。



虽然没直接出现“中国”,但这些国族都指向同一个中心区域,和何尊里的“中国”完全吻合,说明西周时“中国”已是文化核心区的符号。

“中国”

不过,光有王室的文字记录还不够,“中国”要从“王室专属标识”变成大家都认的概念,还得经历一次“认同扩散”。



最有意思的是,最先打破“汉族专属”的,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占开封后,曾公开说“吾修中国之法,欲治中国”,意思是“我要沿用中国的制度,来治理这片土地”。

金熙宗也效仿中原王朝开科取士,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文明标签”。这时候的“中国”,不再是地理概念,成了“谁懂礼仪、谁就配用”的文明象征。



从官方走向民间,花了更长时间,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记录汴京城的市井生活时,偶尔会用“中国茶坊”“中国酒肆”的说法,说明民间开始慢慢接受这个词。

到了明代,一些民间契约上,也出现了“中国某府某县”的落款,“中国”逐渐从朝堂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清朝的关键一步

“中国”真正和“国家”挂钩,清朝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国社科院2023年出版的《清代国家统一史》,清朝把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都纳入版图,形成了现在中国疆域的基础。

在这之前,“中国”更多是文化和地理上的说法,而清朝通过治理边疆,把不同民族整合到一起,“中国”开始变成一个有具体疆域、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实体。



外交上,清朝也第一次把“中国”当国名用。

1689年,清朝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里明确用“中国”来代表清朝,和俄国对等谈判。

到了1909年,清政府又颁布《国籍法》,从法律上确定“中国”是国家名称,不过那时候,清朝对内还是叫“大清”,“中国”主要用在和外国打交道的时候。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随着列强入侵,国内各民族慢慢意识到,需要一个统一的名字来凝聚力量。

以前大家可能说自己是“汉人”“满人”“苗人”,但面对外敌时,都开始说“我是中国人”。“中国”这个称呼,终于从外交用词,变成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身份。



正式定名:从民国到新中国的“名字之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第一次成为国内法认可的正式国名。外交部的文件、大家的护照上,都印着“中国”两个字。

1913年制定的宪法草案里,还专门写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从法律上巩固了这个名称的地位。



1912年,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标语

梁启超等学者也在这时候发力,把“中华民族”和“中国”绑在一起,让原来基于文化的认同,变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但“中国”的最终定名,还要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当时新政协筹备会讨论国名,一开始有人提议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觉得“民主”和“共和”意思有重叠,建议简化成“中华人民民主国”,还提议保留“中华民国”作为简称。



张奚若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民主”两个字多余,“人民”已经包含了民主的意思,建议直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总理也支持这个想法,解释说国名要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准确。



1949年9月27日,政协全体会议投票通过,正式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同时删除了“简称中华民国”的说法。

从这时候起,“中国”有了最明确、最权威的法律定位。



外国人叫“China”

我们自己叫“中国”,外国人却把我们叫“China”,这两个称呼之间也有段渊源。关于“China”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有三种说法,每一种都和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有关。

最常见的是“瓷器说”,古代江西有个昌南镇,就是现在的景德镇,那里产的瓷器质量特别好,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卖到欧洲。



欧洲人不知道昌南镇的正式名字,就把这里产的瓷器叫做“china”,时间长了,“china”首字母大写后,就成了中国的称呼。

还有“秦国说”,很多西方学者认为,“China”是“秦”的音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国的影响力通过西域传到中亚、欧洲,外国人不知道这个国家的正式称呼,就用“秦”来指代,慢慢演变成“China”。



秦岭

第三种是“丝绸说”,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丝绸传到欧洲后特别受欢迎。

希腊文中“丝”的发音和“China”很像,后来传到拉丁文、法文里,发音和拼写逐渐变化,最后成了英文里的“China”。



不管哪种说法,有一点可以确定:“China”不是从英文里凭空造出来的,而是中国历史上某个标志性事物的音译。

直到现在,小写的“china”还是“瓷器”的意思,成了中外文明交流的活证据。



结语

从何尊铭文里的“中”,到今天我们口中的“中国”,这两个字走了三千年。

它一开始是“天下中心”的地理标签,后来成了“华夏文明”的文化招牌,再到清朝变成多民族共有的国家实体,最后通过法律确定为正式国名。



每一步变化,都藏着文明的延续、疆域的统一和民族的凝聚,现在我们说“我是中国人”,不只是简单报出国籍,更是在说自己属于一个有三千年历史的文明共同体。

下次再有人问“中国为啥叫中国”,就把这些故事讲给他听。这两个字里装着的,不只是名字,更是整个民族的过往与未来。



是有点尴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恒歪评球
2025-11-02 14:07:28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就是自己找麻烦?内行人直言:3个坏消息要提前了解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就是自己找麻烦?内行人直言:3个坏消息要提前了解

科学发掘
2025-11-02 05:26:09
金价要涨了?11月起黄金税收实施新政,投资实物黄金要交增值税了

金价要涨了?11月起黄金税收实施新政,投资实物黄金要交增值税了

王五说说看
2025-11-02 12:04:21
何超琼澳门街头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63岁扎马尾,看上去像40多岁

何超琼澳门街头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63岁扎马尾,看上去像40多岁

小娱乐悠悠
2025-11-02 15:24:14
激动,湖人队詹姆斯和东契奇庆祝洛杉矶道奇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

激动,湖人队詹姆斯和东契奇庆祝洛杉矶道奇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

好火子
2025-11-02 14:23:01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卷史
2025-09-15 11:50:59
井柏然看上去有点不对劲,明显衰老且心事重重,恐将步入鹿晗后尘

井柏然看上去有点不对劲,明显衰老且心事重重,恐将步入鹿晗后尘

冷紫葉
2025-11-02 21:12:34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温读史
2025-11-01 19:22:17
市委书记的司机处处欺压女镇长,市委书记退休后,司机落得这下场

市委书记的司机处处欺压女镇长,市委书记退休后,司机落得这下场

秋风专栏
2025-04-02 10:03:10
超常规攻关:中国突破核心技术关键一招|新京报专栏

超常规攻关:中国突破核心技术关键一招|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11-02 20:53:05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泰王重用诗妮娜母亲,丈母娘频频亮相公务,农妇逆袭为皇亲国戚

泰王重用诗妮娜母亲,丈母娘频频亮相公务,农妇逆袭为皇亲国戚

红袖说事
2025-11-03 04:24:08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澎湃新闻
2025-11-02 19:06:31
11月2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利好利空好消息

11月2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利好利空好消息

A股数据表
2025-11-02 17:18:31
12306购票页面出现“宠”字,咋回事?

12306购票页面出现“宠”字,咋回事?

新京报
2025-11-02 19:56:00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标体
2025-11-01 16:12:01
哈兰德:在我被换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范特西玩家不太高兴

哈兰德:在我被换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范特西玩家不太高兴

懂球帝
2025-11-03 03:13:16
从公平到“内定”?H-1B改革被指“洗牌”,美国职场规则变了!

从公平到“内定”?H-1B改革被指“洗牌”,美国职场规则变了!

纽约时间
2025-11-03 05:39:19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就一点
2025-10-09 12:19:42
2025-11-03 06:35:00
壹知眠羊 incentive-icons
壹知眠羊
茶遇水而生,水见茶而活
2475文章数 6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健康
旅游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旅游要闻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