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清朝一考生,抱着一麻袋的馒头参加殿试,康熙:状元就是你了

0
分享至

说起科举考试,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的画面。

康熙年间有个43岁的考生李蟠,他进京赶考时背着一麻袋馒头就上路了。

这馒头吃完了还找监考官要吃的,这事儿最后竟然传到康熙耳朵里。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康熙不但没怪罪他,反而亲自召见,当场就把状元给点了。

一个馒头的考生怎么就成了状元?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熙三十六年的春天,京城贡院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举子。

43岁的李蟠从江苏徐州一路北上,身上背着的行李很简单,就是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

这麻袋里装的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全是白面馒头。

李蟠这人食量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下十几个馒头,家里条件不算好,也没法给他准备什么精致的干粮,就蒸了满满一袋子馒头让他路上吃。



殿试那天,李蟠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

写着写着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他从怀里掏出几个馒头,边啃边写。

周围考生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毕竟殿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能进来的都是各省的精英,谁见过这么吃馒头的?李蟠倒是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把带来的馒头全吃光了,可肚子还是饿。

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喊来监考官,说自己没吃的了,能不能想想办法。

监考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考生在殿试上要吃的,这还是头一回。

他不敢做主,就把这事儿报上去了。

消息一层层传递,最后传到了康熙皇帝那里。

康熙听了觉得挺有意思,这年头能在殿试上饿得找监考官要饭吃的,不是傻子就是真有本事的人。



他让人给李蟠送了些吃食,自己倒要看看这个考生的答卷能写成什么样。

考试结束后,康熙看了李蟠的试卷。

答得还真不错,文章写得有见地,对时政的分析也很到位。

康熙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人,于是把李蟠召进了宫。

李蟠进宫的时候还挺紧张,毕竟是要见皇帝,他这辈子离权力中心最近的一次。

康熙见到李蟠,开门见山就问他对当前军事形势的看法。

李蟠愣了一下,马上就条分缕析地说起来。



他提到边疆防务应该如何布置,军队训练有哪些弊端,粮草运输存在什么问题。

康熙越听越满意,接着又问他对朝廷政策的看法。

李蟠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己对吏治、农业、水利的见解都说了出来。

他说话直白,不绕弯子,有什么说什么。

康熙问了他大半天,涉及到的问题五花八门。

李蟠都能答上来,而且答得有理有据。

康熙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个人是真有才学,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他当场就做了决定,今年的状元就是李蟠了。



消息传出去,整个京城都炸了锅,那个抱着麻袋馒头来考试的人竟然成了状元,这事儿太稀奇了。

李蟠家在江苏徐州,算是个书香门第。

他爷爷在明朝的时候考中过举人,父亲在南明时期是个拔贡。

到了李蟠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没什么钱财了,但读书的传统还在。

李蟠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

他天生聪慧,对书本上的东西一学就会,家里人都觉得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李蟠36岁那年考中了举人,在当时算是大器晚成。



他一直想再进一步,考个进士出来。

家里条件不好,供他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李蟠学习特别刻苦。

他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别人三顿的量。

家里人开玩笑说,养他一个人顶得上养三个人。

李蟠也不在意,他觉得只要能把书读好,吃得多点也没什么。

43岁那年,李蟠终于等到了进京赶考的机会。

家里凑了些盘缠给他,母亲怕他在路上饿着,专门蒸了一大袋子馒头。

李蟠背着这袋子馒头就出发了,一路上走走停停,馒头也吃得差不多了。



到了京城,他身上已经没什么钱了,好在很快就要考试,他把剩下的馒头都带进了考场。

谁能想到,这些馒头竟然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李蟠中了状元后,按照惯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

这是个清贵的官职,专门负责起草诏书、编修史书。

李蟠到了翰林院,工作倒是认真负责,就是性格太耿直了。

别人说话拐弯抹角,他总是直来直去。

有时候同僚之间要打打太极,说些场面话,李蟠完全不懂这一套,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翰林院的同僚们私下里都叫他"饽饽状元",因为他中状元那会儿抱着馒头的事儿实在太出名了。

