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手机,谁还没刷过几条短视频、看过两场直播带货?
学生靠这消遣,上班族用它解压,连我家老人都跟着学做菜、买日用品,互联网这股浪潮确实把网红行业推上了风口。
看着那些网红凭着千万粉丝量,直播带货、接广告就赚得盆满钵满,真让人觉得这行遍地是机会。
可最近这阵子,网红圈的"塌房"戏码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那种粉丝量破千万的大网红。
前一天还在镜头前风光无限,第二天就因为负面新闻被钉在热搜上,粉丝脱粉回踩,口碑碎得捡都捡不起来。
最离谱的得属那个叫李辰轩的网红,青岛一位刘女士花30多万请他带货,然而令人万万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刘女士查看后台销售数据发现,她的产品仅有两个账号下单200单,且这些订单在短时间内全部被退货,实际成交额为零,这简直是把人当冤大头宰。
后来才知道,对接的传媒公司是惯犯,半年就吃了6场官司,法人都被限制高消费了,而李辰轩还是之前因诈骗坐牢的主播祁天道的徒弟,这圈子的水是真够深的。
所谓的千万粉丝网红主播是真的,可到底有多少粉丝是真实有价值的,带货能力究竟如何,这个就真不好说了;
而网红主播背后公司天花乱坠的承诺更是空谈,目的不过是让刘女士尽快交钱。至于效果嘛,那就和他们无关了。
还有游戏主播转旅游博主的蓝战非,嘴没个把门的,说自己全身心搞商业一年能赚九位数,"一辈子花不完",这炫富言论一出来,网友直接炸了,觉得他在宣扬享乐主义,没多久账号就被禁关注了,千万粉丝说没就没。
还有以"升学导师"著称的张雪峰也栽在了嘴上。早年间说文科专业是"舔",劝人别报新闻,就引过众怒,今年更过分,在阅兵期间说打仗就捐一个多亿,被骂消费爱国情怀,现在各大平台账号全被限制关注,只剩个带货号还在苟着。
最让人唏嘘的是童星出身的嘎子哥谢孟伟,简直是在违法边缘反复横跳。之前卖假酒被通报,今年又被曝卖的手机3C证书过期,订单还被偷偷召回,这还没完,居然穿着警服直播带货,直接被拘了七天,上千万粉丝的账号全被封,开小号复出也很快被禁言,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些大网红塌房的原因虽不一样,要么是商业失信骗钱,要么是言行没分寸,要么干脆突破法律底线,但本质上都是丢了敬畏心。他们总觉得粉丝多、流量大就了不起,却忘了流量这东西最脆弱,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就是红线,碰一下就可能万劫不复。
而且千万粉丝的网红可不是普通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了。一句不当言论可能带偏不少人的价值观,一次虚假带货能让无数消费者吃亏。
更糟的是,一个大网红塌房,会连累整个行业,现在不少人一提到网红就觉得"不靠谱""全是坑",那些踏踏实实做内容、守规矩的网红也跟着受委屈,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想挽回可太难了。
这事儿也不能全怪网红个人。现在流量变现太快了,可能一场直播就赚别人好几年的钱,这种"快钱效应"很容易让人飘,忘了自己姓啥。再加上行业发展得太快,规则没跟上,有些监管也滞后,难免有人钻空子,觉得"先赚了再说,出问题再补"。
还有些MCN机构也不地道,签合同的时候玩文字游戏,把网红当工具榨取利益,真出了事就甩锅,这种合作模式本身就埋着雷。
当然,随着监管越来越严,网友也越来越清醒,那些只想靠流量蒙事的人是混不下去了。
其实不管是网红还是MCN机构,都该明白一个道理:流量只是敲门砖,不是护身符。真正能长久的,要么是能提供有用内容的,比如教人知识、分享技能;要么是能守住商业诚信的,带货的东西货真价实,不搞虚假宣传。
MCN机构也别总想着垄断资源、压榨网红,搞清楚利益分配,和网红好好合作共赢,才能走得远。
网红行业的这些塌房案例,其实给所有吃流量饭的人提了个醒:时代再变,底线不能变;流量再大,诚信不能丢。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留住人的从来不是一时的流量,而是长久的价值和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