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虽然今年南方很多地方目前的气温偏高,现在都和三伏天的天气差不多,可是霜降节气也真的就要到了!
![]()
在公历的10月23日就是霜降节气了!“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是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霜降节气的描述。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秋天的最后一站,它从不是简单的“降霜”信号,而是大自然告知冷暖交替的信使。
霜降的本质是气温的“过山车”。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10度,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全国平均昼夜温差达到全年峰值。
然而,霜降节气并不意味着就会下霜了,在我国到了霜降节气,也就东北,西北少数地方会出现下霜的现象,因为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才刚入秋,甚至在广东,海南等地区还处于夏末,所以不太可能会下霜!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的白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水汽遇0℃左右低温凝结的冰晶。
![]()
更鲜为人知的是,我国霜日分布呈阶梯递减,青藏高原年霜日超200天,而海南全年无霜,真正应了“十里不同天”。
古人划分节气的智慧更令人称奇。上古以北斗斗柄指向西北戌位为霜降,汉至明末则用圭表测影,以冬至为起点推算300天便是霜降。
这种从观星到测影的转变,藏着先民与自然对话的密码。而且在霜降节气还有三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的物候规律,更是对生命蛰伏的精准概括,也体现了古人观察入微的智慧!
更让一些人关注的是,在民间还有这样一句老谚语“白天霜降,单衣过冬;晚上霜降,冬雪封门”,因为老辈人都认为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可以预测冬季的冷暖,所以对霜降节气的具体交节时间很关注!
但是,这里的白天和晚上,并不是以晚上六点,而是中午12点钟!如果霜降在中午12点钟之前,就是白天霜降,过了就是晚上霜降了!
因此这话的意思是说,白天霜降的话,冬天不会太冷,甚至可以穿单衣,突显冬季很暖和!而在晚上霜降,南方冬天很冷,冬雪也比较多,还可能出现冬雪封门的暴雪!
![]()
而2025年的霜降节气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日,并且具体交节时间是在11点50分39秒,因此很明显是白天霜降!那么是不是说今年就是暖冬了呢?
从科学角度看,白天交节时,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缓冲寒意,冬季往往偏暖;夜间交节则意味着冷空气主导,寒冬概率更高。
不过这并非绝对,现代气象学认为,它是古人基于黄河流域气候的经验总结,对南方地区参考价值有限。
而且在过去类似的俗语还有不少,比如“白天霜降,轻装过冬;晚上霜降,天寒地冻”,“早霜降,冻死牛,晚霜降,穿单衣”等,这些也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了解就好,不用太较真!
值得一提的是,在霜降节气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机,在民间就有“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这个倒是有些科学道理的,源于此时人体阳气渐收,进补易被吸收。
北方人爱煲羊肉汤,配当归枸杞暖身;闽南人坚信“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通红的柿子既是美味也是祝福;江浙一带则流行“迎霜兔肉”,认为霜降后的兔肉更滋补。
这些习俗本质是顺应“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用食物为身体筑牢御寒屏障。
如今虽有精准天气预报,但霜降的意义从未褪色。它是果农“霜降摘柿子”的忙碌,是“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的农事提醒,更是人们添衣进补的信号。
马上就要秋尽霜来了,愿每个人都能在这节气交替中,平安顺利的过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