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没几天,欧盟突然“变脸”。沉默7天后,欧盟发布声明,公然质疑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归属。
中国说了话,欧盟却装了7天的“聋子”,最后突然“跳脚”,大张旗鼓地发声明,说联合国2758号决议并没有明确台湾属于中国。
这话一放出来,国际舆论瞬间炸锅。原本以为只是短期的外交沉默,结果欧盟憋了一周,是在酝酿一场有预谋的“反击”。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从那一刻起,台湾问题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已经“盖棺定论”。
但欧盟现在的说法是:这个决议只是解决了“代表权”问题,没说台湾属于中国。这逻辑就像是说结婚证上没写“你俩以后必须住一起”,所以可以另结新欢了?听起来就离谱。
其实欧盟这番操作,不但是在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更是在挑战国际社会的共识。
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早就明确说过: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没有资格单独加入联合国。
这个说法不是一两年了,是几十年来都这么写的,连联合国官网上的文件都用“台湾,中国的省”来称呼。
那欧盟为啥还要硬拗?
最近中欧贸易摩擦正打得火热。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大杀四方,把欧洲本土车企逼得喘不过气。
欧盟一看不妙,启动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方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反制,准备对欧洲的名车、烈酒开刀。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
这时候,欧盟突然把台湾问题抬上台面,不像是偶然,更像是“以台制华”的新招数。
意思很简单:你要是想让我们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退一步,那你在别的地方也得让步。只不过,这招太过火了,碰到了中国最不能碰的底线。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拿台湾问题当牌打,但欧盟这么做,风险比以往大得多。
一方面,它打的是一张“价值观”的牌。欧盟想跟美国在“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上保持一致,表个态,站个队。但是,欧盟一直自诩“战略自主”。现在这种表态看起来倒像是在美国的剧本里跑龙套。
另一方面,它还有点“内讧外转”的意味。欧盟内部对华政策本就分歧巨大,波罗的海三国天天喊着“反制中国”,德国法国则更看重经济合作。
这次所谓的“统一声明”,其实是在布鲁塞尔开了4小时的激烈会议后,勉强拼出的妥协。说是共识,倒不如说是各退一步的无奈产物。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态度就很坚决,死守“一个中国”原则。之前罗马尼亚边检还因为台湾问题和欧盟起了争执。
这种时候,欧盟连自己小兄弟都摆不平,还想给中国讲“统一标准”?实在缺乏说服力。
中方的回应也相当明确:说到底,这不是嘴上功夫,而是实际动作。
从联合国场合到各种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直接指出欧盟的表态违反国际法。这种话说出口,等于直接给对方“贴标签”:你不但说错了,还在破坏国际秩序。
更让欧盟头疼的是,中国的反制不是乱打一气,而是精准打击。比如,针对欧盟正在推进的“无人机墙”项目,中国准备限制高端无人机核心部件的出口。
这些东西可不是随便哪国都能造,高端电机、飞控系统,中企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超过七成。一旦中国断供,欧洲的“科技防线”可能瞬间成了“纸糊的”。
打铁还得自身硬。中方的态度就是:你挑事,我们接招,但不会任由你牵着鼻子走。
从现实出发,欧盟虽然有想法,但也不敢真跟中国全面翻脸。2024年中欧贸易额高达8473亿欧元,这里面的利益纠缠太深。一旦彻底撕破脸,欧洲自己也得掉层皮。
中方已经多次释放信号,愿意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继续合作。这三块,既是欧方在国际上想要发声的地方,也是中国愿意共赢的方向。
只要欧盟不拿“台湾”这张烂牌继续作妖,合作的大门依然敞开。
但如果欧盟非要在错误的路上死磕,那就别怪中国不客气。主权问题容不得讨价还价,更不是谁都可以“蹭热点”的题材。
欧盟这次“摊牌”,从法理上站不住脚,从战略上缺乏远见,从操作上更是漏洞百出。看上去是一次“强势表态”,其实是一次“自我消耗”。
国际格局变幻莫测,但有些底线不会变。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不是谈判筹码,更不是地缘交易。
欧盟想当“规则制定者”,但先得学会尊重已有规则。否则,不但做不成“桥梁”,反而可能变成“断桥”。
这场摊牌,已经不是单纯的对话问题,而是一场看清彼此底色的博弈。欧盟若真心想当全球重要一极,就该明白:在大国关系里,乱出牌,是最危险的选择。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