李蟠也不生气,他觉得这外号挺好,至少说明大家记得他。

他在翰林院干了两年,规规矩矩做事,从来不巴结权贵,也不走什么后门。

有人想通过他在皇帝面前说点好话,他直接就拒绝了,说这种事儿他干不来。

康熙三十八年,朝廷要选派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

这可是个肥差,很多人想要这个位置。

康熙想到了李蟠,觉得他为人正直,做主考官应该能公平公正。

李蟠接到任命后,就开始准备考试的事情。



他定下规矩,所有试卷必须按照水平高低来录取,不管考生是什么背景,只看文章好坏。

顺天府乡试开考了,李蟠坐镇考场,严格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办事。

他阅卷的时候特别仔细,每份卷子都认真看,写得好的就打高分,写得差的就淘汰掉。

结果考试结束后,好几个权贵子弟都落榜了。

这些人的家长在朝中都有势力,他们没想到自己花了大价钱疏通关系,孩子还是没考上。

这些权贵心里憋着火,开始四处打听是怎么回事。

一查才知道,主考官李蟠根本不看后台,只看卷子写得怎么样。



他们气坏了,心想这个李蟠也太不识抬举了,居然敢得罪这么多人。

很快,就有人开始在朝堂上弹劾李蟠,说他在科举中营私舞弊,收了某些考生的银子,才让他们中举的。

李蟠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他一分钱都没收过,怎么就成了收贿赂的人?他写了奏折为自己辩解,说自己问心无愧,所有试卷都是公平评判的。

康熙接到奏折后,也觉得这事儿有蹊跷。

他了解李蟠的为人,这个人虽然耿直,但绝对不会干这种事。

康熙下令彻查此案,把所有试卷都调出来重新审阅。

康熙组织了专门的人员重新批阅试卷,结果证明李蟠选拔出来的考生确实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那些落榜的权贵子弟,试卷写得确实不怎么样,不录取是正常的。



康熙看完调查结果,心里明白了,李蟠是被人陷害的。

他本想直接给李蟠平反,让他继续做官。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那些诬陷李蟠的人在朝中势力太大,他们联合起来给康熙施压。

康熙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完全不顾朝臣的意见。

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既然查明了李蟠没有收贿赂,但为了平息众怒,还是要给他一个处分。

康熙最后下旨,把李蟠流放到边远地区,期限三年。

李蟠接到圣旨的时候,整个人都蒙了。

他做事公正,没有一点私心,到头来还是要被流放。



他心里明白,这是那些权贵在报复他。

李蟠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踏上了流放的路。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蟠在流放地过得很苦。

他想不通,自己坚持原则有什么错?为什么好人要受这样的罪?

流放的日子里,李蟠看透了很多东西。

他明白了在官场上,光有才学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人情世故,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

他太耿直了,不懂得变通,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三年后,李蟠终于被允许回家了。



他回到徐州老家,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李蟠回到家乡后,就不再想当官的事情了。

他在家里教书种地,日子过得平淡安静。

康熙一直记得李蟠这个人,他知道李蟠是被冤枉的,一直想找机会把他重新启用。

几年后,康熙南巡路过江苏,专门派人去徐州把李蟠找来。

康熙见到李蟠,发现他比以前苍老了很多。

康熙对他说,当年的事情是个误会,现在想让他回朝廷做官,官职比以前还要高。

李蟠听完,沉默了很久。



他抬起头对康熙说,自己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回官场了。

这些年他想明白了,自己不适合做官,还是在家乡教书育人更适合。

康熙听了很是惋惜,他知道李蟠是真的心伤了。

一个有才华的人,就因为太过正直,在官场上混不下去,这也是朝廷的损失。

康熙没有强求,他赐给李蟠一些银两和物品,让他好好在家养老。

李蟠谢恩后就回了家,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徐州。

李蟠在家乡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他收了一些学生,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年轻人。

