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0月10日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山东将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若干措施》把我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布局统筹谋划,立足发挥我省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火箭卫星研发制造、数据开发应用,以及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集成电路等航天关联配套领域发展,在技术创新、人才招引、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生态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包括6个方面18条措施。
![]()
据介绍,瞄准巩固东方航天港的“海上发射优势”和全省的“液体火箭试验优势”,山东将着力提升火箭制造能力和新型火箭研发能力,推动火箭航班化发射。对海上发射项目,按照不超过有关保费总额35%的比例,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的保险补贴。突出“航天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卫星数据算力交易场景和卫星应用大模型产品,分别给予每个不超过500万元和100万元奖补。
山东支持烟台打造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推动济南、泰安打造省会都市圈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引导青岛打造卫星应用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市结合特色优势参与航天产业协作配套。每年,山东将培育遴选10家左右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配套服务水平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商业航天配套企业,给予每家不超过100万元奖补,鼓励商业航天全域、全产业链发展。山东支持商业航天创新平台建设,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国家级平台,给予经费支持;鼓励航天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最高50万元贷款贴息。
针对当前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资金2大关键要素,山东提出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措施,并在财政、金融、资本等方面提出支持政策,特别是鼓励“金融链主”充分发挥作用。
![]()
10月11日,“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在烟台海阳发射。“在山东商业航天产业中,海上发射的牵引带动作用突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焉杰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成功保障19次海上发射任务,将12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以海上发射为核心牵引,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火箭制造、卫星研发、航天文旅等,已形成“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济南、泰安主攻液体火箭制造、试验以及卫星研发应用等,一大批优质航天产业项目落地投产;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已形成覆盖国家重大工程与商业星座运营的完整测控能力;其他城市也结合各自优势,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关联配套产业,全省已初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群格局。
在核心产业环节,山东实现了从火箭到卫星再到配套的全链条布局:火箭制造领域,已落地3型固体火箭、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其中山东长征火箭、东方空间、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已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产能规模;烟台九天行歌、青岛寰宇乾堃、德州桐强科技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可年产150个火箭贮箱,产能居全国前列。
卫星产业领域,省内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96颗。吉利星座定位未来智能出行,开创“卫星物联网”差异化赛道,在轨卫星已达64颗,实现除南北极外的全球实时通信覆盖。东方慧眼、凌云等多个大型星座建设正稳步推进;航天科技513所在卫星核心部件和微纳卫星制造领域技术领先;正在建设的济南卫星AIT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
![]()
配套产业领域,青岛智腾微电子的智能传感器在商业运载火箭领域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烟台中集重工在火箭发射设施建造领域地位突出,威海拓展纤维的高性能碳纤维、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的高性能紧固件等,在航天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发射服务保障方面,东方航天港集团拥有国内唯一的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初步组建起一支系统完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可高效应对各类海上发射需求;今年以来,我省已累计成功实施2型火箭5次发射任务,将4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特别是从8月9日至9月24日,短短一个半月内,连续实施3次发射,充分验证了“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及发射队伍的快速响应和高频发射能力。年底前,计划再实施3至4次火箭发射任务。在试验验证保障上,山东的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居全国首位,在济南、烟台、德州、泰安4市建成9个试车台、12个试验工位,已累计安全组织10型火箭发动机试车、5型火箭动力系统试车,点火时长近1万秒;组织2次火箭飞行及海上溅落回收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我省的火箭试验保障能力,为全国商业火箭技术迭代、批量生产、高频发射、安全飞行提供了坚实有力支撑。
焉杰透露,以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这个特色优势牵引,山东将突出火箭、卫星、航天配套3大领域产业发展,实现航天在社会服务、工业、大众消费、文旅等各个领域的产业赋能。
(大众新闻记者 付玉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