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类和关系,才能够实现阶层跨越和个人提升。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中国有钱并不能代表你就是上层,没钱也不一定就是底层。
15年的时候,天涯上有位大神写过一篇帖子,他说中国的社会阶层是相当复杂的,中国拥有着14亿人口,分为三个社会层次,每个层次又细分为三个阶层,总计三个社会层次和九个细分阶层。随着层次的提升,人数逐渐减少,跨越也变得更加艰难。
上层社会大约有7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5‰。中层社会有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1%。基层社会有1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79.5%。让我带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层次和阶级壁垒,看看你属于哪个阶层,还能否更上一层。
原出处天涯神贴:《从11亿草根到3亿中产,普通人跨越阶层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
原作者:佚名
以下是原文节选内容:
第一阶层大约有1000人,他们具有全国局势的控制力和决策权。
第二阶层大约有10万人,他们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和第一阶层的决策。
第三阶层大约有690万,人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非从政人员就属于这个级别。他们可以影响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发展和走向,但对全国的角色影响力有限,他们是中国的绝对精英和行业翘楚。这700万人属于上层社会,如果没有企业重大成功或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基本上无法达到这个层次。
第四阶层大约有2000万人,包括各种职业,如地厅级公务员、高级职业经理人、医生、律师、校长、演艺明星、作家、企业主等,通过努力普通人最多能够达到第四阶层,比如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李连杰,他代表了体制外的第四阶层,第四阶层和上层社会有很多联系,但一般无法跨越到上层社会,普通人达到第四阶层后,通常不会想要再往上爬,而是努力保持这个阶层不下降。
第五阶层大约有1亿人,包括小企业主、一般职位的公务员、教授、职业经理人、城市房地产投资者、明星、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与第四阶层相比,第五阶层不太会与上层社会有联系。与第六阶层相比,第五阶层通常有自己的公司或较大的资产,可以依靠这些收入维持生活水平。
第六阶层大约有1.8亿人,包括公务员、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自由职业者、普通医生、律师、工程师、个体户等,还有名牌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通过不懈努力,第六阶层的人有机会跨越到第五阶层,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3亿人属于中层社会,也是中国的中产阶级。
第七阶层,大约有3亿人也被称为小康阶层,代表着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个体户、城市底层人群和农民等较为努力的人,基本上都能够在大中型城市买房安家。除非他们有父母留下的房产和户口,否则几乎不可能在一线城市定居。
第八层大约有4亿人,也被称为脱贫层,他们正努力奔向小康生活的阶段,代表他们的是辛勤工作的工厂工人和普通农民,主要聚集在城市和农村的底层,他们基本上不用担心吃穿问题,但在城市购房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第九阶层大约有4亿人,主要包括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和偏远山区的农民等。这些人在城市里很难独立谋生,需要依赖低保过日子,因此被称为低保户。而农村地区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更加艰辛,主要依靠村民资助和公益救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年龄较大,或者有身体残废,是社会中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
总计约有11亿人,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底层,也是草根阶层,如果想要跨越阶层,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高考考取名牌大学或好的本科院校,然后通过应聘留在大城市工作,经过五六年的努力,逐步成为大城市的白领、工程师、程序员、高技术工人等,最终进入第六层,成为中国最底层的中产阶级。而其中的优秀者则可以进一步晋升到第五层,在一线或准一线城市实现购房和落户,追求婚姻和生育的梦想。
高考几乎是这11亿人实现阶级跃升的唯一途径。但随着高考扩招的进行,每年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千万,光985和211院校每年毕业生就已经超过了100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每年新增的第六层就业岗位基本维持在100万左右。所以尽管每年有1000万人实现了大学梦,但能够跨越阶层的人数并不多,剩下的900万人成为了第七层。
他们虽然实现了奔小康的愿望,也能够在大中城市购房,但夫妻双方的收入仅能满足基本家庭开销,生活并不富裕,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能够考入名校,实现从第七层到第六或第五层的跨越。
因此,实现阶层的跨越通常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那这三代人分别具体做什么?
第一代人的目标很简单,首先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一个温饱的生活,但是很重要的一点,他需要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或者是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把这种理念具体应用到对下一代的培养当中去。
第二代人在这种培养下就很容易获得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学历,然后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但是,他会发现自己缺少机会,自己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并且在一些具体机会的尝试上,他会害怕失败,他会发现自己输了一次,可能之前的积累就没有了,或者自己不具备那一种去全情创业的资源和圈层。
带着这种理念再进入到第三代的培养当中去,第三代人其实就是厚积薄发的一代了,他有知识,有学历,有自己的一个相对好的圈层,同时在很多机会来临的时候,他可以有去选择这些机会,并且在失败了之后,是有家庭的资源来给他做兜底的,这样他就更容易在很多机会来临的时候去收获他自己的成功。
即便一次机会不成功,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总归可以有让他获得自己收获的时候,即便第三代人没有成功,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人都可以继续下去,除非中间关于教育的理念被断掉了。当然也会有很多很强的人,可以在一代当中就解决几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是少数。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接力赛,如果说你发现你自己跑不赢别人,很多时候不是你自己跑的太慢,而是他的前几棒跑的太好了,因此不需要妄自菲薄,把自己的这一棒跑好,给下一棒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就可以,但是也别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下一棒上,否则在贯穿整个家庭延续过程当中的教育理念就断代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