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关于非洲翻译的文章发表后,有很多朋友发来了更多他们所说的翻译类型这次统一补充一下,有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下面的翻译类型不是我亲身经历的,但是描述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我就代入了,望大家不要介意。
"半路出家"的野生翻译
这类翻译——被戏称为"半吊子特种兵"。这类人往往原本在国内从事与外语毫不相干的工作,可能是厨子、电工甚至健身教练,阴差阳错被老乡拽来非洲当翻译。例如在阿尔及利亚的工地上有个山西来的王哥,原本在国内挖煤的。有次公司翻译突发疟疾,正好赶上要和当地劳动局开会。王哥硬着头皮上阵,把"工作时间"翻译成"work time song"(他以为法语里time和英语一样),把"工伤保险"说成"broken money"(受伤的钱)。神奇的是对方居然听懂了,后来才知道这老哥全程配合着奥特曼打小怪兽般的肢体语言。
这类翻译最擅长发明"中非混合黑话":
"阿达西"(阿拉伯语朋友)+ "老铁" = 阿达铁
"因夏阿拉"(如果真主允许)+"随缘吧" = 因夏随缘
"Demain"(明天)+"再说" = 大麦再说
他们就像语言界的混混,能动手就不吵吵,实在说不明白就直接上手比划。这个王哥给新来的大学生传授他的经验:"跟黑人兄弟聊天,记住三个万能词——'OK''Problem''Money',排列组合能解决90%的沟通问题。"
"嫁给非洲"的老板娘翻译
这类堪称翻译界的"终极大杀器"——中非联姻的老板娘翻译。有在科特迪瓦做橡胶生意的老板娶了本地姑娘,这位老板娘堪称人形同传机。最绝的是她们掌握了"量子波动翻译法":中国老板骂人时的"他妈的"自动过滤成"情况不太理想"、当地工人要加薪的抗议翻译成"大家很有工作热情"、能把"今天必须出货"和"货运方要加钱"两颗炸弹,拆解成"双方正在友好协商"这类翻译最懂"曲线救国",谈判时永远带着神秘微笑。等发现双方快要掀桌了,就突然说"我给大家煮碗中国面条",十分钟后端面回来,条件居然都谈妥了。后来才知这是她们的必杀技——利用煮面时间分别给两边做思想工作。
"借壳上市"的侨二代翻译
最后一类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侨二代翻译。在约翰内斯堡有一个来自福建的陈家少爷,法语比普通话还溜,英语带着浓重的南非口音,微信里存着二十多个当地部长电话。
这群人玩的是"降维打击":能穿着Armani西装和官员打高尔夫谈项目,也能蹲在工地和工人抽本地烟聊家常,最可怕的是他们会冷不丁冒出一句:"叔叔您这个报价,比上周给我爸的贵了15%哦"。有时陈少会"大型双标":对中国同事说"下午三点开会",转头用法语跟当地人说"四点过来喝咖啡"。问他为啥,他眨眨眼:"中国人说要三点,实际三点半才能到。非洲人说四点,实际五点能来就不错。"他们就像行走的文化转换器,能把中国人的"再看看"翻译成"Nous allons étudier sérieusement"(我们会认真研究),把非洲人的"Demain"(明天)翻译成"下周再说"。问他们到底站哪边,永远得到同一句回答:"我只站生意这边。"
终极生存法则,总结一下对付各类翻译的秘籍:
对菜鸟翻译:随身携带谷歌翻译,但要把手机语言调成斯瓦希里语——这样他们就有动力好好学了。
对老油条:每月随机抽查三笔采购合同的原始邮件
对野心家:永远在谈话时开着录音笔,用中文说"这只是公司规定"
对野生翻译:备好香烟和风油精,关键时刻能当货币使
对老板娘:多夸她旗袍好看,她一高兴能给砍下10%成本
对侨二代:直接问他"要是你爸会怎么做"
附件:【非洲翻译界黑话小词典】
"正在走流程"=至少还要两个月
"基本上同意了"=对方还没看完合同
"明天肯定到"=海运集装箱还没装船
"这是最后报价"=还能再砍15%
"我们是老朋友"=准备开始坑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