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刚开通的北极航道往死里抹黑,一会儿说这航道就是气候灾难的产物,根本走不通几天,一会儿又扯航行风险比绕道好望角还大,纯属浪费钱的摆设。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稍加分析就能发现,新加坡媒体的这些言论,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无端指责。
从通航时间来看,北极航道确实存在通航窗口期的限制,目前主要集中在7月到10月。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其可通航时间正在逐渐延长。而且,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货物运输,比如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高附加值产品,这几个月的通航时间已经足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像9月23日启航的“伊斯坦布尔桥”轮,从中国宁波舟山港直抵英国,走北极航道仅用18天,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
再看航行风险,新加坡媒体声称北极航道风险巨大。然而,据2023年的数据,全年经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的178艘商船中,仅发生了1起轻微设备故障,事故率不足0.6%。并且,中俄联合为北极航道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不仅有俄罗斯海岸警卫队巡逻,还部署了北斗+格洛纳斯双导航系统,可实现对冰情和船只的实时监控。相比之下,马六甲海峡作为新加坡赖以生存的“黄金水道”,却常年面临拥堵问题,海盗袭扰事件也时有发生。
至于所谓“气候灾难的产物”这一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北极航道的开辟,是全球航运业根据自然条件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做出的合理探索。而且,从环保角度而言,北极航道相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能大幅缩短航程。以一艘1.8万标箱的集装箱船为例,走北极航道从宁波到鹿特丹,单程能节省燃油约300吨,减少碳排放近950吨,这无疑对全球环境更有益。
新加坡媒体之所以如此“疯狂”抹黑北极航道,根源在于北极航道的开通对新加坡的航运地位构成了巨大威胁。新加坡长期依靠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成为亚洲重要的航运枢纽。但北极航道的出现,为中欧贸易提供了新的选择,一旦北极航道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商船选择北极航线,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必然会下降,新加坡的航运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总之,北极航道的价值和潜力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新加坡媒体的抹黑而消失。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北极航道有望在全球航运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贸易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