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 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举行。江西发布编辑从会上获悉,中国药都·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樟交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樟树市举行。
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是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三个药交会之一,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樟交会将于10月16日至10月18日举行,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以“传承精华,提质创新”为主题,围绕“弘扬樟帮精神,续写药都辉煌”主旨,安排了开幕式、商务会展、学术研讨、药材交易、文化旅游等8项活动,与往届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行业权威。大会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及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全国中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以及知名药企代表参会,举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医药大健康行业峰会,搭建政产学研沟通协作桥梁,围绕产业政策解读、前沿发展方向和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在药都樟树碰撞思想,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是突出企业主角。大会围绕企业需求设置活动,充分让企业唱主角。会展面积达2万平方米,规划设置了全国道地药材、中药饮片、医药创新药品批文转让、医药百强、协会展团、药都新品首发直播等12个展区,覆盖原料采购、产品交易、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方面。同步上线药交会小程序,集成展商信息、活动日程、实时互动等功能。预计有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参展,千余家医药企业参会参展,万余名药商参会,大会规模创新高。
三是突出全民参与。大会倡导全民参与、开门办会理念,听民声、集民智、增民利。在延续办好名老中医义诊的基础上,首次举办中医AI诊疗、中医药膳文化展、群星演唱会、药都好物嗨购汇等创意活动,推出一系列促销惠民措施,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提升群众参与度,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中医药魅力,品尝药膳美食,开启消费狂欢,将药交会变为“城市节庆”,致力打造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全方位扩大药都樟树影响力。
近年来,樟树市大力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出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数转十七条、支持创新二十条等政策措施,引导医药产业向数转、向新立、向高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有“三子一壳”、樟头红等道地药材,“樟树吴茱萸”“樟树黄栀子”和“清江枳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有中药饮片、医药化工、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园,上海创诺、司太立、汇仁集团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现有医药类企业502家、医药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药品批文413个,国食健注批文685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3个和独家品种6个,中华老字号1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摄影:饶梦露
近年来,宜春市全力打造全国中医药全链振兴发展高地、全国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承高地、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高地,先后获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荣获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近2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宜春的医药产业、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优势不断巩固。推行黄栀子、枳壳、粉防己、黄精、百合、鹿茸草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拥有1000亩以上基地99个、5000亩以上基地8个、万亩以上基地3个,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中有市级龙头企业61个,省级龙头企业11个。推动中医药制造业加速发展,全市现有樟树医药产业集群和袁州医药产业集群两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1家,医药类科研机构 38个、医药高新技术企业52家、医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1家、中药第三方检测中心1家、省级生物医药创新团队1个,医药类发明专利366件(其中国际专利2个)。2024年,全市规上医药工业企业营收352.3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总额19.4亿元、同比增长14.9%,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3。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了全省首个中药材领域ISO国际标准《中医药——栀子》,全省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仁和二冬汤颗粒获批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国家级1类新药1个(金水宝)、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5个、全国独家品种54个,已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923个。
二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增至6家,占比达55%。公立中医医院建筑面积达44.83万㎡,开放中医床位数5302张,拥有省级以上中医优势专科90个,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114人、中药师504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0.64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1.25人,形成中医骨伤、针灸、肺病、老年病、脑病等特色学科集群,实现治未病中心、老年医学科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中医医保支付政策,实施报销倾斜、定额支付、价格调整、新设病组、扩充范围、结算激励“一揽子”措施,遴选10个治疗费用稳定的中医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选择100个中医特色明显、疗效确切的中医优势病种落实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不断满足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现实需要。2024年,全市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达234.32万,诊疗量占公立医院总诊疗量达33.1%。持续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有”向“优”迈进,全市18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均配备中医师,具备提供6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能力,3281家村卫生室也全部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建成,打通了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健康消费活力迸发。加快构建康养产业生态,全市健康服务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现有社会化养生康养、推拿保健机构企业294户,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非遗保护项目17项,涵盖传统炮制技艺、特色诊疗方法等,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内涵。依托宜春市中医院打造市级治未病中心,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推出12种兼具调理功能与适口性的中药代茶饮,累计开具1.1万剂次,直接服务群众超10.2万人次,让中医药“治未病”理念走进日常生活。同时,着力推广热敏灸特色服务,已建成省级热敏灸区域诊疗中心5个,有114家省级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医院,今年还将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计划重点开展中医体重管理、中医睡眠干预等特色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人群健康问题。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与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目的地,铜鼓汤里、温汤镇、仰山栖隐禅寺、明月山、樟树市等入选江西省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点,成为展示宜春康养旅游魅力的重要窗口。樟树市立足“中国药都”品牌优势,精心打造集诊疗、养生、展示、旅游、销售、研发、品牌“七位一体”的“樟帮中医药一条街”,涵盖赏药景、品药膳、逛药市、购药材等主题,让游客在休闲度假中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推动“旅游消费”向“健康消费”升级。
来源:江西发布
编辑:冯智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