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舢/文
![]()
北川进(右)、理查德·罗布森(左)和奥马尔·M·亚吉(中)
‖微观世界的神秘网格,正成为解决氟污染难题的钥匙‖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日本京都大学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马尔·M·亚吉,因开发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获此殊荣。他们创造的多孔网格材料正在解决包括氟污染在内的诸多环境难题。
对于氟材料行业而言,今年诺奖成果具有特殊意义:MOF材料已被成功用于从水中分离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让这个困扰全球的氟污染问题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诺奖中的“氟”音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MOF)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评价:“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的潜力,为实现具有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众多应用中,MOF材料在氟化学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PFAS因含氟碳链的强化学稳定性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广泛用于防水剂、灭火剂等,但其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威胁全球生态。传统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对PFAS的吸附效率低且易饱和,而MOF材料凭借超高比表面积和可设计性,展现出显著优势。
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能够从水中捕捉PFAS的特定MOF结构,为水体氟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能够从水中捕捉PFAS的特定MOF结构,为水体氟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以UiO-67为例,这类MOF材料已成为很有前途的水处理和污染物去除材料,主要得益于其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出色的结构稳定性。
氟化学与MOF的协同创新
MOF的可编程性为氟材料研究开辟新路径:
功能化设计:通过引入氟代有机配体,增强MOF对PFAS的亲和力。MOF材料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包含大空腔,分子可以在其中流入和流出,这种特性使其能够有效地从水中提取污染物。
柔性吸附机制:北川进开发的柔性MOF在吸附物质后会发生形变,排空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这种特性有望用于循环利用,降低处理成本。
环境修复应用:亚吉的研究小组已经展示了使用MOF材料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的技术,这验证了MOF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潜力。
氟材料的未来之路
此次诺奖揭示了基础材料创新对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价值。就氟材料领域而言,MOF材料的出现为氟化学领域带来了全新可能。作为一种新兴多孔网格材料,MOF已成为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比传统多孔材料,MOF材料因其结构内含有丰富的组装模块,可实现不同功能化结构的组合。其精准设计的特性让我们能够定制捕获特定分子的孔径,让顽固的PFAS不再是永久污染物,这种特性还使其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这预示着氟化工行业将一条从“污染”到“循环”的转型之路。新技术不仅致力于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PFAS,更旨在实现氟元素的资源循环,构建可持续的氟元素循环经济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MOF新的设计方法如金属-配体协同的跨学科融合,可迁移至氟碳材料开发;与此同时还应前瞻性地看到,全球PFAS限令,如欧盟2025年PFAS禁令,将催生MOF基吸附材料的巨大市场需求。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虽未直接授予氟研究,却因授予三位不同国籍化学家开发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为应用领域的氟材料科学点亮了一盏明灯。
相信科技突破的力量,MOF的“分子筛”让PFAS治理未来不再是难题。氟材料行业由此迎来一个的全新机遇,氟化学正从传统工业材料迈向绿色科技前沿——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让氟元素在可持续的循环中发挥更大价值,氟材料行业将以更多的应用创新重塑人类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