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句大白话,三国叫三国是因为三个国家,古代,国家老大叫皇帝。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继汉称帝。
只剩东吴孙权还在猥琐发育,一边背刺蜀汉,一边假意称臣。
但孙权心里也急,另两家都是皇,只有自己是个王。
不过从法理上,他称帝有问题,毕竟汉家江山是正统。不管汉献帝愿意不愿意,曹丕的皇位是献帝禅让的。无论汉献帝是死是活,反正不是皇帝了,刘备作为刘家血统的男人站出来为家族镇场子理所应当。
孙权得不到法理的认可,就想得到手下的认定,来一场大家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可江东世族只把孙家当成代理人,称帝是集权,有碍江东世族利益,不同意。
这才有了孙权杀掉盛宪,打压张昭、虞翻等江东世族行为。
历史要让这段时间成为三国,必然给你历史性的机遇。
得不到法理的孙权却得到了机遇,曹丕几次征讨东吴都失败,石亭大胜间接气死了曹休;与蜀汉又成为盟友。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随后很快迁都建业。
孙权派人把称帝消息告诉蜀汉,蜀汉以汉家正统自居,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表示要绝交。
成熟的政治家从来只看利益,脸面等有实力再争。
诸葛丞相表示我们实力不行,还得和孙家联盟才能对抗曹魏,何况这事儿咱拦也拦不住,与其少个朋友还不如锦上添花。
蜀汉对孙权称帝的认可让孙权在法理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两家搞了个搞笑约定:灭了曹魏之后,豫、青、徐、幽四州归吴国,兖、冀、并、凉四州归蜀汉,司州以函谷关为界,平分。
魏明帝曹睿听到这个消息肯定得多吃两碗饭,因为这俩铁憨憨真把大魏当成吃干饭的。
皇帝是当上了,可孙权心里还是不自在,蜀汉的认可是迫于形势,毕竟蜀汉官员来东吴出使时候都高谈阔论大汉美德,东吴这帮人还哑口无言。
孙权也希望像各开国皇帝那样搞点开疆拓土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看看地图,蜀汉是盟友,不能打;江淮打了多次,落下个孙十万美名,江东孩子听到张辽名字都吓得不哭了,完全打不动。
那么只能是海上了,毕竟我大吴国水军杠杠的。
公元230年春天,孙权大帝提出了一个航海计划:将军卫温和诸葛直带领万名士兵,前去夷洲和亶洲,打一场,把人抓回来充实军队。
这是孙权大帝的政治诉求,这样才算是开国帝王的封疆拓土。
可总有人从战略角度来否定你。
陆逊和全琮站出来表示:跑这么远打这俩荒蛮之地,不值!
孙权对这些江东世族算是烦透了,我称帝你们不支持,现在我找面子你们还反对。
你们可以否定我,可我有否决权。你们不让干的我非干,从结果来看,陆逊和全琮是正确的,可战略利益永远要服从政治利益。
卫温和诸葛直两个倒霉蛋开始了他们的大航海之旅。
公元231年,卫温和诸葛直大航海之旅结束,回到东吴,这也是他们生命结束时候。
俩铁憨憨完全没有明白孙大帝要面子的需求,到没到夷洲和亶洲不重要,反正没有定位,随便打几仗抓点儿人回来,舆论声势搞热烈点儿皆大欢喜。
大帝要的是面子,不是大航海探险精神。
他俩真的拉帆摇桨开足马力奔着夷洲和亶洲去了,路上东吴士兵因为疫病死了大半,在夷洲抓了几千人回来,亶洲完全没找到。
四个字总结:得不偿失。
孙大帝很生气,自己当然没错,只怪手下没能力,卫温和诸葛直以没功劳罪名,都砍了(温、直坐无功,诛)。
所以政治利益必定战胜战略利益,失败的战略导致战略的失败,而战略的失败执行者是无辜的战略执行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