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铁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
这条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与第四大城市万隆的钢铁巨龙,自2023年10月驰骋以来,就把通勤变成了奇迹,过去超过三小时的颠簸路程,如今一杯咖啡的时间,40分钟就能抵达。
节假日期间,雅万高铁的车票更是一票难求,热闹非凡,运营数据显示,每天稳定有约2.4万人次的客流,这数字虽说比最初设计的2.9万人目标略低一点,但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算得上是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然而,就在这片看得见的速度与激情之下,今年10月8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亲口证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印尼政府已正式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能就雅万高铁的巨额债务进行重组谈判。
他措辞谨慎,承认“当前偿付存在挑战”,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违约”这类敏感词,可这一下就捅破了窗户纸,一个客流量如此火爆的明星项目,运营公司印尼高铁公司的账本却惨不忍睹。
2024年报亏损超过2.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又亏了将近1亿,可是到底怎么会这样?一个如此叫好的项目,为何却走到了“叫座不赚钱”甚至快要付不起账单的地步?
![]()
要理解印尼雅万高铁今天这笔糊涂账,得先回头看看它最初的蓝图,中国当初提出的方案,并不只是帮印尼修一条铁路那么简单,它背后是一整套被中国国内无数次验证过的“高铁经济”模式,也就是TOD开发理念。
意思很简单:高铁站不能只是个停火车的地方,而要变成一个能生钱、能养人的经济中心。
中国的经验是,高铁建起来只是起点,真正的关键在于怎么把周边区域一起带动起来,高铁通了,人就来了,人来了,商业、住宅、产业园区就有需求。
![]()
而且这些区域繁荣起来,土地升值、商场开张、税收增长,政府靠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就能轻松把高铁建设的钱赚回来,这才是中国高铁模式的真相,用一根高效的“鱼竿”带动周边的“渔场”,靠综合开发反哺交通投资。
但问题来了:印尼拿到了这根鱼竿,却迟迟没把鱼场建起来,按计划,高铁沿线应该出现一座座繁华的新城:商圈、写字楼、高档住宅、小工厂,热闹非凡。
可现实却让人尴尬,如今,许多高铁站周围还是荒地一片,站房孤零零地杵在原野上,周边道路都没修好,更别提商业配套了,很多原本规划的项目停留在PPT上,连地皮都没动。
![]()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现实,印尼的行政效率太低,中央和地方层层审批、部门推诿、办事拖沓,光是征地、批文、基础设施接入这些程序,就能拖上好几年。
于是,中国设计的“以地养路”闭环模式根本没法启动,高铁虽然建成,但周边没有经济活动,就意味着没有额外收入来源。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少了产业带来的“造血功能”,还钱的压力只能靠卖车票撑,但票务收入能有多少?
![]()
一年算下来顶多5000万美元,而仅贷款利息每年就要付给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超过1.2亿美元,再加上运营维护、人力培训、信号系统升级等开销,收入连利息都不够,还谈什么盈利?
结构性亏损,从项目一开工就已经埋下伏笔,眼下的债务问题,已经不只是商业账面上的亏损,而是在慢慢演变成中印尼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难题。
要知道,当初中国能从日本手里抢下这个项目,靠的就是灵活的合作方案,日本当年开的条件虽好,但要求印尼政府必须提供“主权担保”,也就是说,如果项目亏钱,国家财政要兜底。
![]()
可中国这边给出的条件就实在多了,听着就让人动心:不用印尼政府出面担保,直接让两国的企业一起出钱建,有风险也一起扛。
对印尼来说,这提议简直太合心意了,既能把高铁建起来,政府又不用担风险,俩边自然一拍即合,立马就定下来了。
到2016年,这项目就正式开工了,可实际干起来才发现,比当初计划的难多了:施工的时候赶上疫情,征地也不顺利,加上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各种麻烦事儿堆一块儿,工程只能一推再推。
![]()
最后算下来,原本大概60亿美元能搞定的造价,一下涨到了73亿美元,超支了12亿多,为了把资金缺口补上,中国这边又追加了贷款,不过贷款利率也跟着从原来的2%涨到了3.4%。
这笔额外成本让运营公司Whoosh压力山大,如今贷款宽限期到期,必须开始正式还本付息,可是票务收入连运营费用都不够,哪有余力还债?
于是印尼投资部长罗桑亲自出面,希望和中方重新谈条件,这就不再是企业之间的财务谈判,而是变成了带有“准主权”性质的国家级谈判。
![]()
北京此时面临两难,如果松口降息、延长还款期,那别的“一带一路”国家会不会效仿,这谁都会学“哭得响的孩子有奶吃”。
这样的话会破坏整个国际合作的信用规则,但如果太强硬,又可能让印尼觉得中国不近人情,影响政治互信,也削弱雅万高铁作为“一带一路”样板工程的象征意义。
对中国来说,未来再推进类似的大项目,不能只看技术方案和资金安排,还要提前评估合作伙伴的执行力。
![]()
项目风险共担的机制,也要更精细化,不能再停留在口头协议或政治承诺上,否则,再好的技术和设备,也会陷入“有鱼竿没渔场”的尴尬。
而对印尼来说,也得明白,“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修好路,还得自己跑”,高铁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平台,它不会自动生钱。
要让它带来繁荣,必须加快行政改革,解决层层审批的低效问题,推动TOD配套项目落地,没有改革的决心,再多的高铁也只是摆设。
![]()
眼下,债务重组或许是一个机会,表面上是缓解资金压力,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启动改革、推动周边开发的窗口期。
如果印尼能抓住这次机会,把高铁站周边的商圈、住宅区、工业园区真正建起来,让规划图变成现实,那么雅万高铁才算真正跑通,否则,再漂亮的车站,也只是孤零零的“铁皮纪念碑”。
结论很简单:雅万高铁不是“债务陷阱”,更不是“还不起钱”的故事,而是一场现代化治理的考验,中国给了鱼竿,但鱼还得印尼自己去钓,这条路终究要他们自己修完。
参考资料:金羊网——雅万高速铁路运营两周年:运送旅客超千万 印尼人盼建更多高铁
![]()
联合早晚——印尼部长称已与中国就雅万高铁债务展开谈判
![]()
联合早报——运营雅万高铁 印尼国企上半年亏损3亿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