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数据相当的惊艳,按照媒体的说法,我们每年有1200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外卖员行业大概有1400万人,这还不算网约车,再加上很多所谓的流活就业,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数据,我不知道网友们心里面会怎么想?
其实还是相当震惊的。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这个数字背后,是几乎等同于美国总人口的庞大规模。
就在社会各界为此感到压力重重时,民政部提出的“鼓励和引导老年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倡议,更是将“老年人如何自处与社会如何接纳老年人”。
3.1亿老年人口,这不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深刻的人口结构变革。
意味着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近1位是老年人。
这种比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还将加速攀升。
缴纳养老金的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规模持续扩大,“僧多粥少”的困境日益凸显。
医疗、护理等社会资源需求激增。
对慢性病管理、失能老人照护等专业服务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
最令人警醒的是,我们常常讨论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种种困境,但当镜头转向国内,才发现挑战已兵临城下。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别再笑话日本‘老年破产’了,看看我们身边的退休父母,他们的养老金够花吗?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又在哪里?”
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一部分低龄、健康的老人渴望回归社会。
有网友提出颇具建设性的想法:“
为什么不能让健康的老年人经过培训后接管小区物业?
他们时间充裕、责任心强,既能减免自己的物业费实现‘家门口就业’,又能提升社区管理的人文关怀。”
这个建议获得了大量点赞,因为指向了一种共赢的可能性。
然而,现实的另一面却更为骨感。前段时间,
某些企业被曝出“偏爱”招聘退休人员,其背后赤裸裸的逻辑是不用再缴纳社保,成本低廉。
这种将老年人视为“廉价劳动力”的做法,让“创造价值”的倡议变了味。
一位网友愤慨地写道:“这不是在鼓励价值创造,而是在鼓励企业规避责任!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不应该被如此廉价地利用。”
![]()
退休金应该如何分配?
一派观点认为,退休后大家的贡献期已结束,理应享受平等的生活保障。
有网友以新加坡为例提出:“工作时因能力、岗位不同,收入有高有低是合理的。但退休后,大家都是老人,基本生活需求是一样的,为什么退休金不能趋向平均,保障一个体面的生活水平?”
这种观点认为,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
讨论3.1亿老年人的现状时,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群体是当下的年轻人。他们看着眼前父母的养老困境,不禁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
“看着父母两千块的养老金,再想想自己未来可能‘活到老干到老’的命运,真的轻松不起来。”
这条评论引发了大量同龄人的共鸣。
当“延迟退休”似乎已成定局,当个人养老金账户需要自己更多投入时,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在年轻群体中蔓延。
![]()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惊人。3.1亿老年人口背后是数以亿计的养老需求、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挑战。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
2020年,江苏宝应县一位年近七旬的低保老人因身患残疾,800元一年的物业费对他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老年人再就业听起来美好,实际很困难,参加工作的人都知道,很多企业“35门槛”和“45现象”,酒店看到年级大的都不情愿让人入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