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渭运集团客车驾驶员 高岳峰
三十载晨昏,紧握的是方向盘,不变的是初心。
我叫高岳峰,是渭运集团高速客运班线的一名客车驾驶员。这些年来,车轮滚滚,岁月无声,却始终未曾偏离我最初的信念——让每一位乡亲便捷出门、平安回家。
小时候家在华州区农村,从家到最近的国道要走4公里土路。一到雨雪天气,泥泞裹足、寸步难行。家里若有急事,光走到国道就得大半天。那时起,一个愿望便悄悄埋进我心里:“要是有一天,我能开车带乡亲们走出这泥泞,该多好。”没想到,这埋在心里的念想,后来成了我一辈子的事业。
![]()
高岳峰紧握方向盘、专注驾驶。渭南日报记者 姜晓 摄
1996年,我如愿进入渭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1999年后更名为渭运集团),跟随老师傅郑东京学艺。师傅的话让我铭记至今:“客车不同于货车,你手里的方向盘,攥着的是一整车人的性命。”那时候车辆设备还很落后。寒冬凌晨5时,我就要起床从锅炉房打两大桶热水灌入水箱。22时收车,再一一放空,防止冻坏管道。日复一日,从未懈怠。
第一次独立驾驶客车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车厢漏风,我却紧张得浑身是汗,索性脱了棉衣,只穿着贴身秋衣握紧方向盘。师傅在旁边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慌,胆大心细,路在眼前,更在心里。”后来,从渭南到白水、到潼关,再到西安、汉中,每一条路、每一道弯,渐渐在我心里生成一幅“活地图”。2010年,渭西高速客运分公司成立,我通过严格考核,开始驾驶渭南至西安的客运班车。车轮飞驰,我也一步步实现了那个少年时的梦想。
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些旁人眼中的“强迫症”:发车前必查灯光、制动、转向,一步都不能省;收车后仍要排查油路、线路,哪怕一点异响,也要和修理工一起找到原因。这一切,只为了次日的平安抵达。
我深知,这份工作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心与心的照应。一个初春的早晨,我在渭南客运中心站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提着沉重的行李,步履蹒跚。我赶忙上前,一手接过行李,一手扶他上车。问清他要去外省看望孙子,还需在西安换乘车,我便留了心。到站后,我把其他乘客安排妥当,就扛起大爷的行李,一路送老人进火车站。老人紧紧攥着我的手,连声道谢。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仿佛都化作了暖流。
其实,这些暖心小事,早已融入我的日常工作。30年来,我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300万公里,执行客运班次近10000趟次,接送旅客60余万人次,并始终保持着零安全责任事故、零投诉的纪录。这份尽职尽责,也让我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省“十佳驾驶员”、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但我始终清楚,这些荣誉从不只属于我一个人——这背后有公司的悉心培养、同事的热心帮助,更有家人的支持与付出。
回首来时路,那个曾经梦想“让乡亲出行不再难”的少年,终于没有辜负自己。有人说我的工作平凡,但我相信:只要把每一程车开稳,把每一位乘客平安送达,再平凡的岗位,也能浇灌出动人的花朵。未来的路,我还将继续紧握方向盘,开好每一趟车。用我的方式,守护千家万户的团圆与奔赴。
(渭南日报记者 姜晓 采访整理)
来源:渭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