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倪萍在《再见,爱人4》一战封神后,越来越多观察类节目找她担任嘉宾,她总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她的“毒舌”其实是从母亲那里继承的。
![]()
在倪萍心中,母亲扮演任何角色都很成功,唯独扮演自己的母亲是失败的,一想到母亲的种种行为,她就伤心到难以释怀,至今无法真正和解。
那么,倪萍在童年时期、青春期都受到了母亲的哪些“伤害”?为何洗一张小小的手绢,能让母女俩结出这么大的仇?
![]()
童年阴影
倪萍的母亲是厂长,管着上千名工人,她从小就知道母亲工作很忙,做事情非常利落,说话也格外难听。
就拿用肥皂这件事情来说,小孩子都喜欢用大块的肥皂,可母亲一看到她用,就会质问她,小块的肥皂是不是不可以用。
她后来想到这件事情,还是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小女孩不过是用大肥皂洗手绢,没必要遭受“横眉冷眼”。
![]()
母亲的“冷漠”对她而言,其实是家常便饭,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不受母亲待见,根本原因是“性别”。
她记得非常清楚,姥姥家有两棵超级大的苹果树,每年能结出近两千斤果实,家里总是有一大筐苹果。
母亲每一次给她苹果,都是那种果实上有虫洞的,但是哥哥可以吃“好苹果”,她还为此跟母亲置气。
有几年苹果的丰收季,她在家就是不吃苹果,非要等到姥姥家才肯吃,但她的“执着”,母亲根本不知道。
![]()
当她功成名就后,再回看自己的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的经历,只觉得无比“悲哀”。
作为家里的女孩,她总是不受母亲待见,所以一回到家就努力写作业,一篇作文写好几遍。
品学兼优的她,原本有更多选择,却在山艺来招生时,果断地去参加面试,并拿到录取通知。
老师劝她再等一等北京的艺术学校,但她当时一分钟都等不了,只恨不能立刻离开那个家。
![]()
到了离开家的前一天,她急躁的心突然“沉”下来了,她发现母亲久久没有回家,于是到家附近的桥墩上寻找,发现母亲又坐在桥墩上,双脚泡在水里,任由河水拍打。
看着母亲的身影,她心里五味杂陈,她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哭,也不敢叫母亲,直到母亲主动回了家,她才发现母亲脸上没有泪痕,到了离家的时候,她头也不回地去了山艺。
![]()
事业危机
从小就争强好胜的倪萍,好不容易在央视站稳脚跟后,并没有“得意”多长时间,就迎来了竞争对手,其中一个就是周涛。
那时候,台里有意让她跟周涛换着主持,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随时可以被取代,除了周涛,还可能有“别的涛”。
她感受到深深的事业危机,只能拼命地努力,她这才发现曾经的自己真的太着急,急匆匆去了山艺,导致文化程度跟不上。
![]()
不管她愿不愿意接受,台里都招了更多优秀的女主持,她虽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姐”,但是地位并不算稳固,她总觉得事业“危机四伏”,这种不安全感正是来源于悲惨的童年经历。
她还记得青春期的时候,总有一些小混混跟着自己,她都想跟着小混混走,只要能离开家就好,所以她选择另一半的时候,眼光也不是很好,竟然找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
她的第一段婚姻还算门当户对,但孩子查出疾病后,第一任丈夫居然不想给孩子治病,她太明白被母亲“放弃”的滋味,不管生活多么难,她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病令她的事业再次迎来危机,她甚至为了给孩子治病,放弃了央视的工作,一边拍戏一边带孩子看病,中、美两国来回跑了好几年,才终于稳住了孩子的病情。
![]()
孩子的病痊愈之后,她失去了“央视一姐”的工作,表演事业也半途而废,所以她经常说自己做什么都不够“极致”,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她后来参加了那么多观察类综艺,表达了那么多犀利的观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惨痛教训带给她的,她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毒舌”就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
虚情假意
倪萍从小就知道母亲只爱哥哥,但她对哥哥没有意见,她给孩子治病的时候,哥哥也出了很多力,给她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所以她跟哥哥的关系还不错。
但是她跟母亲的关系很差,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她还是觉得母亲“不爱”自己,关系之所以变得亲近,都是母亲“装”出来的,这种虚情假意,令她无法接受。
![]()
她记得很清楚,母亲的床榻有一些低,她的个子高高的,这些年也没有瘦过,坐在母亲床边很不舒服,母亲摸着她的脸,说她“又瘦了”。
每次听见母亲小心翼翼,且言不由衷地说这种关心自己的话,她就觉得不舒服,明明母女之间有那么深的隔阂,却要装作将一切翻篇,她接受不了。
![]()
她去外地出差之前,会跟母亲交代一声,母亲着急地让她多吃几口饺子,在外地也要照顾好自己。
她非常清楚,16岁的倪萍才需要这样的关心,66岁的倪萍听到这些话,只会产生深深的抵触心理。
但母亲每次伸手摸她的脸时,她也会主动凑过去,没有跟母亲和解的她,也学会了演“虚假”的戏码。
![]()
2025年9月22日,她受邀参加《舍得智慧人物》的访谈,她在节目中卸掉了盔甲,不再是那个话里带刺的央视名嘴,而是一个真情流露的可怜女儿。
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对母亲的“恨”,但她没有办法,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真的伴随她到66岁,至今无法释怀。
![]()
她在这次访谈中,提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吸取了曾经的教训,对孩子是绝对的“放养”,从来不会干涉孩子的选择,也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也是弥补曾经缺爱的自己。
参考资料:
新华网:《惊曝倪萍不为人知的身世》
凤凰卫视:《倪萍:小时候妈妈对哥哥的偏爱,我用了60年去和解 | 独家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