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教育基本靠家长?
第一个,我们从现在的小学教材就能看出来,一年级就直接默认你会拼音。我估计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你们的小孩要么已经不上学了,要么在国外上学,在国内他们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完全不用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你看现在教材越来越难,内容越来越多,老师们上课讲得越来越快。而且现在考试内容跟平时学的又是两码事,叫素质教育。所以你说咱小学家长不亲自下场去抓能行吗?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筛选了,不仅筛选孩子,还在筛选家长。扎心吗?扎心有办法吗?没办法。
第二个,我们小时候,小学没认真学,初中认真学完全跟得上。但现在小学到了四五年级跟不上,想要到初中逆袭太难了。初中跟不上,中考直接被刷掉,所以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娃被刷掉,小学就不得不抓紧去抓。
第三个,不能把希望寄托给学校和老师。现在学校其实负责看孩子,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上课能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吗?我告诉你,关注不到。
因为现在孩子的成绩相差太大,不像我们小时候都没有课外补课,都没有超前学习。但现在不一样,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孩子的基础能力相差非常大。如果严格讲,老师也只能关注前10名、前20名的孩子,不可能所有孩子都关注到。那么排在中间和下游的孩子,如果你家长回到家再不去管,成绩怎么可能有进步?
说实话,你也别骂老师,老师现在根本抓不过来。如果一个老师在每个学生身上花10分钟时间,这个班假如有50个孩子,就需要500分钟,相当于一天10个小时,你认为老师抓得过来吗?不可能。所以朋友们,咱自己得下手了。
第四个,除了个别顶尖牛娃不用家长盯着之外,大部分孩子都是普娃,都要偷懒。所以如果普娃的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完全靠学校、靠老师,你自己不上心,那么这个孩子到初中一定会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孩子。
其实严格讲,小学的知识点学习没有什么难度系数,只要这个娃不是弱智,都能学得会,关键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个习惯养成真的是需要家长去抓。为什么我说是靠家长抓习惯呢?老师一个人面对这么多孩子,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老师能把每个孩子都抓一遍吗?不可能。所以一定是我们家长在家里面给孩子抓学习习惯。
那么家长说“老师,怎么抓?我也不会呀。”来,没关系,继续往下看。
第一个,关于语文,晨读的习惯很重要,每天如果能坚持10分钟晨读,孩子的语文语感会越来越强,对孩子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很大帮助。第二个是阅读习惯,每天雷打不动看半小时课外书,因为阅读的知识信息储备越多,到高年级才能应对更多的难题。所以语文要晨读加阅读。
数学方面,一定要养成计算的习惯,特别是1到四年级的孩子,一定要把计算题掌握扎实。如果计算不过关,数学很难学好,包括做题的习惯,审题圈关键字等等,全是习惯。然后,数学题要学会整理错题本,搞清楚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一定要当下解决。
因为小学数学还是那句话,不难。然后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去培养孩子解难题的习惯,从一年级、二年级开始,可以自己买一些相关的书,比如《学而思的蓝盒子》《举一反三》,每天至少让孩子有磨难题的机会。孩子大脑难题磨得越多,思维才越开窍。
接下来是英语,英语这个学科大家注意了,单词量一定要过关,每天坚持背单词,反复去朗读、背诵。第二个,一定要大声朗读课文,因为英语光靠死背单词,不去朗读,是没有语感的。
通过大量的朗读养成词汇的积累,包括大量的课外信息积累。现在的英语阅读理解考题全靠当下的实时新闻。那么对于低龄段的小朋友,从小还要大量听英文歌曲、看动画片等等,这对英语学习有帮助。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叫专注习惯,有没有专注力直接影响做题效率。所以小学把以上这些习惯抓好了,到初中基本都差不了。所以小学这6年打好基础,到初中孩子即使真的进入青春叛逆期,你放手了,有前期的基础习惯在,后面孩子也不会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