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大声喧哗”、 “不接待中国游客”、 “禁止随地大小便”......
当这些刺耳的话传到耳边,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明明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却转头公开贬低中国人,如此双标与虚伪,怎能不让人愤懑与失望?
![]()
只认钱包不认人?
很多旅游目的地对中国游客的“欢迎”,其实是一笔精打细算的经济账,核心就是怎么花最少的成本,赚最多的钱,至于真正的文化接纳,似乎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数据不会撒谎,这种依赖性已经深入骨髓。
今年上半年,踏入韩国的国际游客中,近一半(45.3%)是中国人,他们贡献了当地37%的旅游收入。
![]()
视线转向东南亚,今年前八个月,越南迎来的最大客源国就是中国,占比高达41.8%。
在日本,五一假期期间,中国游客的消费额更是占据了其旅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52%)。
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情况同样如此。
中国游客为澳大利亚贡献了28%的旅游收入,而在新加坡,每三个外国游客里,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最高效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不是费心去做跨文化培训,让员工理解中餐馆里那种热闹的烟火气并非“喧哗”,而是文化的一部分。
最廉价直接的办法,就是挂个中文标语。
于是,“不得讲价”、“禁止随地大小便”、“请排队”这类极具针对性的中文警示,仿佛在暗示这些行为是中国人的“专利”。
![]()
这种经济算盘一旦打得太精,就容易扭曲成赤裸裸的歧视性牟利。
在首尔明洞,同样的化妆品,卖给中国游客的价格能比本地人高出15%。
在越南,一些商品对华售价甚至要贵上两到三成。
更过分的是,越南海关人员竟会向中国游客伸手索要小费,如果不给,就可能面临入境被拖延的麻烦。
![]()
政策层面也充满了这种功利性的摇摆。
一边是想方设法吸引你来,另一边又在社会情绪的裹挟下,把矛盾转嫁给你。
这种矛盾心态,暴露无遗。
![]()
在柏林的博物馆岛,展厅里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氛围原本庄严而静谧。
可是,走近展柜,你会发现那块“请勿触摸”的提示牌格外刺眼。
德文版本字体小巧、语气温和,而紧挨着的中文版本却被印成了鲜红色的加粗大字,占据正中央的位置,末尾还特地加上一个感叹号,气势汹汹。
那种刻意区分的设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冒犯,仿佛只需一句中文就能自动联想到“不守规矩”的游客是哪里的。
在慕尼黑最繁华的商业街上,类似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许多公共场所的禁烟标志上,德文和英文都被缩得极小,而中文却被单独放大数倍,黑体字笔笔扎眼,仿佛整块牌子就是专为中国人设立。
路人走过,哪怕不懂德语,也能立刻感受到那股“区别对待”的意味。
![]()
但这些国家里最过分的,莫过于韩国。
若说其他国家张贴中文标语,多少还能解释为为了方便沟通、避免误会,那么韩国的做法,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无论是在景区、商场,还是地铁站、餐馆,几乎每一条提醒后面都要特意加上一句“尤其是中国人”,仿佛不这么写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优越感”。
![]()
在济州岛,一块醒目的警示牌格外刺眼。
上面全是中文,写着“请勿在此排泄垃圾、请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却没有任何英文或韩文翻译。
那种刻意区分的意味,不言而喻。
![]()
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些韩国餐厅干脆在门口贴上告示:“中国人禁止入内”、“本店不接待中国游客”,甚至还有老板在采访中理直气壮地表示“中国客人太吵”。
这些字句,让无数热情赴韩消费、支持当地经济的中国游客心寒至极。
![]()
9月29号,韩国刚刚宣布对中国团队游客重新开放免签政策,时间掐得极准。
正好赶在中国的国庆黄金周前,摆出一副“热情欢迎”的姿态。
明洞的大街小巷立刻热闹起来,免税店连夜挂上“欢迎中国游客”的红底白字横幅,橱窗里贴满了“特价”“限时折扣”“买二送一”等中文标语。
![]()
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开始临时恶补中文,嘴里念叨着“你好”“刷卡”“谢谢”这些简单句,生怕少学一句就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整个明洞仿佛在一夜之间复活,一副急切盼着中国游客来“救市”的模样。
可偏偏在另一边,首尔街头却上演着另一番荒唐景象,竟有极端分子整反华游行。
![]()
一边高喊“欢迎中国游客”,一边又公然挑衅中国的尊严,这种自相矛盾的双面嘴脸,怎能不让人愤懑?
说到底,韩国旅游业是真急了。
疫情三年,明洞曾经人潮涌动的街区如今门可罗雀,化妆品店倒闭近三成,许多小商户苦苦支撑。
济州岛上原本专做中国客生意的民宿老板,如今冬天连地暖都舍不得开,只能靠偶尔几单本地客维持生计。
![]()
毕竟当年中国游客可是带着“购物特种兵”的称号来的,人均消费动辄上万元,免税店里的香奈儿、迪奥柜台被抢到要限流。
如今,这场“黄金周免签”更像是一场经济自救行动。
政府想靠中国游客的钱包给旅游业“续命”,甚至连SK海力士的工程师都在感叹:“只要游客多点消费,或许能多少缓解芯片行业的寒冬。”
![]()
笔者认为
那些只盯着游客钱包,企图用几句冰冷的中文标语和一套双重标准来“管理”游客的地方,正在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们最终会发现,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批批游客,更是分享未来发展机遇的门票。
旅游的本质,应该是人与人的相遇,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
当标语取代了微笑,当算计取代了真诚,这场游戏中,不会有任何一方成为真正的赢家。
![]()
参考信源
界面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