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深度快讯
《时代》周刊刚刚发布的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里,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悖论。
3D打印只有4项发明上榜,却可能影响了超过半数的创新。
![]()
这份囊括300项突破性发明的榜单中,拓竹(Bambu Lab)凭借H2D打印机和CyberBrick玩具系统一举拿下两席,成为3D打印领域最大赢家。
![]()
但当AM易道仔细梳理整个榜单后,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3D打印正在经历一场消失。
不是衰落的消失,而是像电力、互联网一样,融入创新基础设施后的消失。
当一项技术不再需要被特别强调,当它成为创新的默认选项而非亮点,这恰恰是它真正成熟的标志。
台前的明星:四项3D打印直接创新
TIME榜单明确标注的3D打印相关发明只有四项,但每一项都代表着不同的突破方向。
拓竹H2D被归类在制造与材料类,TIME给它的定位是Desktop fab factory—桌面制造工厂。
![]()
这台机器的双喷嘴设置可以打印薄至0.2毫米的物体,材料在挤出前要经过15个传感器检测,加热温度可达350摄氏度,每秒能以600毫米的速度铺设材料。
配备的AI摄像头实时监控打印过程,避免失误。
AM易道认为,H2D代表的是专业级3D打印正在向消费市场下沉的趋势。
同样来自拓竹的CyberBrick则瞄准了完全不同的市场。
这个被归入玩具类的系统让用户可以3D打印模块化玩具部件,无需焊接、布线或编码知识就能组装遥控玩具。
![]()
高级用户还能通过编程创建新设计,从R2-D2到游泳橡皮鸭,然后分享到MakerWorld社区。
拓竹创始人陶冶在发布会上说,CyberBrick正在革新整个供应链,让消费者把3D打印机变成个人玩具工厂。
医疗健康类的Brinter 3D BioPrinted Tissue把3D打印推向了生命科学前沿。
![]()
这家芬兰公司开发的生物打印组织可以制造新的肩袖和前交叉韧带。
他们的3D生物打印植入物通过引导细胞生长和血管化实现自然组织再生,为传统合成植入物提供了更安全、个性化的替代方案。
可持续发展类的Azure Printed Homes则展示了3D打印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这家公司使用回收塑料材料,能在几周内3D打印出完整的房屋结构。
从工作室大小的小屋到带轮子的移动房屋,再到独立住宅,起价仅19900美元。
创始人Gene Eidelman说,我们不应该放弃美国梦,而房屋所有权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幕后的推手:那些可能用到3D打印的创新
我们反而对那些没有明确标注但极可能使用了3D打印技术的产品更感兴趣。
AM易道梳理发现,至少有20-30个产品在开发或生产中很可能用到了这项技术。
医疗器械领域是重点应用领域。
Proprio Paradigm为外科医生制作实时手术地图,其导航系统的定制支架很难想象不用3D打印。
![]()
Synchron Stentrode这种精密的神经技术植入物,在原型制作阶段几乎大概率会用到3D打印来验证设计。
![]()
可穿戴设备同样离不开3D打印的支持。
Whoop MG作为医疗级健康监测设备,比前代产品缩小了7%,这种人体工学外壳的快速迭代几乎离不开3D打印原型验证。
![]()
Oura Ring 4需要提供多种尺寸选择,定制化生产正是3D打印的强项。
![]()
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框架和组件的原型制作阶段使用3D打印几乎是行业标配。
![]()
机器人领域更是3D打印的天然应用场景。
Figure 03这种能折叠衣物、装载洗碗机的家用机器人,其复杂的关节和结构件很适合用3D打印制造。
![]()
Unitree R1超敏捷人形机器人需要大量轻量化结构部件,这正是3D打印的优势所在。
![]()
航空航天产品对轻量化的极致追求让3D打印成为必选项。
AST SpaceMobile的BlueBird卫星拥有低地球轨道最大的商业天线,这种大型天线的支架和结构件用3D打印可以大幅减重。
![]()
FireSat火灾探测卫星系统的传感器安装支架;
![]()
Firefly的Blue Ghost月球着陆器的航天器组件,都是3D打印的理想应用场景。
![]()
创新加速器:3D打印的真正价值
翻完整个榜单,AM易道有个强烈的感受。
3D打印已经从一个独立的创新品类,演变成了支撑整个创新生态的基础设施。
在300个发明中,我们估计至少有150-200个硬件类产品在开发阶段使用了3D打印参与制造制作。
![]()
![]()
![]()
![]()
![]()
这是基于现代产品开发流程的合理推测。
一个产品从概念到上市,平均要经历十几轮甚至几十轮的设计迭代,如果每次都开模具,时间和成本都承受不起。
更重要的是,3D打印正在改变创新的可能性边界。
以前因为制造工艺限制而无法实现的设计,现在都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几乎无法实现。
再比如一些航空航天组件的一体化设计和仿生结构,传统制造方法根本做不出来。
![]()
增材制造带来的不仅是制造方式的改变,更是设计思维的解放。
![]()
![]()
![]()
![]()
![]()
设计师不用再被制造工艺束缚,可以真正从功能出发进行设计。
这种自由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创新的爆发。
AM易道认为,3D打印在TIME榜单中的双重身份,既是被认可的创新本身,又是推动其他创新的幕后英雄,恰好反映了这项技术的成熟度。
它不再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是在各个领域默默发挥作用,成为创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从拓竹的闪耀,到整个榜单背后3D打印的隐形贡献,我们看到的是一项技术从新奇到必需的完整进化。
当3D打印不再是新闻头条的主角,而是成为推动创新的日常工具时,它的真正价值才刚刚开始显现。
下一个十年,当我们再看TIME最佳发明榜单时,可能不会再特别标注哪些产品用了3D打印。
因为到那时,不用3D打印的硬件创新反而会成为异类。
关注AM易道,读懂3D打印的变化之道。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搜索
寻找AM易道编辑,5年以上3D打印行业经验,不限专业领域。期待与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创作兴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内容。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详聊。
企业合伙人计划:
读者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读者交流群(备注加群),获取原始信源链接或不便发表内容,并与AM易道同频读者共同探讨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议也读者星标公众号,以便第一时间收到AM易道更新。
免责声明:AM易道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AM易道水印为自动添加,辅助阅读,不代表对该图片拥有版权,如需使用图片,请自行咨询版权相关方。AM易道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AM易道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