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宝林,今晚的观众可不一般。"郭启儒压低声音,手指微微发抖地整理着大褂的领口。
侯宝林深吸一口气,从后台的缝隙望出去。东交民巷这座四合院里张灯结彩,前排坐着几个身影,虽然看不清面容,但那个高大魁梧的背影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毛泽东。
"老郭,咱们的《婚姻与迷信》,得再加把火。"侯宝林突然转身,眼睛亮得惊人,"我想到个新包袱,就在'算卦'那段。"
郭启儒瞪大眼睛:"现在改?马上就要上场了!"
"放心,砸不了。"侯宝林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构思中,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你看啊,我说'这位先生印堂发亮',你就接'怎么个亮法',然后我..."
报幕员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窃窃私语:"下面请欣赏相声《婚姻与迷信》,表演者:侯宝林、郭启儒。"
![]()
掌声中,侯宝林整了整青色大褂,迈着稳健的步子走上台去。
灯光有些刺眼,但他清晰地看到毛主席转过头来,那张宽厚的脸上浮现出期待的笑容。这一刻,侯宝林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在天桥表演的场景。
那时台下的工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一个老工人抹着眼泪对他说:"侯先生,您这相声说得,比吃肉还解馋!"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侯宝林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今儿个我和老郭给您说段《婚姻与迷信》。这婚姻啊,讲究个门当户对..."
![]()
台上的侯宝林很快进入了状态。他说到兴起时,眉飞色舞,把一个迷信算卦的江湖骗子演得活灵活现。当即兴加入的"卦象"包袱甩出来时,全场爆发出哄堂大笑。侯宝林偷眼看去,毛主席正拍着膝盖笑得肩膀直抖,朱德司令笑得直抹眼泪,连一向严肃的周恩来都笑得前仰后合。
"老郭,你看这位先生印堂发亮..."侯宝林故作神秘地指着搭档的脑门。
"怎么个亮法?"郭启儒一脸茫然。
"亮得跟...跟十五的月亮似的!"侯宝林突然夸张地瞪大眼睛,"这卦象显示,您命中注定——"
"注定什么?"
"注定今晚听完相声睡不着觉!"
这个临场发挥的包袱一抖出来,毛主席突然仰头大笑,那浑厚的笑声在整个院子里回荡。演出结束后,侯宝林听到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侯宝林不仅是个相声演员,将来能成为语言学家也未可知!"
02
回到后台,侯宝林的手还在微微发抖。他拒绝了庆功宴的邀请,独自回到家中。夜已深了,但他毫无睡意,点亮油灯,翻开那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今天站在伟大领袖面前,我深感艺人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
写着写着,侯宝林的思绪飘回了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在戏班子里挨打的学徒,寒冬腊月里,养父把他送到天桥学戏。班主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手里总攥着根藤条。
"小兔崽子,又唱走音了!"藤条抽在背上火辣辣的疼。十二岁的侯宝林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睛却忍不住瞟向隔壁的相声场子。那里传来阵阵笑声,一个穿长袍的先生正在说《大保镖》,台下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看什么看!"又是一藤条,"就你这德行,连个龙套都跑不好,还想学人家说相声?"
![]()
命运有时就是如此奇妙。那个在隔壁说相声的先生,正是后来收侯宝林为徒的常宝臣。师父第一次听他模仿《大保镖》时,笑得胡子直颤:"好小子,有灵气!比唱戏强多了!"
1937年,北平沦陷。侯宝林的相声场子被日本人强征为仓库,师父常宝臣气得一病不起。就在侯宝林走投无路时,地下党的同志悄悄塞给他一本油印小册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煤油灯下,他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文字:"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向工农兵学习语言..."
"为人民服务..."侯宝林喃喃自语,突然明白了自己这些年总觉得相声缺了点什么。那些为了讨好观众而加入的低俗笑话,那些拿残疾人取乐的包袱,不正是毛主席批评的"低级趣味"吗?
从那天起,侯宝林的相声开始变了。《酒鬼》里讽刺了汉奸走狗,《婚姻与迷信》揭露了封建残余,《戏剧杂谈》则用幽默的方式普及戏曲知识。观众们发现,侯先生的相声不仅更好笑了,听完还能让人琢磨出点道理来。
03
"侯先生,主席请您再去一趟中南海。"
1949年6月的一天,侯宝林再次收到了邀请。这次他准备的是改编过的《戏剧杂谈》。演出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举行,毛主席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把蒲扇,时不时轻轻摇两下。
"老郭,你说这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哪个行当最累?"侯宝林在台上问道。
"那当然是武生啊!翻跟头打把式,多费劲!"郭启儒一脸笃定。
侯宝林摇摇头:"不对,最累的是跑龙套的。"
"这怎么讲?"
"您想啊,"侯宝林突然压低声音,模仿起龙套演员的腔调,"'元帅升帐',咱得喊'威——武——';'两军交战',咱得举着旗子满场跑;'斩首示众',咱还得躺地上装死尸..."他越说越快,最后喘着粗气,"这一晚上下来,比主角还忙活!"
台下哄堂大笑。周恩来笑得直拍扶手,转头对毛主席说:"主席,您看,您讲的'矛盾论',他在相声里都用上了!"
