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乐观 晚来悲观
![]()
五十多年前,新加坡刚独立,李光耀作为总理,跑去德里见尼赫鲁,那时候印度也才从英国人手里接过摊子,大家都憧憬着亚洲国家齐头并进。李光耀当时挺看好印度的,觉得尼赫鲁这人脑子活,英语说得溜,还搞不结盟运动,谁看都像个能带队往前冲的领头羊。
他甚至想,要是尼赫鲁能死磕到底,把印度那些老毛病给治了,那印度准能成亚洲的顶梁柱,跟中国一块儿搅动世界格局。这话听着多带劲啊,搁现在看,也算是一种亚洲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
可时间一长,李光耀的调门就变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觉得印度这事不对劲。见过英迪拉·甘地那会儿,他还礼貌地点头称是,但心里门清:这国家人口多、资源广,聪明脑袋也不少,怎么就是起不来呢?
九十年代印度开始松绑经济,取消一堆进口限制,外资哗哗往里涌,GDP蹭蹭上涨,从2003年到2008年,年均8%到9%的增速,搁谁看都像要起飞。可李光耀不慌不忙地摇摇头,说这增长跑不远。
为啥?因为根子上的问题没动,表面热闹,底下还是老样子。他观察了五任印度领导人,从尼赫鲁到拉杰夫·甘地,再到后来的拉奥和莫迪,每回见面都客客气气,但一聊到制度,就直戳要害:印度这地方,压根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国家,而是三十多个小邦靠英国人修的铁路勉强拴一起,中央管不着地方,地方各顾各,政策一落地就散架。
![]()
种姓顽疾 官僚低效
李光耀戳印度的痛处,从来不拐弯抹角,尤其是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在他眼里,就是最稳也最烂的社会结构,四千年前的摩奴法典到现在还管用,出身决定一切,上层婆罗门管事儿,下层达利特干脏活累活,中间的刹帝利和吠舍夹缝求生。这不是封建残渣,是活生生的现代规则,渗透到就业、教育、婚姻每个角落。
![]()
政府明知道问题大,还设了27%的公务员配额给低种姓,可执行起来呢?高种姓官员占大头,低种姓考上也进不了核心岗,配额常成交易筹码,表面公平,里子还是老一套。李光耀见过一个低种姓税务官,因为查了高种姓企业,被排挤到边角,工作干不动,这事搁他笔记里记着,感慨制度稳如石头,就是不动弹。
种姓不光是社会事,还卡着经济脖子。印度聪明人多,印度理工学院出的人才,亚洲顶尖,可毕业后呢?要么移民美国,要么进外企,本土体系吸纳不了。为什么?因为官僚低效,公务员不服务导向,只认管控,企业想创新,得先过种姓关,高层岗位低种姓难沾边,精英教育再好,也被拉平了。
![]()
李光耀直说,这制度制造人才,却不愿放权让他们干实事,考试公平早没了,配额、政治、利益层层叠加,底层孩子考场里涂卡,监考员巡视,表面公正,实际猫腻多。
在中国,教育公平抓得紧,高考一统天,寒门子弟靠分数翻身,这不就是制度自信的表现吗?李光耀对比时,总说印度教育出脑袋,缺系统让脑袋转起来,中国则不然,改革开放后,人才流动顺溜,种姓啥的压根不存在,大家拼实力,效率高出一大截。
![]()
官僚低效,更是李光耀的痛点。他批评印度行政瘫痪,政府协调不了地方,议会空谈误事儿。中央计划拉垮,政策从德里发下去,到邦一级就变味儿,地方首长各玩各的,铁路虽连着国土,人心却散着。
见莫迪那会儿,李光耀还礼貌地夸两句改革决心,但底子里摇头:印巴冲突一闹,民族主义成工具,内部治理更不管用。外部威胁掩盖内部烂摊子,边境炮声一响,国内就借题发挥,改革搁置。
![]()
官僚们只管监管不信任企业,把商业当罪恶,商人上门盖章,得排队等,效率低到让人抓狂。李光耀说,国家越大治理越难,新加坡小,反应快;印度大,动作慢,公务员等退休的心态,锐气早磨平了。
再想想印度的民主,形式上人人平等,实际碎片化严重。选票逻辑撕碎决策,议会博弈天天上演,啥政策都得讨好各派,五年一届,推行一半就换人,执行力弱爆了。中国这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决策集中,执行专业,基础设施高铁四通八达,经济稳增长,这不就是李光耀羡慕的吗?
他不是反对民主,就是觉得印度这套玩儿脱了,聪明人耗光耐心,制度让人才打持久战,也让人才灰心丧气。种姓加官僚,双重枷锁,印度不缺脑子,缺干事的土壤。
![]()
系统牢笼 变革无门
李光耀的印度论,到头来落脚在系统上:这国家的问题,不是哪位总理干不干得来,是系统干脆不让人干。即便尼赫鲁复活,面对议会碎片、地方扯皮,也得叹气。印度改革总失败,推进一点,就被社会结构拉回,中央无力,邦独立性太强,政策五年跑不完。
见拉奥政府那会儿,经济调整刚起步,李光耀点头认可市场机制、吸引外资、技术引进,可他预言,这增长不长久,为啥?制度不跟上,聪明人被拖死。1991年松绑后,印度GDP是涨了,但官僚腐败、无能领导、过时法规,一堆烂事儿压着,潜力出不来。
![]()
变革无门,还得说印度的历史包袱。英国殖民留下的邦联制,本来就松散,独立后尼赫鲁想统一,可种姓、语言、宗教一搅和,就散了。李光耀说,印度不是国家,是三十二个分裂实体绑一起,铁路连土,人心不齐。
外部印巴对峙,不是边界事儿,是民族冲突,长期威胁让内部治理失效,民族主义当政绩,改革搁浅。中国呢?统一领导,内部凝聚力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一路高歌,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创新,全方位发力,这不光是速度快,是质量高。李光耀在书里对比,说新加坡靠纪律执行起家,印度没人保证政策落地,这话听着像吐槽,实际是提醒。
![]()
晚年李光耀收回乐观,2013年直言:没人能改印度,尼赫鲁不行,我也不行。为什么?因为系统牢笼太牢,种姓稳固,官僚低效,民主碎片,改革梦醒,现实警钟长鸣。他见过印度从第三世界往上爬,可总卡壳,不是缺努力,是缺框架。
中国崛起,让他看到亚洲可能,印度潜力,让他看到亚洲挑战。搁现在看,他的判断还准,印度GDP追中国,但人均差距大,基础设施弱,社会公平差。变革无门,不是宿命,是得自省。
![]()
李光耀的印度观,不是看热闹,是亚洲一家亲的忧虑。他希望印度补短板,统一治理,破种姓枷,提行政效,那亚洲格局就稳了。中国继续前行,印度若跟上,大家共赢。可惜,牢笼在那儿,钥匙得自己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