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果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全面提速,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1987年,我在成都市体改委和经济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主管经济体制改革。
创业敢为天下先
![]()
上世纪80年代成都街景
那年10月,两个年轻人来到我办公室,小心翼翼地询问能不能支持他们开一家当铺,并随手拿出了一张载有苏联国内开办当铺消息的报纸。他们是成都华茂金属丝网门市部的,下属的一个门市部生意比较清淡,铺面有空余,苏联开当铺的消息让他们萌生了同样的念头。
我看了他们带来的报纸,这是一份《参考消息》,上面有一篇题为《莫斯科的当铺》的文章,介绍当时莫斯科有8家国有典当行,典当余额7800万卢布,每年上缴国库的利润达1000万卢布。的确,20世纪80年代后期,典当业在前苏联很兴旺。典当行的生意很好,许多人为了典当甚至要花上近一天的时间排队才能如愿。
放下报纸,我又认真地看了他们以企业名义提交的一份报告——《关于开设“典当商店”的构想》。在那个时代,敢闯敢试敢干的改革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我想,苏联的体制已经够僵化的了,他们在莫斯科都允许开8家当铺,我们在成都试办一家总不至于不可以吧。思前想后,我觉得作为成都市体制改革的主管部门,没有理由不支持这两个年轻人的试验。就这样,我和市体改委相关处室的同志,与他们一起研究重开典当行业的可行性。
11月底,在讨论最后的方案时,却遇到了难题。有同志提出,此事事关重大,又属特殊行业,需要报批才能开办。但是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还颇具“资本主义色彩”的东西,即使报了谁又能批呢?我们担心一旦报批,此事可能会遥遥无期,八成会胎死腹中。经过细细斟酌,我建议作为改革的试验,可以先不报批,支持他们先办起来试试再说,这叫“先上车后买票”,错了关门就是了,责任在市体改委。如果成功了,就再报批不迟。经过大家的讨论,方案得以通过。
由市体改委牵头,市公安局、市工商局、西城区(现青羊区)政府及祠堂街办事处等一路放行,从提出开办典当行的构想算起,只用了短短 40 多天就办妥了所有的手续。不久,我们也收到从北京传来的消息,国家体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事表示赞赏和支持。
录音机和路费
![]()
1987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开张营业(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1987年12月23日,华贸金属丝网门市部的同志领到正式营业执照。12月28日,成都市体改委举行记者招待会。12月30日,成都市西御街72号门前鞭炮鸣放,热闹非凡,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正式开业,宣告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家典当行成功诞生。
第一个进当铺的是位大学生。学校就要放假了,他要回家,但父母寄来的路费被他给弄丢了。那时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如果写信回家要钱,等钱寄来需要一两周时间,而向别人借钱他又觉得难以启齿。听说西御街开了一家典当商行,他便提着录音机走进了当铺。经过评估,当铺给了他40元。大学生原先曾为存放录音机发愁:放在老师那里,怕给老师添麻烦,放在同学那里,怕给他弄坏了。现在放在当铺也算适得其所。一个月假期结束,到典当服务商行赎当,扣除合理的费用,他又可以提回录音机学英语、听音乐了。
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名扬四海,国内外不少媒体称之为“新中国的红色当铺”。作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成都重开当铺一事被载入了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瞭望》周刊先后两次载文评论重开当铺这件事,文章特别提到“成都市的这一做法是有胆量的,搞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这样的胆量。”国外媒体最关心的是重开典当行为什么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上海,而是在成都。我们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们的依据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支持我们大胆试验,社会需要我们作改革的多方面探索。
规范行业服务大众
![]()
1988年时任成都市市长胡懋洲给华贸典当行的题词
成都重开当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许多人到典当行了解情况、学习考察,认为这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
典当是一个行业,一种经营形式,可以成为服务大众的经营方式。为规范管理、避免恶性竞争,成都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典当业同业公会。成都的做法很快就被外地效仿。据不完全统计,仅仅过了一年,全国的典当机构就达到了 180 家。 1996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清理整顿后核准的典当机构有 1300 多家。成都市在改革中吃了典当这只“螃蟹”,实践证明这项探索是成功的,对社会是有益的,对解决个人和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