乡里人都很尊敬他,知道他曾经是状元,还被皇帝亲自考过。

李蟠过得很平静,再也不去想京城里的那些事。



74岁那年,李蟠在家中去世,走的时候很安详。

他这辈子起起伏伏,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最终还是选择了平淡。

李蟠去世八十多年后,朝廷里有官员偶然翻出了他的档案,重新调查了当年的案子。

这位官员发现李蟠确实是被冤枉的,那些诬陷他的人早就死了。

官员上奏朝廷,请求为李蟠正名。

朝廷下旨,正式为李蟠平反,承认当年对他的处罚是错误的。

只是这个时候,李蟠已经离开人世很久了,正名来得太迟了。

李蟠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他有真才实学,得到了康熙的赏识,本该有一番作为。

他太过耿直,不懂得官场的规矩,最后落得被流放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做人做事都要有原则,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李蟠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坚守了自己的底线,这份气节值得尊敬。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铁再救万科220亿,暗藏的动作太多了

深铁再救万科220亿,暗藏的动作太多了

大猫财经Pro
2025-11-03 17:48:50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马英九落泪,洪秀柱亮明立场:谋求统一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马英九落泪,洪秀柱亮明立场:谋求统一

乐天闲聊
2025-11-03 16:01:45
台湾歌手黄安发文:一觉醒来,导航都变了!

台湾歌手黄安发文:一觉醒来,导航都变了!

鲁中晨报
2025-11-03 15:27:15
卫健局已立案!10岁孩子被切除6个器官事件的背后真相

卫健局已立案!10岁孩子被切除6个器官事件的背后真相

医客
2025-11-03 12:10:37
A股:人民日报权威发文,证监会铁拳出击,周二将迎来新的变化?

A股:人民日报权威发文,证监会铁拳出击,周二将迎来新的变化?

史行途
2025-11-03 17:17:02
惊天反转!荷兰大选结果万万没想到,维尔德斯输给了他!

惊天反转!荷兰大选结果万万没想到,维尔德斯输给了他!

南宫一二
2025-11-03 15:52:02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2:17:24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深圳警察万圣街头反诈被认作coser,网友:混进来真东西

深圳警察万圣街头反诈被认作coser,网友:混进来真东西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8:29:06
“黑马”泰州队夺冠,奖励传言炸翻全网?江苏省体育局:假的,未听说这样的奖励

“黑马”泰州队夺冠,奖励传言炸翻全网?江苏省体育局:假的,未听说这样的奖励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14:13:12
五粮液们的雷,彻底爆了!

五粮液们的雷,彻底爆了!

功夫财经
2025-11-03 08:35:38
四川:完全赞成、坚决拥护

四川:完全赞成、坚决拥护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3 18:55:01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火山诗话
2025-11-03 11:10:44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党委原副书记龚晓莉被开除党籍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党委原副书记龚晓莉被开除党籍

界面新闻
2025-11-03 19:03:37
“昨日开门迎客,今日关门打狗”就是饮鸩止渴的玩法

“昨日开门迎客,今日关门打狗”就是饮鸩止渴的玩法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2 23:52:05
重磅签约!27+25+13!湖人正式收获新巨头

重磅签约!27+25+13!湖人正式收获新巨头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3 15:01:58
争议!全红婵与王伟莹第2跳明显不在同一节奏 裁判打出8分同步分

争议!全红婵与王伟莹第2跳明显不在同一节奏 裁判打出8分同步分

风过乡
2025-11-03 08:22:39
没救出来?西尔斯基猛攻多布罗皮利亚!

没救出来?西尔斯基猛攻多布罗皮利亚!

胜研集
2025-11-03 13:16:14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鋭娱之乐
2025-11-03 11:25:29
知名品牌突发:将关闭全部门店

知名品牌突发:将关闭全部门店

鲁中晨报
2025-11-03 07:11:03
2025-11-03 19:56:49
老呶侃史
老呶侃史
白话说历史 我不生产历史 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1031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旅游
本地
数码

教育要闻

“家长举报的,凭啥跳脚?”老师不再打印作业后,家长群炸锅了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旅游要闻

陆游笔下的乌桕红,在南京月牙堤美成了诗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仅售 5000 件,铁三角推出 ATH-M50x 十周年 ENSO 限定款监听耳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