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却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是成功焦虑。
这是是他在访问印度时,面对一群对中国态度暧昧的印度学者,所做的一次冷静剖析。
这场发言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萨克斯的身份,更因为他说出了一个西方长期回避的事实:中国今天遭遇的围堵和打压,根本原因不是威胁西方秩序,而是它发展得太快、太扎实,而这种成功,是美国无法掌控的。
![]()
成功不是罪,但在美国眼中就是威胁
杰弗里·萨克斯如此真实的言论并非首次。
他从特朗普上台后就频繁批评美国对华政策,认为其对中国的敌意并不基于事实,而是源于对中国突飞猛进式发展的不安和嫉妒。
在此次印度会议中,他再度强调:中国今天所遭受的敌对,不是因为它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它太成功。
中国被频繁贴上“威胁”、“操控”、“不透明”等标签。但萨克斯指出,这些标签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焦虑,中国没有按照美国设定的路径前进,却在经济、科技、基建、制造等领域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
他列举的数据极具说服力。
比如,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让8亿人摆脱贫困,这是联合国和世行都认可的成就;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全球第一,新能源发展速度领先全球;而且,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几乎覆盖所有关键产业,从原材料到高端制造,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闭环。
这些成就本应是全球发展合作的范本,但在美国看来,却成了不可控的变量。美国不担心中国推动全球工业升级,它担心的是,中国不靠美国也能做到这一切。
正如萨克斯所说,美国不是不接受中国,而是无法接受一个不依赖它就能成功的中国。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贸易战、科技限制、围堵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的轮番上阵。
![]()
尤其是,这话还是当着印度的面说的,萨克斯在印度这场访谈中,扎心言论一波接着一波,印度学者听的脸都黑了。
印度在中美博弈中一直扮演着一种骑墙的角色。既希望与美国深化合作,巩固在印太地区的地位,又不想与中国彻底撕破脸,毕竟中印之间有千丝万缕的经贸联系。
但在这场印度会议上,萨克斯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印度一部分精英对现实的误判。
他提到,印度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总是把中美冲突当成历史机遇,认为中国被压制后,印度可以趁势接棒,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中心。
![]()
然而,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印度要想填补中国的位置,首先得有中国那样的产业基础。光有想法,不够。
这话很现实,也很扎心。中国的发展不是靠一两项政策,而是几十年持续投入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就在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研发、制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
今天中国之所以能构建起全球最强的制造链,是因为它有高速铁路、有港口群、有大量熟练工人、有配套完备的工业园区,还有庞大内需市场。
而印度目前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短板。尽管它人口结构年轻,市场潜力巨大,但制造业占GDP比重仍不高,基础设施老旧,物流成本高企,土地政策和劳工法案改革久拖不前。
![]()
很多跨国公司虽然看好印度的潜力,但真正敢于大规模投资建厂的,仍属少数。
萨克斯提醒印度,不要只盯着中国的问题看,而忽略了自己的现实差距。只有先解决自身的产业结构、基础教育、政策透明度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替代”。
美国欢迎你,不代表你是朋友
萨克斯在演讲中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话是:美国为什么现在欢迎印度?因为你还不够强。
这句话在印度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人批评他“挑拨离间”,也有人承认这是“难听但真实”的判断。
![]()
在他看来,美国之所以愿意拉拢印度成为“战略伙伴”,并不是因为两国有多深的民主根基或共同价值观,而是因为印度目前对美国的全球地位还不构成实质性挑战。
萨克斯进一步指出,如果未来印度真的发展出类似中国的产业体系,掌握关键技术,具备全球市场话语权,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也会迅速转变。
到时候,印度可能也会经历今天中国所经历的审查、围堵、技术打压。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美国对潜在竞争对手一贯的处理方式。从日本到欧盟,从中国到俄罗斯,美国在面对可能取而代之的对手时,往往不会选择平等竞争,而是先设限再围堵。
![]()
印度若想真正强大,不能只靠搭美国顺风车,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战略自主性。这点,恐怕比什么“印太战略、四方安全对话”都更重要。
萨克斯的核心观点,其实是对美国自身逻辑的一种批判。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已经从竞争变成了病态式压制,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美国陷入自设陷阱。
以贸易战为例,特朗普曾试图用加征关税的方式逼迫中国让步,结果却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成本。
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后,并未改变供应链结构,反而推高了国内通胀。许多美国企业被迫转向成本更高的替代市场,最终还是绕道从中国进口。
![]()
杰弗里·萨克斯的讲话句句扎实。他没有试图粉饰中国,也没有刻意贬低印度,而是以一个经济学家、一个长期研究全球发展的人所具备的视角,提出了一个被很多人回避的问题:中国今天的成功,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敌意?
而对美国来说,萨克斯的发言无疑是一种警醒:与其恐惧中国的成功,不如反思自己的焦虑。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该害怕别人变好,而应有能力与之共存。
参考资料:
萨克斯:特朗普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