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收到最后通牒,日本首相大位之争,又出现了新的变数。
虽然高市早苗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日本史上最接近首相宝座的女性政治家,但她能否顺利迈出最后一步,却依然充满悬念。
面对执政搭档公明党提出的强硬要求,高市早苗正面对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
自民党总裁当选
2025 年 9 月,日本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高市早苗在最终投票中以微弱优势击败竞争对手,成功当选自民党第 27 任总裁。
此次选举投票分为党员票与议员票两部分,高市早苗获得党员票 42%、议员票 38%,综合得票率 39.8%,以 0.5 个百分点的优势险胜曾任外相的岸田文雄派候选人。
这一结果使她成为自民党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裁,也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接近首相宝座的女性政治家,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主导的格局。
![]()
自民党作为日本国会第一大党,其总裁通常会自动成为日本首相,只要在随后的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多数支持即可就职。
高市早苗当选后,自民党干事长在记者会上表示,将尽快协调国会日程,推动 10 月上旬举行首相指名选举,确保政权平稳过渡。
![]()
日本共同社 9 月 25 日发布的民调显示,高市早苗的支持率为 32%,虽低于选举前的 38%,但仍领先其他潜在候选人,表面看首相之位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不过,日本政治体制中 “执政党联盟” 的规则为局势埋下变数。自民党虽为第一大党,但在国会众议院仅占 48% 席位,需与公明党组成联合政府才能确保执政地位。
公明党拥有众议院 10% 的席位,其态度直接决定高市早苗能否顺利就职首相,这一联盟关系成为后续争议的核心。
![]()
公明党发难
就在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的第三天,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在两党协商会议上,向高市早苗团队提出三项明确要求,被日本媒体解读为 “最后通牒”。
第一项要求是 “冻结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相关议程”,明确反对高市早苗此前提出的 “推动宪法修改,赋予自卫队正式军队地位” 的主张;第二项要求为 “扩大育儿补贴范围,将每月儿童补贴标准从 1.5 万日元提升至 2.5 万日元”,并将托育服务覆盖率纳入联合政府考核指标。
![]()
最后的要求则涉及能源政策,要求 “2030 年前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 40%,暂停新建核电站计划”,与高市早苗此前支持的 “重启核电站以保障能源安全” 立场直接对立。
公明党还设定了明确的答复期限,要求高市早苗在 10 月 5 日前给出书面回应,否则将 “重新评估联合执政关系”。
山口那津男在会后接受 NHK 采访时强调,这三项要求是公明党 “执政的底线”,若无法达成共识,公明党将不会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支持高市早苗,甚至不排除退出联合政府。
![]()
从历史背景来看,公明党与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已持续 12 年,双方虽在政策上存在分歧,但此前多通过协商妥协达成共识。
此次公明党态度强硬,源于其自身选举利益考量:2024 年日本地方议会选举中,公明党因支持自民党激进的安保政策,在大阪、京都等传统票仓得票率下降 15%,党员数量减少 8 万人。
公明党内部担忧,若继续支持高市早苗的保守政策,将进一步流失中间选民,尤其是女性与年轻选民群体,因此选择在首相就职前施压,争取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承诺。
![]()
高市早苗的两难
面对公明党的最后通牒,高市早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自民党内部来看,高市早苗的支持基础主要来自党内保守派,该派系长期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强化安保力量,若接受公明党 “冻结修宪议程” 的要求,将引发保守派强烈不满。
自民党籍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团体 “安倍派” 已公开表态,称 “修宪是自民党核心政策,绝不能因联合执政而妥协”,该派系在自民党议员中占比达 35%,若失去其支持,高市早苗即便当选首相,后续施政也将举步维艰。
![]()
但若拒绝公明党要求,联合政府将面临破裂风险。日本国会众议院若重新选举,根据 9 月 30 日《朝日新闻》民调,自民党单独得票率可能降至 40% 以下,无法单独组阁,而公明党若与在野党合作,甚至可能终结自民党的长期执政。
高市早苗团队内部已出现分歧,其外交政策顾问主张 “优先稳定执政,适当妥协以换取公明党支持”,而安保政策团队则坚持 “守住保守派底线,绝不放弃修宪目标”,双方在 9 月 30 日的内部会议上爆发激烈争论,未能达成一致。
![]()
更棘手的是时间压力,距离公明党要求的 10 月 5 日答复期限仅剩一周,同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初步定在 10 月 10 日,高市早苗需在短时间内平衡各方利益。
日本时事通讯社 10 月 1 日报道,高市早苗已紧急召见自民党与公明党协商团队,试图通过 “部分妥协” 寻找突破口,例如在育儿补贴与能源政策上让步,同时争取公明党同意 “未来在合适时机重启修宪讨论”,但公明党方面暂未松口,坚持 “三项要求必须全部满足”。
![]()
新变数浮现
高市早苗与公明党的僵局,为日本首相大位之争带来新变数。在野党方面,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等已联合发表声明,称若自民党与公明党无法达成共识,将推动国会否决高市早苗的首相提名,并提出 “在野党联合组阁” 方案。
立宪民主党代表在记者会上表示,将联合其他在野党争取公明党支持,若能成功,将形成 “在野党 + 公明党” 的执政联盟,彻底改变日本政治格局。
![]()
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也随之加剧。除 “安倍派” 外,自民党 “岸田派”“麻生派” 等非主流派系开始暗中活动,与公明党保持接触。
《读卖新闻》10 月 2 日援引匿名议员消息称,“岸田派” 已向公明党传递信号,若高市早苗无法满足要求,可考虑支持 “岸田派” 候选人重新参选,以换取政策共识。这种内部动摇进一步削弱了高市早苗的谈判筹码,使其在与公明党的博弈中更显被动。
![]()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对此次日本首相之争也高度关注。美国驻日大使在 9 月 30 日与高市早苗会面时,虽表示 “尊重日本民主进程”,但隐晦提及 “希望日本保持政策连续性,尤其是在安保合作领域”,间接表达对高市早苗修宪主张的支持,却也给公明党带来更大压力。
日本《产经新闻》分析认为,美国的态度虽倾向高市早苗,但公明党作为联合执政伙伴,不会轻易放弃自身诉求,反而可能利用美国的关注,迫使高市早苗在民生政策上让步,以平衡保守派与中间选民的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