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升任县委书记,低调参加儿子家长会,老师却说我儿子不配上大学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故事,请勿与现实关联。

"像你儿子这样的学生,就别做什么大学梦了!"

王老师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炸响,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割在我心上。

"老师,我儿子平时挺努力的,成绩也在进步..."我压低声音为儿子辩护。

"努力?"她冷笑一声,目光轻蔑地扫过我,"李小军这种学生我见多了,天赋不够还不自知。

你们这样的家庭,还是早点认清现实吧。"

我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

此时此刻,刚刚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李建国,只是一个被当众羞辱的普通父亲。



01

三个月前的那个下午,我永远不会忘记。

组织部长亲自到办公室找我谈话的时候,我正在整理一份关于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的调研报告。

"建国,准备一下,明天去县里报到。"

"报到?去干什么?"我抬起头,满脸疑惑。

"县委书记,组织决定了。"

我手里的笔掉在地上,整个人愣在那里。

从一个普通的科员,直接提拔为县委书记,这种事情我连想都没想过。

"是不是搞错了?"我结结巴巴地问。

"没错,文件已经下来了。你这些年的工作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特别是你那份教育改革的建议书,得到了市里的高度重视。"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刘梅。

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这话直接关了火。

"你说什么?县委书记?"

"真的,明天就要去上任了。"

刘梅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们结婚十五年,她跟着我吃了太多苦。

从下岗职工到重新就业,从租房子到买房子,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小军知道吗?"她擦着眼角问。

"还没告诉他,孩子马上高三了,别给他太大压力。"

儿子李小军今年十七岁,在县一中读高二。

成绩算不上优秀,但也不差,一直在班里保持中游水平。

这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像别的孩子那么善于表现自己,但学习很用功。

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十一点多,周末也很少出去玩,就是那种默默努力的孩子。

"建国,你说我们小军以后上大学是不是就容易一些了?"刘梅小声问道。

"别这么想,孩子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我摇摇头,"而且我不准备告诉任何人我的新身份,包括学校那边。"

"为什么?"

"我想看看,在没有任何光环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对待。

这对我了解真实的教育现状也有帮助。"

刘梅点点头,她理解我的想法。



第二天,我穿上最朴素的衣服,开着自己的那辆旧帕萨特去县里报到。

县委办公楼比我想象的要气派一些,但也算不上豪华。

秘书小王引导我熟悉办公环境,介绍各个部门的负责人。

"李书记,您看是不是先把车换一下?县里有专车。"小王提醒道。

"不用了,我习惯开自己的车。"

"那公务员卡和一些福利待遇......"

"这些都不着急,我先熟悉一下工作。

对了,关于我的身份,暂时不要对外透露太多,我想低调一段时间。"

小王有些不解,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解县里的各种情况上。

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基础设施,但最让我关注的还是教育。

通过实地走访,我发现县里的教育资源分配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老师的待遇和教学积极性也参差不齐。

最让我担心的是,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已经开始按照家庭背景进行区别对待。

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02

十月底的一个周五下午,刘梅打电话给我。

"建国,明天学校开家长会,你能去吗?"

我看了看工作安排,周六上午本来有个会议,但不算特别重要。

"几点开始?"

"上午九点,我本来想去的,但小军说希望爸爸能参加一次。

你知道的,这孩子从小到大,家长会基本都是我去。"

我心里一暖。儿子很少主动提要求,这次既然开口了,说明他真的很在意。

"好,我去。"

"那太好了!对了,你别开公车去,也别穿得太正式,免得给孩子造成压力。"

刘梅的提醒很有道理。

我确实应该以一个普通父亲的身份去参加家长会,这样既能满足儿子的愿望,又能真实了解学校的教育状况。

周六一早,我换上了平时在家穿的休闲装,骑着刘梅上班用的电动车出发了。

县一中离我们家不算远,骑车十五分钟就到了。

校门口停着各种车辆,有豪华轿车,也有普通的电动车和自行车。

我把电动车停在一排自行车中间,和其他家长一起走向教学楼。

从家长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大家的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有的家长穿着名牌西装,拿着高档公文包;有的则穿着朴素的工作服,手里捏着破旧的手机。

但不管什么身份,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对孩子的关心和期待。

走进教学楼,我发现楼道里贴着各种标语和成绩排行榜。

李小军的名字出现在班级排名的中间位置,成绩确实不算突出,但也不差。

高二(3)班在三楼,我爬楼梯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和我一样来开家长会的父母。

"您是哪个孩子的家长?"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主动和我搭话。

"李小军的。"我简单回答。

"李小军啊,我知道,挺老实的一个孩子。我是王浩的爸爸,在县建设局工作。"

