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彻底搬迁了!
本月15日起,老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将实施限制进场措施,物流车、批发车等水产交易车辆不予进场。
这是自9月8日黄沙水产中心开业后,市场搬迁工作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
一周后,老市场将实施场内限制供给用水、场地封闭等措施,不再统一提供批发交易各项服务。
对于习惯了老黄沙嘈杂与烟火气的广州街坊而言,一个时代正悄然落幕。
01
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自1994年开市,三十一年来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鲜活海鲜交易市场。
这里年交易量超32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享有“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的美誉。
![]()
老市场几乎成为华南地区海鲜交易的代名词,汇集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中高端鲜活水产品,涵盖海鱼、虾、蟹、贝类等200多个品种。
“买海鲜,到黄沙”是广州人耳熟能详的购物指南。
这里不仅是采购海鲜的地方,更承载着无数广州人的味觉记忆。
![]()
然而,老市场历经三十余年风雨,问题也逐渐显现。
黄沙市场对老城区和周边的环境、风貌、交通等影响较大,多年来,群众呼吁搬迁的声音不断。
市场位于荔湾区核心地段,运输水产的车辆往来频繁,给周边交通带来压力。
不仅如此,老市场设施陈旧,购物环境湿滑拥挤,人车混行现象普遍。
随着城市发展升级,传统批发市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搬迁已成必然。
![]()
02
黄沙水产中心作为承接老市场搬迁的新家,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沙洛龙湾街188号,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被称为“水产航母”。
![]()
新市场汇聚现代商业理念与行业前沿科技,是全国首家实现“天然海水—氧气—冷媒”集中一体化供应的鲜活水产批发市场。
与传统市场相比,黄沙水产中心在硬件设施上实现质的飞跃。
![]()
场内设有“批发-零售-文商旅”三大功能岛,通过空中连廊、垂直运输专用走廊实现人车分流、干湿分离。
6.5万平方米室外交易停车场及1000余个停车位解决了老市场停车难的问题。
![]()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新市场开业后,有食客反映目前主要以各种鱼类批发零售为主,海鲜档口尚未完全入驻。
最关键的是加工餐厅还没完善,消费者购买了海鲜只能带回家自行处理,无法即时享用。
有市民感叹新市场环境优美,江景宜人,但缺少了老市场特有的烟火气息。
不过黄沙水产中心未来是有规划增设新零售业态的,能实现“楼下买海鲜,楼上加工”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03
10月15日老市场限制进场的措施,标志着搬迁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这一加速转场的逻辑背后,有着市场管理的深层次考量。
新市场批发业态招商入驻率已超97%,涵盖了水产全品类的经营品种,具备了承接老市场业务的能力。
![]()
为避免新旧市场并立导致的资源分散与客户分流,那么加速推动老市场有序退出成为必然选择。
只有将资源都统一转到新市场,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老市场原址亦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广州滨水文旅商业新名片。
不过,黄沙水产市场其实是一个大市场的概念,这个大概念里除了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还包括周边的广州市粤恒丰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食中宝副食品批发中心以及多家海鲜酒楼等。
而目前搬迁的仅仅是市场中规模最大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周边其他经营主体(如粤恒丰、食中宝等)将保留或原地转型。
![]()
未来黄沙水产市场之后会与沙面等配合整体规划打造,向特色餐饮、滨水文旅转型升级,其中如粤恒丰也将呼应规划,进行环境提升。
最后,小前线觉得黄沙水产中心的建成投用,对区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预计将带来1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500多个,带动上下游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约10万个。
新市场不再仅仅是“卖鱼”的地方,而是集“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五位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
只能说,新的水产中心可能未必很快能复刻旧黄沙水产市场的高光,但长远来看,这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