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秦皇岛日报》报道,抚宁区单庄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发挥家训的作用,家家户户都把家训写在古色古香的牌匾上,高悬于门楣上,成为村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村党支部注重用家训滋润人、德化人、熏陶人,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民风、村风。单庄村的做法,为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虚功实做?“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中央文明办是这样要求的,单庄村也是这样做的。单庄村利用家训德化村民,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家训的精髓是价值观,核心要义是教育家人及后代走正道、行善事、求上进、做好人。人从小到大,非常需要经常接受这样的价值观熏陶。
单庄村以传承家训为抓手,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卓有成效。首先是收集整理家训。村干部访遍全村188户,梳理出12个家族的祖训,最终让每户都有了专属家训,形成系统的家训体系,并统一制作了精美的牌匾,挂在大门的门楣上。完成了这项工作,为传承家训、发挥家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创造性地运用家训。单庄村不仅传承家训,还对家训创新性运用,如村里建起家训馆,孩童入学、成人礼、婚嫁时都要到此聆听家训,《村规民约》增设“家训践行”专章等。如此这般,家训馆就成了思政课堂,家训成了无言老师和优质教材,润物细无声地把村民培养成好人。
单庄村的家训不是摆设、做样子,而是引导村民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家训中的价值观。村民单进斗家“崇学尚德”的家训,培养出六代从教的“教育世家”,单双宝家“立志言为本”的家训,指引他成为致富带头人。村民之间产生矛盾,调解员引用其家训劝导,矛盾圆满化解。村里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单庄村连续多年保持“零上访”“零案件”。
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空谈,要务实功,像单庄村那样,创造载体,找准抓手,再“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来源:秦皇岛Plus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