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东兴出生在1916年1月9日,那时候江西弋阳县还是个穷乡僻壤,他家是典型的贫农,父母靠地里刨食过日子。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汪东兴小时候就接触到一些进步想法,觉得得改变这个乱世。1929年,他13岁就投身土地革命,跟着方志敏的队伍干起了农民暴动。两年后,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里干了不少基层工作,比如组织青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他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年他16岁,就开始在部队里担任各种职务。
![]()
1933年,汪东兴随部队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一军团当排长、特派员和团总支书记什么的。他参与了第五次反围剿,那场仗打得挺惨烈,但他坚持下来了。长征那会儿,他跟着队伍翻山越岭,经历了各种苦头,到陕北后继续在部队任职。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起,他在华北地区带兵打日本人,担任过多个要职,组织过不少战斗。解放战争打响后,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北,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汪东兴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保障。他跟着毛泽东和周恩来转战陕北,用游击战术拖延敌人,帮领导安全转移。1948年,到达西柏坡后,他继续干警卫工作,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还是毛泽东的贴身警卫。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一直负责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对他挺信任的,说用别人不习惯,就汪东兴细心可靠。1980年,汪东兴辞去了所有职务,那年他64岁。从那以后,他就基本退出了公众视线,不怎么跟外界接触了。只在每年毛泽东诞辰和逝世那天,去纪念堂拜访一下。他把时间花在审阅历史资料上,发现哪里写得不准,就写信给相关部门提意见,要求按事实改。他觉得历史得实事求是,不能乱来。晚年他住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生活挺低调的,偶尔跟老战友杨银禄、闫长贵见面,其他人基本不见。身体上,他有过几次胃出血手术,但总体还算硬朗,能自己打理日常。
![]()
说起他对当代中国的看法,得从他那个年代说起。他是从穷苦过来的,老革命,经历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一路吃尽苦头。所以他特别看重艰苦朴素的作风,认为这是革命的本色。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国家经济起步,条件慢慢变好,但他觉得有些变化不对劲。他晚年每天看报纸、看新闻联播,对社会现象挺关注的,尤其是看到一些负面报道,就有点生气。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太重钱了,钻到钱眼里去了,忽略了原来的精神。
![]()
2011年,他95岁了,罕见地接受了南方一家知名媒体的采访。那是退休后少有的公开露面,记者问他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什么感受,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说。他直言不讳,说改革开放带来了变化,但有些人价值观歪了,越来越向钱看,这种风气不好。他举例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条件改善了,但毛泽东还是保持节俭,一件睡衣穿了几十年,补丁摞补丁都不换;毛巾旧了也继续用;吃饭时米粒掉了都要捡起来吃;稿费积累上百万,全捐给国家。因为他知道资源来之不易,得带头省着用。汪东兴觉得,这种精神现在丢了,有些年轻人凡事以钱为主,铺张浪费,钱气太重。他不是反对钱,钱当然重要,但不能让它主导一切,得继承艰苦朴素的传统。
![]()
汪东兴的观点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对现代社会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这是好事;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让他们觉得丢了根基。像他这样的人,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看重集体和奉献,现在看到消费主义盛行,自然有成见。他不是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只是觉得得警惕风气变坏。比方说,他审阅回忆录时,坚持写实,不添油加醋。
![]()
晚年汪东兴还热衷打台球,保持点活动量。他不爱出门旅游,就在家附近转转,或者去旧战场看看,感慨物是人非。2015年8月21日,他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9岁。那时候他已经活到近百年,亲眼看到中国从贫困到发展的巨变。但他的成见,一直停留在对金钱观的批评上。你知道吗,这种看法在老革命中挺常见的,他们担心精神遗产丢了。汪东兴的一生,就是从农民到高层,再到隐居的轨迹,他的观点提醒人们,发展不能只看经济,还得守住底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