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10月2日清晨8时40分,国铁成都局西昌机务段整备车间检修库内,一阵清脆的电铃声响起。抬头望去,一场“高空抓娃娃”的作业正如常展开。
天车,这个被铁路职工亲切称为“空中抓娃娃机”的桥式起重机,是机车(火车头)检修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操控它的,是该段金工班组的4名女天车司机。她们每日在高空的“方寸之地”精准、安全地吊运重达数吨的机车配件到指定位置,为机车检修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把几吨、十几吨重量的机车零部件,根据机车维护需要,配合运送吊装,就像在游乐场‘抓娃娃’时需要眼疾手快、判断准确。”班组4朵金花之一的张树霞笑着介绍。
由于天车吊装的部件重量不同,操纵盘每转动一厘米,吊钩的位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配件晃动、碰撞,甚至损坏,天车司机必须在高空环境下,通过细微操纵天车的起升、平移等一系列动作,将吊钩精准地对位于配件的起吊点,达到“人机合一”的默契。
当日,有着13年丰富经验的天车司机张树霞承担了吊装变压器油箱的任务。在不足2平方米、离地8米高的操纵室里,张树霞踩响提示电铃,右手平稳地推动操纵杆,吊钩应声而下,精准悬停在变压器油箱上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停车要稳,起落均速”,是张树霞总结出的操作要诀,也是她千百次钩起钩落中练就的硬功夫。
驾驶室内,她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一边紧盯吊钩动态,一边留意地面指挥员的手势。屏息凝神,双手快速微调操纵柄,5分钟后,重约13吨的变压器油箱被稳稳安置到位。
“最难的是控钩。”张树霞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微调的动作,“要让几吨,甚至十几吨的部件‘定’在空中,全靠手上功夫和肌肉记忆。”
为了这个“稳”字,张树霞每天在检修库里往返十余趟,重复着试钩、移位、起吊这一系列动作,用心体会每一次操作的手感和力度,直到动作成为本能。
今年,张树霞和班组的其他“三朵金花”以“四两拨千斤”的娴熟技艺和严谨态度,已完成3000余件配件的吊运任务,其中成吨大型配件超100件次,实现了劳动安全与天车安全“零事故”,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该段承担着成昆线、峨广线等多条线路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金工班组的4名女天车司机正用她们的韧性与细心,护航着机车的平稳安全运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柏旭 孔令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