我礼貌地点点头,没有主动介绍自己的工作。

"您在哪里工作?"他继续问道。

"机关里,做一些文字工作。"我含糊地回答。

他显然对我的回答不太感兴趣,很快就转身和别的家长聊了起来。



到了教室门口,我看到班主任王老师正在和几个家长聊天。

她大概四十出头,穿着一身职业装,化着精致的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强干。

"各位家长请入座,我们马上开始。"王老师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教室里大概坐了三十多个家长,大部分是妈妈,爸爸不多。

座位的安排似乎有某种规律,坐在前排的家长穿着都比较体面,后排的则相对普通一些。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加家长会。"

王老师开始讲话,"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孩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

她先介绍了班级的整体成绩,然后开始点名表扬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

"王浩同学这次考试进步很大,特别是数学成绩,从班级第十名提升到第五名。

王浩爸爸,你们在家是怎么辅导的?"

坐在前排的王浩爸爸站起来,满脸得意地开始分享经验。

"主要还是要多投入,我们给孩子请了最好的家教老师,每个周末都有专门的辅导。

另外就是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他说了十几分钟,基本都是在展示自己为孩子花了多少钱,请了多么厉害的老师。

王老师频频点头,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

"还有赵雯雯,这孩子不但成绩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

赵雯雯妈妈,您也来分享一下经验吧。"

坐在第二排的一位女士站了起来,她穿着一身名牌套装,手上的包一看就价值不菲。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主要是我们全家都很重视教育。

我爱人在市里工作,我们经常带孩子去省城参加各种培训班......"

听着这些家长的发言,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不是因为我们家没有这些条件,而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好像在这里,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家庭背景。

03

表扬环节结束后,王老师的语调变了。

"当然,我们班也有一些需要家长特别关注的学生。"

她的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后排,"有些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都需要改进。"

我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太好。

"李小军家长在吗?"

我举起手:"在。"

"李小军这个孩子,怎么说呢......"王老师皱着眉头,似乎在组织语言,"学习很用功,这一点我承认。但是用功和有效果是两回事。"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

"他的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上次考试还有所下滑。

最关键的是,这孩子似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站起来想要为儿子说几句话:"老师,小军在家确实很努力,每天都学到很晚......"

"努力我看到了,但努力的方向不对。"

王老师打断了我的话,"像李小军这样的学生,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文化课上,不如考虑一下其他的发展方向。"

"其他方向?"我有些不明白她的意思。

"比如艺术类、体育类,或者职业技术学校。这些路子可能更适合他。"

教室里传来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老师,我觉得现在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小军才高二,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成绩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努力保持冷静。

王老师摇摇头:"李小军爸爸,我理解您对孩子的期望,但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告诉您实情。

以他现在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想要考上好大学的希望很渺茫。"

"那普通大学呢?"我不死心地问。

"普通大学?"王老师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现在就连普通大学的竞争都很激烈。像您儿子这样的学生......"

她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教室,然后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调说出了那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

"像您儿子这样的学生,就别做什么大学梦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

我感觉血液瞬间涌上了头顶,太阳穴突突地跳个不停。

"老师,您这话是不是太绝对了?"我努力控制着情绪,"小军平时学习很认真,也很听话......"

"认真和听话不等于有天赋。"王老师毫不客气地反驳,"我教书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学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有些孩子就不是。承认现实总比盲目乐观要好。"

"可是......"

"没有可是!"她的声音突然拔高,"李小军爸爸,我知道您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这就是事实。与其让孩子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早点给他找个合适的出路。"

我死死握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了手心。

"您们这样的家庭,说句不好听的,能供孩子读到高中毕业就不错了。

大学?那是人家这些孩子要考虑的事情。"她的目光扫过前排那些穿着体面的家长。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我脸上。

周围的家长们有的在低头玩手机,有的在交头接耳,还有的在偷偷打量着我,眼神中透着同情或者嘲讽。

我想要反驳,想要告诉她我的真实身份,想要让她知道她正在羞辱的是这个县的最高领导。

但我忍住了。

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愤怒。

一个教师,怎么能够如此轻易地给一个孩子下死刑?

怎么能够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就否定一个学生的努力和潜力?



04

家长会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王老师又点名批评了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语调都很严厉,但没有一个像对李小军那样刻薄。

我坐在角落里,表面平静,内心却翻江倒海。

这就是我们县里的教育现状吗?

老师可以如此随意地否定学生,可以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一个人民教师的口中。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高三就在眼前了,希望家长们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做出合理的规划。"

王老师总结道,"有些孩子适合继续读书深造,有些孩子则需要寻找其他的发展路径。

这不是歧视,而是实事求是。"

她的目光再次扫过后排,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潜力的学生身上。

这样才能让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成绩有所提升。"

听到这里,我彻底明白了。

在王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已经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天然就是"有潜力"的,值得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

而像李小军这样的学生,就是应该被放弃的。

这种教育理念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毁掉多少孩子的未来?

