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无人机穿越2100公里,精准击中俄罗斯腹地炼油厂。六天五座核心设施遭毁,半数炼油能力瞬间蒸发。特朗普欲借欧盟之手向乌克兰输送“战斧”导弹,普京威胁要在古巴部署“榛树”导弹。梅德韦杰夫突访平壤宣称“敌人颤抖”。这场冲突正滑向美俄直接对抗的深渊,我们是否正在目睹新一轮古巴导弹危机的序幕?
两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和石油基础设施发动了近30次袭击,位于亚洲大陆腹地的安蒂平斯基炼油厂,距离乌克兰边境超过2100公里,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的后方,但却在近日遭受重创。
卫星影像显示,该炼油厂核心装置严重受损,生产全面停滞。这已是六天内乌克兰第五次纵深打击,五座大型炼油厂接连遭殃,累计年产能损失超过5000万吨,相当于俄罗斯全国炼油能力的一半。
![]()
前线堑壕战的胶着态势背后,乌克兰已经摸索出一套全新战法,既然正面拖不住俄军主力,那就纵深直击俄罗斯经济命脉。
乌克兰此举,的确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普京在近日讲话中紧急强调“要确保能源设施安全”,同时下令军工企业“超前完成武器生产任务”。但这些命令难以掩盖俄军战略资源的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9月份俄军仅发射十余枚导弹,不到8月的四分之一。远程轰炸机群更是被迫转移至远东极地地区,以避免成为乌军无人机的下一个靶子。
而就在俄罗斯陷入被动之际,特朗普也来“凑热闹”,计划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
但这个想法直接激怒了俄罗斯。
普京直接发出警告,称此举将严重危害美俄关系。当然,除了口头威胁,俄罗斯的实际行动,更让美国心惊胆战。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俄罗斯宣布与古巴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俄罗斯军事专家斯捷潘诺夫公开建议:应向古巴运送“伊斯坎德尔”和“榛树”导弹系统。
![]()
“榛树”绝非普通武器,这款具备分导式多弹头能力的导弹系统,在飞行末段可以释放多个弹头分别攻击不同目标,极大增加了拦截难度。
其2000-5500公里的射程,若部署在古巴,足以覆盖美国全境。更致命的是,由于距离太近,美军反导系统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眼下的危机让人不禁想起1962年的那个十月。当时,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肯尼迪下令封锁海域,世界在核战边缘徘徊了13天。
如今,普京在古巴亮出“榛树”,特朗普借欧盟输送“战斧”,历史似乎在轮回,但剧本已经改写。
俄罗斯这一招直击美国软肋,眼看着古巴导弹危机2.0将至,特朗普的亲信劝说放弃战斧导弹援助计划。原因很简单,乌克兰没有独立使用战斧的能力,美军人员必须参与操作,这等同于美国直接参战。
而普京手中的牌远不止古巴一张,他显然更加决绝,为了国家根本利益,不惜押上更多筹码。
10月9日凌晨,梅德韦杰夫的专机降落在平壤机场,这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刚踏上朝鲜土地,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配文意味深长:“时代在前进,朋友依然相伴,敌人却在颤抖。”
![]()
这明摆着是在警告美国。
收复库尔斯克州时,朝鲜军队可是出力不少,托美国和乌克兰的福,俄朝军事合作已从幕后正式走向台前。
如今,俄朝正在构建三个层面的战略协作:军事上,朝鲜提供炮弹、火箭弹及技术人员,未来可能联合军演;能源领域,朝鲜的稀土、煤炭与俄罗斯的输送加工能力形成互补;工业方面,朝鲜的轻工业和人力资源可缓解俄罗斯战时经济的短缺。
而这种合作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西方智库报告指出,俄罗斯-朝鲜-伊朗正在形成“反制裁联盟”,通过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军事协作,共同对抗美国主导的制裁体系。在加上一个随时可能着火的古巴“后院”,美国几乎面临着近年来最糟糕的局面。
可以说,当前的俄乌冲突已经超越了局部战争的范畴,正演变为一场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的博弈。
现在,刀已架到脖子上,该轮到特朗普做抉择了,是继续加码援助乌克兰,冒险引发加勒比地区的导弹危机?还是及时收手,甩锅给欧洲?
![]()
美国不能既要又要,照这个趋势下去,美军工没法赚到钱,特朗普的“和平奖”也拿不到!
美国要清楚,那个美国一家独大的后冷战时代彻底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极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格局。
俄朝走近只是开始,如果俄乌冲突不断延宕,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国家在这场大变局中重新选边站队。
这场冲突的终点在哪里?我们尚且不知,但是如果“战斧”导弹真的落地乌克兰,那注定是全面对抗的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