毛主席摇着蒲扇,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侯宝林的相声,是高级幽默。让人笑过之后,还能想到些道理。"
![]()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特意留下侯宝林聊天。初夏的夜晚,中南海的荷香随风飘来。毛主席点燃一支烟,亲切地问:"侯先生,听说你以前学过戏?"
"回主席,学过几年,不成器。"侯宝林恭敬地回答。
"我看很好嘛!"毛主席吐了个烟圈,"你的相声里有戏曲的功底,这是独树一帜的特色。"他顿了顿,"我听说北平解放前,你说相声讽刺过国民党?"
侯宝林点点头,讲了那段《关公战秦琼》的改编经历。原本这是个传统段子,讲一个糊涂军阀让关公和秦琼比武。侯宝林把它改编成了讽刺蒋介石乱指挥的版本。
"好!"毛主席拍案叫绝,"这个段子能不能再说一遍?我想仔细听听。"
于是,在怀仁堂的庭院里,侯宝林又表演了一遍《关公战秦琼》。月光下,毛主席听得入神,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若有所思。表演结束后,他握着侯宝林的手说:"相声要像这样,既有娱乐性,又有战斗性。侯先生,你是把相声艺术提高到了新高度啊!"
04
从那天起,侯宝林成了中南海的常客。每周六晚上,他都会去为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表演。为了保持新鲜感,他常常熬夜创作新段子。有时灵感来了,半夜把郭启儒从被窝里拉起来排练。
"老郭,我想了个新活,用主席诗词编的。"一天深夜,侯宝林兴奋地说。
"啊?这...这合适吗?"郭启儒吓得直搓手。
"放心,是致敬,不是调侃。"侯宝林已经眉飞色舞地比划起来,"你看啊,我把《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里的句子重新组合..."
这个名为《歪讲主席诗词》的段子,成了侯宝林的秘密武器。当他第一次在中南海表演时,毛主席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笑得前仰后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侯宝林一本正经地朗诵。
"这是《沁园春·雪》啊!"郭启儒点头。
"不对!"侯宝林突然变脸,"这是形容我老郭的脑袋——北国风光(指秃顶),千里冰封(指白发),万里雪飘(指头皮屑)!"
毛主席正喝着茶,一口水差点喷出来,笑得直咳嗽。这个晚上,侯宝林第一次看到主席如此开怀大笑,那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1950年代是侯宝林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他不仅整理改编了大量传统段子,还创作了《夜行记》《普通话与方言》等新作品。每次去中南海表演,毛主席都会给他提出建议:"侯先生,能不能加些反映新社会新气象的内容?""这个包袱很好,但要注意不要伤害劳动人民的感情。"
一次演出后,毛主席留下侯宝林长谈:"我年轻时在长沙听过相声,那时候的段子多是拿穷人、残疾人找乐子。你的相声不同,讽刺的是官僚主义、封建思想,这是进步啊!"
侯宝林深受感动:"主席,是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点醒了我。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是为了逗乐而逗乐。"
毛主席欣慰地点点头:"要是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像你这样理解,我们的文艺事业就大有希望了!"
05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75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惦记着侯宝林的相声。一天,在审阅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时,他突然问道:"有侯宝林的名字吗?"
工作人员回答:"有,侯宝林同志是北京市代表。"
毛主席点点头,轻声说:"好久没听他说相声了..."
这句话很快传到了侯宝林耳中。当时正值特殊时期,传统曲艺受到冲击,侯宝林已经多年没有公开表演。得知毛主席的挂念,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久,上级通知他去录音室,为毛主席录制相声。
![]()
已经58岁的侯宝林,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色大褂,精神抖擞地站在话筒前。他一口气录了《关公战秦琼》《戏剧杂谈》《夜行记》等十几个经典段子,每个都精益求精,有时一个包袱反复录十几遍。
"再来一遍吧,"他对录音师说,"刚才那个'底'不够脆,主席听了可能不过瘾。"
录音师小声提醒:"侯老师,您已经录了八个小时了,歇会儿吧。"
侯宝林摇摇头:"主席那么大年纪还惦记着咱们的相声,咱们有什么理由不把最好的献给他?"
这些录音带被送到毛主席的病榻前。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听这些相声时,脸上总会浮现出难得的笑容。有时听到妙处,还会轻轻拍手,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在中南海听相声的愉快夜晚。
![]()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侯宝林得知噩耗,独自在书房坐了一整夜。桌上摊开的是那本陪伴了他几十年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为毛主席表演的心得。最后一页写着:"1975年8月15日,为主席录制相声12段。愿主席早日康复,再听我们说相声..."
多年后,当侯宝林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记者问他:"您一生中最自豪的是什么?"
侯宝林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我最自豪的,不是把相声从地摊搬进了艺术殿堂,而是用相声为人民带来了欢笑,为毛主席带去了片刻轻松。"他顿了顿,眼中闪着泪光,"主席说过,相声能让人'笑过之后想到些道理'。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这些珍贵的录音带如今保存在中央档案馆,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见证。而毛主席与侯宝林之间的这段艺术情谊,也如同那些经典相声一样,历久弥新,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