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爸又在喝那茶了,今天泡了三大杯!”厨房里,女儿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皱着眉头。“他总说那是养生茶,对血糖好。”
母亲叹了口气,“可你看看这几个月的体检报告,血糖一天天高,怎么就不信呢?”
隔壁房间,大爷正端着一杯颜色深浓的“特制保健茶”,边喝边咂摸着嘴:“这茶好啊,药材多,味儿足,降糖又提神,我喝得精神着呢。”
![]()
可现实却很骨感。短短三个月,大爷的空腹血糖从6.4升到了7.8,糖化血红蛋白也突破了7%,正式跨入糖尿病门槛。
医生看完他的茶方,几乎没有犹豫地说了一句:“糖尿病,不少人就是这么喝出来的。”这句话把大爷喝茶养生的信仰,一下子击碎了。
![]()
在很多中老年人心中,喝茶早已不是“解渴”的事,更是一种仪式感。尤其是进入50岁以后,大家开始关注身体变化,纷纷把目光投向“养生茶”“保健茶”“降糖茶”。
觉得这是一种温和、天然的方式,不吃药也能调理身体。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些“自制茶饮”“偏方茶饮”上,不仅不一定真有益,反而可能加重原本已经紧绷的胰岛负担,走向血糖失控的深渊。
![]()
一家医院曾做过一项针对“茶饮对血糖影响”的调查研究,样本覆盖北京地区超过800名中老年人。
结果发现,在喝“养生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38.7%的人血糖控制不理想,其中64%的人在过去半年中使用过含有陈皮、甘草、红枣、枸杞、罗汉果等成分的混合型茶饮。
这些茶喝起来香甜顺口,但对血糖控制却是“暗藏杀机”。尤其是罗汉果、红枣、枸杞等天然带甜味的食材,即便未加糖,本身含糖量也不低。
部分品种在热水中释放的天然果糖浓度甚至接近汽水。喝这样的茶,和日常吃糖无异。
![]()
此外,不少人喜欢喝凉茶、功能茶、“去湿茶”,觉得苦口的才是良药,实则忽略了苦寒性药材对脾胃的伤害。
慢性高血糖者本就脾阳虚弱,长期大量摄入寒凉成分,会导致胃肠吸收紊乱,代谢紊乱加剧胰岛素抵抗。医生指出,一些常见的“误伤型”茶饮,正在悄悄破坏胰岛的代谢节奏。
![]()
第一类高风险茶,是添加过多甜性食材的“补气补血茶”。很多人信奉“红枣+枸杞+黄芪+红糖”四件套,泡成一大壶,边聊天边喝,尤其冬天更是常备不离身。
这类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确有益气养血之说,但对血糖控制人群却极为不友好。
红枣含有丰富葡萄糖和果糖,枸杞中的甜味物质可快速被吸收,加上红糖本身就是高升糖负担,日积月累,易造成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后高峰延长。
![]()
第二类,是主打“清热降火”的凉茶系列,如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搭配薄荷、决明子等,号称去肝火、降内热。
但这类茶大多寒凉,对体质偏虚或脾胃弱的人群并不适宜。临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盲目饮用此类茶饮出现胃寒腹泻,甚至低血糖反跳波动,反而加剧病情不稳定。
![]()
第三类,是市面上部分“降糖茶”“降三高茶”。很多是网购渠道买来,标榜“纯植物、无副作用、可替代药物”,实际部分含有番泻叶、苦瓜素、肉桂粉等激烈成分。
不仅不能长期使用,还有可能引发肠胃刺激、肝肾代谢负担加重。特别是含番泻叶的茶,虽能短期“通便排毒”,但对胰岛调控机制无益,反复使用甚至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诱发低钾、心律不齐等风险。
![]()
第四类,是“自创秘方茶”。不少老人热衷于把几十种中药材混合熬煮,甚至打成粉状泡水饮用,标榜为“固肾强脾、养胰护心”的全能茶。
这类自制方最大的问题是剂量和配伍不明,药性冲突频繁,使用后既看不到疗效,又容易积累肝肾负担。
更重要的是,服用这些“重口味茶”时,很多人误以为可以代替降糖药,擅自减药或停药,最终导致病情失控。
![]()
胰岛细胞的工作,本就承担着调节血糖浓度的巨大压力。每一次摄入碳水、甜味食材,都是对它的一次“考验”。
中老年人的胰岛功能逐年下降,若再不加节制地饮用高糖、高刺激性的茶饮,无异于拿胰岛当“劳工”不断压榨,最终走向枯竭。而糖尿病的发生,就是在这样的慢性内耗中悄然逼近的。
![]()
养生并非错在“喝茶”本身,而是错在对茶的成分、作用和适宜人群的理解缺失。若本身血糖稳定、身体健康,可适量饮用淡茶如绿茶、白茶等,不空腹、不浓饮。
对于糖尿病前期或血糖异常者,应选择不含甜性食材、不含药性成分的原叶茶或杂粮茶,如苦荞茶、荷叶茶、淡绿茶等,并注意不超过每日1000毫升。
特别提醒,任何“降糖茶”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不应中断医生开具的正规治疗方案。
![]()
更重要的是,饮茶之外的生活习惯才是控糖关键。控制饮食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减少精神压力,这些才是支撑血糖稳定的核心柱石。
茶,仅仅是锦上添花,若错误使用,则会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试试减少“甜性茶饮”的摄入,关注真正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再强的胰岛,也承受不了日复一日的高糖刺激;再小的一杯茶,也可能是压垮代谢的最后一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