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KEYNOTE-522研究对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带来深刻变革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提高治愈率”始终是早期乳腺癌的核心治疗目标,而系统治疗作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段,其方案迭代与研究突破直接推动着临床疗效的升级。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中特殊且极具挑战性的亚型,既往依赖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模式下,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复发风险高,成为早期乳腺癌治愈目标实现的“难点领域”。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早期TNBC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早期TNBC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显著改善的预后。其中,KEYNOTE-522研究[1]作为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探索,其成果不仅重塑了临床治疗策略,更让“治愈早期TNBC”有望从理想走向实践。本期“听见新生,愈见绽放”——乳腺癌防治月早期TNBC诊疗系列专访项目特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莫雪莉教授展开深度解读。本文特此整理访谈关键内容,供读者参考。
KEYNOTE-522研究:推动早期TNBC实现治愈突破的关键里程碑
KEYNOTE-522研究于2020年首次报告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早期TNBC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较对照组提升13.6%——对照组pCR率为51.2%,而联合治疗组达到64.8%。中位随访63.1个月时,五年无事件生存(EFS)数据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为81.2%,对照组为72.2%。最终总生存(OS)结果也显示出显著改善,联合治疗组的OS率达86.6%。更重要的是,在所有预设亚组中,无论患者是否达到pCR,均观察到一致的OS获益趋势。谈及研究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莫雪莉教授指出,KEYNOTE-522研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不仅为早期TNBC免疫治疗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将早期TNBC真正带入了免疫治疗时代。
总体而言,KEYNOTE-522方案通过新辅助阶段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不仅显著缩小肿瘤负荷、提高保乳率及优化腋窝淋巴结处理策略,还可能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重塑肿瘤微环境。术后继续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清除潜在微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无论患者是否达到pCR,均观察到EFS与OS的显著获益,提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在预防复发和改善长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新辅助治疗、术后继续辅助治疗的策略已在国内外获批用于早期TNBC围手术期治疗,特别是PD-L1阳性(CPS ≥20)的早期高危TNBC患者。
pCR的预后价值与获益人群筛选:从短期指标到长期生存的综合评估
作为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中常用的短期疗效评估指标,pCR通常被认为与EFS和OS的改善密切相关。KEYNOTE-522研究显示,达到pCR的患者EFS和OS更优,但即使未达到pCR,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同样可观察到长期生存获益。对此,莫雪莉教授指出,KEYNOTE-522研究结果表明pCR虽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并非决定长期预后的唯一因素。因此,pCR可作为长期生存参考指标之一,但不能完全替代对长期预后的判断。
临床实践中,在精准筛选获益人群方面,我们往往需结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及临床特征以精准筛选适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患者。莫雪莉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指出,目前,PD-L1表达水平仍然是主要筛选依据,已被纳入多项国内外指南和监管审批标准。此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肿瘤突变负荷及BRCA突变状态等也可作为潜在预测标志物,有助于精准识别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未来,随着多组学数据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技术的发展,有望建立更精准的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升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个体化应用水平。
超越pCR:早期TNBC患者长期治疗获益的多维度综合管理
在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时代,患者的长期治疗获益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与管理。莫雪莉教授强调,除了追求pCR,临床方案决策还应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复发风险分层、个体化随访策略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在追求疗效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在具体管理策略上,莫雪莉教授着重强调了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不良反应管理不仅有助于保证疗效,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管理方面,应做好监测与及时干预,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暂停治疗、停药或减量的风险,保障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全程免疫治疗。此外,针对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随访策略,如增加随访频率,必要时辅以脑核磁等检查手段,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类高风险患者,术后辅助强化治疗也需个体化考量,以进一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精准医学引领未来: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深入,早期TNBC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正朝着更加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莫雪莉教授进行了诸多展望。
莫雪莉教授首先肯定了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关键价值,指出其对筛选免疫治疗适用人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希望通过进一步探索,筛选出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并识别更容易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从而为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莫雪莉教授认为治疗组合的优化与创新也将推动治疗策略发展。例如,随着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药物与疗法的研发,以及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探索,有望不断提升疗效并降低治疗毒性。另一方面,“降阶梯”治疗策略也正在探索中。对于部分低肿瘤负荷或免疫原性良好患者,未来或可尝试减少化疗药物种类或剂量,甚至使用仅采用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方案。此外,随着随访数据的积累,未来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还需平衡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优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莫雪莉教授总结道,早期TNBC的新辅助及辅助免疫治疗正趋向更加精准、个体化及多元化,以实现最佳疗效和最小化副作用,助力患者长期生存。
小结:迈向个体化与多元协同的早期TNBC治疗新阶段
从KEYNOTE-522研究确立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早期TNBC围手术期治疗的里程碑地位,到临床实践中对pCR与长期生存关联的理性认知、对获益人群的精准筛选,再到对长期治疗获益多维度评估体系的构建,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已逐步摆脱单一疗效导向的局限,迈向“疗效-安全-生活质量”协同兼顾的个体化治疗新阶段。可以预见,随着精准医学技术的不断渗透与临床研究数据的持续积累,早期TNBC的“治愈”将不再是少数患者的幸运,而是更多患者可及的临床结局。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精准化、多元化、个体化”变革,正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铺就坚实道路。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群体中发病率居首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牵动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2025年10月,正值“乳腺癌防治宣传月”之际,《医学界》正式发起“听见新生,愈见绽放”—早期乳腺癌防治科普行动。
本次项目将集结全国乳腺癌领域顶尖专家,构建高质量乳腺癌科普平台:一方面,以系列深度访谈视频与高质量专业学术文章为核心传播载体,聚焦早期TNBC诊疗的核心痛点与关键议题展开研讨,全景式呈现该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临床实践探讨与个体化诊疗智慧。另一方面,项目将依托《医学界》旗下《没问题诊所》品牌播客节目,开启跨界对话模式。邀请乳腺癌领域权威专家、知名脱口秀演员与资深医学媒体人共坐一席,以趣味化科普语言围绕认知误区、规范诊疗、关爱女性三大方面,推动公众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了解。」
专家简介
![]()
莫雪莉 教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专家委员会 常委
北京抗癌协会家族遗传肿瘤专委会 常委
参考文献:
[1]Schmid P, Cortes J, Dent R, et al.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386(6):556-56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