家长会接近尾声时,王老师开始发放一些资料。

"这些是关于各个大学招生情况的材料,以及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宣传单。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性地了解。"

轮到我的时候,她只给了我几张职业技术学校的宣传单。

"李小军爸爸,您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学校,都是不错的选择。"

她的语气听起来很"善意",但我听出了其中的轻蔑。

我接过那几张宣传单,上面印着"某某技工学校"、"某某职业培训中心"的字样。

不是说这些学校不好,而是她凭什么替我的儿子做决定?凭什么认为他只配去这样的学校?

"谢谢老师。"我冷冷地说道。

家长会结束后,其他家长陆续离开。我收拾东西准备走的时候,听到前排几个家长在讨论。

"那个李小军的爸爸看起来挺老实的,就是条件差了点。"

"是啊,王老师说得对,有些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

"我觉得王老师处理得很妥当,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建议家长现实一点。"

我握紧了手中的宣传单,纸张在我手中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走出教学楼的时候,我遇到了儿子。

他正站在楼下的花坛边,看到我出来,赶紧跑了过来。

"爸,家长会开得怎么样?"他的眼中带着期待,也有一丝担忧。

看着儿子真诚的眼神,我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挺好的,老师说你最近表现不错。"我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真的吗?王老师真的这么说?"

"嗯,她说你很努力,要继续加油。"

李小军高兴地笑了,那种纯真的快乐让我心痛不已。

"爸,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我要考一个好大学,让您和妈妈都为我骄傲!"

"好,爸爸相信你。"我拍拍他的肩膀,"无论什么时候,爸爸都相信你。"

骑车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父亲,我为儿子遭受的不公感到愤怒;

作为县委书记,我为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

但最让我痛心的是,如果我不是县委书记,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我的儿子就要在这样的偏见和歧视中度过最重要的学习时光。

那些和李小军一样努力但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们,他们的梦想就这样被轻易地否定了吗?

回到家,刘梅正在厨房准备午饭。

"家长会开得怎么样?"她从厨房探出头问道。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不把实情告诉她。

"还行,老师说小军挺努力的。"

"那就好,我就怕这孩子在学校不适应。"刘梅松了一口气,"对了,小军呢?"

"在楼下和同学聊天,一会儿就上来。"

吃午饭的时候,李小军兴致勃勃地和我们分享他的学习计划。

"爸,我想利用寒假的时间多做一些练习题,争取下学期成绩能有个大的提升。"

"好想法,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我鼓励道。

"我知道。爸,您今天见到王老师了吗?她人怎么样?"

我停下了筷子,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

"挺好的,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

这句话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别扭。

但我不能让儿子知道真相,不能让他在本来就不容易的学习生活中再背负额外的心理压力。

05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家长会上发生的事情。

作为县委书记,我有能力也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

但我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了解这种现象是否普遍存在。

我暗中安排人对全县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

在很多学校,老师根据家长的职业和经济条件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还能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而那些家庭条件普通的学生,即使成绩不差,也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

更让人愤怒的是,一些老师甚至公开宣称"穷人家的孩子不适合读书",建议他们早点放弃学业去学技术。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我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了。

但是,如何行动却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果直接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出面,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也可能让李小军在学校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通过这件事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而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先从暗访开始。

我让秘书小王以普通家长的身份,到县里的几所中学了解情况。

同时,我也安排教育局对全县的师德师风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在等待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每天都在关注着李小军的情况。

让我欣慰的是,这孩子并没有因为家长会上的事情而受到影响,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每天晚上,我都能听到他在房间里背书的声音,看到他伏案做题的身影。

这种坚持和努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他,为所有像他一样的孩子争取公平教育机会的决心。

两周后,调查结果出来了。

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

家长会结束一周后的周五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突然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

"李小军爸爸吗?我是他的班主任王老师。"

"是我,老师您好。"我有些意外,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主动联系我。

"是这样的,我想和您单独谈一下关于李小军的情况。您现在方便吗?可以来学校一趟吗?"

她的语气听起来有些急迫,和之前的傲慢完全不同。

"好的,我马上过去。"

挂掉电话,我心里涌起一阵不安。难道是李小军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开车赶到了学校。

王老师在办公室等我,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

"李小军爸爸,您坐。"她的态度变得异常客气,"我想和您道个歉。"

"道歉?"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是关于上次家长会的事情。我......我可能说话太直接了,如果伤害到您的感情,我很抱歉。"

我仔细观察着她的表情,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王老师犹豫了一下,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我。

"这个......您看看就明白了。"

我接过文件,当看到抬头的几个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眼前的文字开始模糊,汗水瞬间浸湿了后背。

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那我身体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