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新昌城小区的树木挂上了一块块新铭牌,只要用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孩子们录制的树木介绍和故事。你知道吗,这一创意来源于小区儿童提出的建议。
![]()
![]()
![]()
这一变化始于三德居民区“童心同德”项目组联合南京东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开展的系列活动。
从观察到探索,儿童视角看社区花园。项目组首先邀请了植物专家彩虹老师,为亲子家庭带来植物科普课程。孩子们通过专业讲解和实地探索,认识了社区花园中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开始以“小主人”的视角看待社区环境。在接下来进行的“童心绘自然”活动中,孩子们运用树叶、花瓣、枝条等自然材料,在十米长卷上创作自画像。他们不仅展现了创意,也表达了对社区环境的期待,并在合作中增进了友谊。
![]()
![]()
![]()
![]()
![]()
两场活动过后,项目组组织开展“儿童议事会”,以“社区绿化的建设和维护”为议题,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孩子们踊跃参与,提出了“为树木制作‘身份证’”“让更多小朋友认识植物”“认养树木并定期照顾”等想法。这些建议被认真讨论,并确定了后续活动:制作植物铭牌并由亲子家庭认养树木。
![]()
在铭牌制作环节,亲子家庭共同查阅资料、设计样式、制作成品。12岁的小睿负责研究有声铭牌的录制方法;9岁的小宇则介绍了自己认养的桂花树,包括其学名、原产地和栽培历史。
![]()
![]()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家长和社区居民。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现在能说出植物的名称,并提醒家人爱护花草。通过树木认养机制,亲子家庭定期浇水、除草、观察树木生长情况,从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社区自治者。
就这样,以儿童为纽带,带动亲子家庭参与社区事务,三德居民区形成了“儿童—家庭—社区”的联动模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理高兴地说:“这一实践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还让居民们逐渐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治理,一些家庭甚至展现出成为社区自治牵头人的潜力。”
记者 / 宋梅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宋梅 三德居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