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作为华裔驻华大使,早年亲美立场打压华为引争议,晚年回国捞金。
其祖父骆世泽赴美做童仆,后回国结婚生子再返美,其子骆荣硕参军后遭冷遇,骆家辉童年受歧视,后凭勤奋刻苦成为荣誉生,政坛崛起成争议人物,卸任后回国捞金损形象。
提及骆家辉,你是否会想起那个在政坛风云变幻中的华裔大使?
作为华裔驻华大使,他早年的亲美立场与对华为的打压行为,曾引发广泛争议。
而在晚年他选择回国,并似乎在商业领域展开了疯狂的捞金行动,这一转变令人咋舌。
然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动机?
![]()
提及骆家辉,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那个在政坛起起落落的华裔身影。
他身为华裔驻华大使,早年亲美,还打压华为,引发不少争议。
可到了晚年,他又回国,在商业领域似乎还想着大捞一笔,这前后的转变,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心思呢?一切,还得从他的祖辈说起。
1910年,骆家辉的祖父骆世泽,在亲戚的热情邀请下,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华盛顿。
那时候的他,既不懂英语,也没什么拿手的本事。
美国有不少华人社群,可骆世泽没选择跟着他们的老路走,而是成了一个美国家庭的童仆,这在当时可不常见。
说起骆世泽,还有个和他经历有点像的人,日本外相松冈洋佑。
松冈洋佑早年也在美国有过类似经历,不过后来回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还主张和美国开战,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骆世泽在美国家庭里,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可到了该成家的时候,却碰上了大难题。
20世纪初,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这可把骆世泽害惨了,基本的人生权利都被剥夺了。
为了延续骆家的香火,他只能回到老家台山。
回到台山后,骆世泽很快和当地的一位姑娘成了亲,还留下了孩子。
可没多久,他又回到了美国,这次在一所学校的食堂找了份厨师的工作。
之前当童仆的经历,让他很会讨好美国人。
食堂的同事们都挺喜欢这个年轻、说话得体又乖巧的小伙子。
在美国工作的这些年,骆世泽攒了些钱,心里也惦记着远在中国的妻儿。
他一心想把家人接到美国,为此费了不少心思。
他几乎拿出一半的收入,送给食堂的领导,就盼着他们能帮忙。
好在领导最后被打动了,给他开了一封介绍信。
靠着这封信,骆世泽通过了审批,还改名叫骆荣硕。
后来,他当上了警察,感觉终于和美国的“大人物”站到了一起,前途看着一片光明。
骆荣硕还加入了陆军第十分队,当时美军里总共才21个华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甚至还参加了诺曼底战役,为美国的胜利出了不少力。
可等他满心欢喜回到美国,却发现根本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捞着,这让他特别失望和沮丧,没办法,只能又回到之前的小餐馆继续刷盘子。
找对象的时候,骆荣硕也不顺利,最后只能走父亲的老路,回台山找了个姑娘。
虽说骆荣硕这辈子没做出啥大成就,可他有个宝贝儿子,就是骆家辉。
骆家辉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华裔家庭,他的童年可不一般。
小时候,家里长辈交流一直用汉语,骆家辉到五岁了还不会说英语。
其实这也不奇怪,他祖父早年在美国打拼,就因为语言不通吃了不少亏。
那时候,骆家为了在这个陌生的国家站稳脚跟,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在美国,种族歧视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对年幼的骆家辉来说,不会说英语就像一道怎么也跨不过去的坎儿。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用英语热热闹闹地聊天,他却只能干瞪眼,那种被孤立的滋味,让他心里特别失落。
到了上学的年纪,骆家辉又碰上了入学难题。
周边的学校都不太乐意收不会英语的孩子,好几次都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
父亲骆荣硕到处找人帮忙,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可还是没结果。
没办法,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黑人社区的学校上。
骆荣硕带着骆家辉来到黑人社区学校的时候,看着学校的环境,心里有点犯嘀咕。
可再难也得让孩子有学上啊,他咬咬牙,还是给骆家辉报了名。
入学那天,骆家辉看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里慌得不行。
同学们也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黄皮肤的小男孩,还在底下小声议论。
在这个多种族的环境里,骆家辉开始了艰难的适应过程。
课堂上,他使劲听老师讲英语,可经常听得一头雾水。
下了课,同学们聚在一起玩,他因为语言不通,很难融入进去,还时不时被一些调皮的孩子嘲笑。
有一回,几个同学学他说话的样子,一边学还一边笑,骆家辉又生气又委屈,直接跑回了家。
父亲骆荣硕鼓励他说:“别管他们,你得努力学,证明自己。”骆家辉听了父亲的话,暗暗下定决心。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床,跟着广播学英语发音。
刚上小学的时候,骆家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数学题因为看不懂,老是做错;语文写作更是让他头疼。
骆荣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把自己以前在中国上学的经验讲给骆家辉听。
骆家辉听父亲的话,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单词、做习题,晚上做完作业,还会复习当天学的知识。
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考了全班第一名,同学们都对他另眼相看。
靠着不断努力,骆家辉的成绩越来越好,每一科都考得特别好,成了学校里人人称赞的荣誉生。
上了高中,骆家辉还是对学习充满热情。
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术竞赛,不光学习好,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也锻炼出来了。
老师们都特别认可他的努力和才华,给他写的推荐信里全是表扬的话。
凭着这份优秀,骆家辉被耶鲁大学看中了。
在耶鲁大学的四年,骆家辉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他选了好多有难度的课程,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写论文。
毕业后,骆家辉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这个学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进入美国政界的大门,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骆家辉的童年过得不容易,没少受欺负。
可他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本事,在职业生涯里慢慢崭露头角。
30多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助理检察官,交际能力和政治手腕都让人刮目相看。
从那以后,他的事业一路高升,不光成了副检察官,1982年还当选了华盛顿州的议员。
在议员的位置上干了十年,骆家辉厚积薄发,以微弱优势打败对手,当选了华裔金线县长。
金线县在美国可是排名前十的大县,这个职位让骆家辉在政治生涯里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年后,他又以明显优势当选为华盛顿州州长,这好像成了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高峰。
可骆家辉的政治之路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