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福建平潭的海风还带着咸腥味,天没亮,码头静得能听见浪拍石头的声音。
突然,“哐当”一声巨响,一辆白色轿车像断线风筝,撞破护栏,直直扎进海里。监控只拍到它驶入的一小段影子,接着,就只剩黑暗和沉默。
这不是电影,也不是游戏测试,而是一场真实发生的坠海事故。车里的人,再也没能出来。涉事车辆,是小米SU7,那个被雷军捧在手心里、号称“为发烧而生”的第一款电车。
![]()
自打亮相那天起,SU7就顶着“国货之光”“年轻人的梦想座驾”一堆光环,发布会PPT上写着“智能”“安全”“极致体验”,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冰冷的耳光:车是智能的,但命,只有一条。
更让人唏嘘的是,网传车主是94年出生的准新郎,家里条件不错,婚房都装修好了,12月就要办酒。结果,国庆假期刚过,人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
有人说他是中1800万彩票的弟弟,有人说他是公司设计总监,优秀、年轻、前途无量。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原本该走向婚礼殿堂的生命,被大海吞没了。
![]()
事故一出,舆论炸了锅。有人痛心,有人质疑,更多人把矛头指向小米汽车:这才上市几个月,先是自燃,再是“自动驾驶乱跑”,现在又来个坠海,小米造车到底怎么了?
![]()
“速度就是信仰”,这是雷军的口头禅,也是小米一路狂奔的信条。
从手机到电视,从扫地机器人到电车,小米的逻辑永远是:快!快!快!用最快的速度进场,用最低的价格圈人,用最猛的营销造势。
![]()
可问题是,造车不是做PPT,也不是刷个系统更新。车,是载着人跑的,一出事,就是人命。
你可以在手机上搞“为发烧而生”,但在方向盘后面,没人想“为速度而死”。
现在很多人在争论: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刹车灯亮了,说明司机踩了刹车,但车还是冲进了海里。是系统失灵?还是驾驶员误操作?又或者,码头护栏太脆,一撞就散?
![]()
这些,都得等调查报告出来才能下结论。但在真相出来之前,我们不妨先问一句:为什么一辆车,会出现在凌晨四点的渔人码头?
那不是高速公路,不是城市主干道,而是渔船靠岸、渔民收网的地方。正常人谁大半夜往那儿开?除非是走错了路,或者状态不对。
有网友猜测司机可能疲劳驾驶,甚至饮酒,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深夜+陌生路段+高智能车辆,本身就是高风险组合。
![]()
可问题又来了:如果车辆有足够的预警系统,比如“前方无路,禁止通行”的语音提示,或者自动减速、强制刹停,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剧?
小米SU7吹嘘的“智能驾驶”,到底智能到什么程度?是真能救命,还是只在宣传片里炫技?
![]()
更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营销,都在刻意营造一种“科技无所不能”的幻觉。方向盘可以收起来,座椅能平躺,车载系统能打游戏、看剧、点外卖。
听着很爽,但别忘了,这玩意儿本质上还是交通工具,不是移动客厅。你再智能,也替代不了人的判断;你再先进,也挡不住一次误操作。
而小米汽车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
年轻人居多,很多是第一辆车,驾驶经验不足,但偏偏又爱追求速度和科技感。这就叫“又菜又爱玩”。
车给你配了L2级辅助驾驶,你当它是自动驾驶,上手就敢撒手;车能一键提速,你当它是赛道玩具,半夜也敢地板油。结果呢?科技没出问题,人出问题了,锅却让车背。
当然,我们不能在调查结果出来前,就给小米定罪。也许这起事故,真的只是驾驶员操作失误,加上环境复杂导致的悲剧。但小米企业的价值观必须反思:你的“速度信仰”,是不是跑得太猛,把“安全底线”甩在了身后?
![]()
手机可以重启,系统可以重装,但生命只有一次,没有“撤销键”。
雷军总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可造车这阵风,不是让你闭眼猛冲的。车轮一转,牵动的是家庭、是情感、是无数个本该幸福的未来。你可以追求极致性能,但别忘了,最极致的性能,是让人平安到家。
希望这次事故,能尽快出调查结果,也希望小米别再只忙着开发布会、冲销量,而是真正把“敬畏生命”四个字,焊死在每一辆SU7的底盘上。
毕竟,消费者买的不是参数,是安全;不是信仰,是回家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