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托育从业者而言,如何科学构建 0-3 岁婴幼儿培育体系、提升照护与教育质量,始终是行业探索的核心议题。新加坡幼儿培育署(ECDA)2023 年修订发布的《婴幼儿培育框架》(Early Years Development Framework,简称 EYDF),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范本。这份聚焦 0-3 岁婴幼儿成长的专业手册,以 “为每个孩子创造良好人生起点” 为愿景,从发展领域、指导原则到教师角色,构建了完整且可落地的托育实践体系,值得每一位托育从业者深入研读。
![]()
一、手册核心定位:衔接 “养” 与 “教”
在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体系中,《婴幼儿培育框架》与针对 4-6 岁儿童的《培育幼儿:新加坡学前课程框架》形成无缝衔接,共同覆盖了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期的完整成长周期。而对于 0-3 岁这一 “大脑发育黄金期”(每秒可形成超百万个神经连接),手册精准抓住了托育服务的核心矛盾 —— 既要满足婴幼儿的基本照护需求,又要挖掘日常场景中的教育价值,真正实现 “养教结合”。
手册明确指出,0-3 岁婴幼儿的学习并非依赖刻意的 “教学”,而是源于护理常规、游戏探索与人际互动。这种理念恰好契合中国托育行业 “以养为主、教养融合” 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打破 “重照护、轻发展” 的传统误区提供了重要启示。
![]()
![]()
二、四大发展领域:构建 0-3 岁婴幼儿全面成长坐标系
手册将婴幼儿发展划分为认知、沟通和语言、身体、社交与情绪四大核心领域,每个领域均配套具体的发展目标(DG)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让托育从业者能清晰把握不同阶段(2 个月 - 18 个月婴儿、18 个月 - 4 岁学步儿)的培育重点。
1. 认知发展:从 “感官探索” 到 “逻辑萌芽”
认知并非简单的 “认物、数数”,而是婴幼儿理解世界的思维能力。手册提出三大目标:
激发好奇心:婴儿通过追踪物体、摇晃玩具探索因果关系,学步儿则会主动提问 “为什么”“是什么”;
感官运用:鼓励婴幼儿用看、听、摸、闻、尝等方式感知环境,比如通过玩水、玩沙理解 “多少”“沉浮”;
模式认知:引导识别形状、颜色、大小的关联,例如学步儿通过分类玩具、背诵数字儿歌建立初步逻辑。
2. 沟通和语言:双语言环境下的 “早期启蒙”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特色在手册中体现明显,强调英语与母语(如华语、马来语)的同步发展,核心目标包括:
聆听乐趣:通过儿歌、故事让婴幼儿感受语言节奏,婴儿会用微笑、咿呀声回应,学步儿能跟着律动;
多元表达:允许婴幼儿用手势、声音、简单词语传递需求,比如婴儿伸双手表示 “要抱抱”,学步儿用 “没有了” 表达杯子空了;
前阅读兴趣:提供软布书、立体书,鼓励婴儿翻书、指图,学步儿复述熟悉故事,培养阅读习惯。
3. 身体发展:大肌肉与精细动作 “同步进阶”
身体发展不仅是 “会爬、会走”,更关乎健康习惯与动作控制:
健康安全意识:婴儿通过非语言信号表达需求(如口渴时哭闹),学步儿学习自主进食、洗手、规避障碍物;
动作协调:婴儿练习抬头、翻身,学步儿参与跑跳、球类游戏,提升平衡与力量;
精细动作:从婴儿抓握玩具,到学步儿涂鸦、扣扣子、堆叠积木,锻炼手部控制力。
4. 社交与情绪:奠定 “安全感” 与 “同理心” 基础
0-3 岁是情绪与社交能力的关键窗口期,手册特别强调:
自我意识:帮助婴幼儿认识 “我” 的独特性,比如婴儿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学步儿表达 “我喜欢”“我能行”;
情绪管理:教婴幼儿识别情绪(如 “开心”“难过”),婴儿通过吸吮手指自我安抚,学步儿在情绪激动时主动寻求 “安静角落”;
关系建立:鼓励婴幼儿与教师、同伴互动,从婴儿对熟悉面孔的微笑,到学步儿分享玩具、安慰同伴,培养同理心。
值得注意的是,手册特别提醒 “个体差异”—— 并非所有婴幼儿都遵循统一的发展节奏,从业者需避免用 “里程碑” 过度评判,而是关注每个孩子的 “进步幅度”。
![]()
![]()
![]()
![]()
四、教师四大角色:托育从业者的 “专业能力画像”
手册打破了 “保育员” 的传统定位,将教师视为婴幼儿成长的 “关键成人”,明确四大角色职责,为中国托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清晰方向。
1. 深思熟虑的规划者: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设计”
教师需结合婴幼儿的兴趣与发展目标,规划环境与活动:
物理环境:设置安静区(软垫、轻柔音乐)、探索区(感官材料),确保材料易取放;
时间安排:保持常规的可预测性(如 “用餐 - 游戏 - 午睡”),但灵活调整,不打断婴幼儿的专注游戏;
过渡环节:用儿歌、小游戏减少 “换活动” 的抗拒,比如唱 “收拾玩具歌” 引导学步儿整理物品。
2. 积极回应的引导者:做 “脚手架” 而非 “主导者”
借鉴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教师需在婴幼儿现有能力基础上适度支持:
观察优先:“退居其后” 记录婴幼儿的行为,比如发现学步儿对绘本角色感兴趣,再设计相关游戏;
搭建鹰架:当学步儿搭积木倒塌时,不直接帮忙,而是提问 “要不要试试把大积木放下面?”;
差异支持:对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采用 “四个 A” 原则(意识、敏锐度、调整、倡导),比如为语言发展较慢的婴儿提供更多一对一对话机会。
3. 反思性的实践者:在 “复盘” 中提升专业
手册强调,优秀的托育从业者需持续反思:
检视自身行为:是否因急躁打断了婴幼儿的探索?与家长沟通时是否尊重其文化背景?
参与专业学习:参考《幼儿教师的专业守则》,通过工作坊、社群交流更新知识,比如学习如何引导双语环境下的语言发展。
4. 协作的伙伴:联结家庭与社区
托育不是 “机构单方面负责”,而是多方协作的结果:
家庭合作:通过联络簿、家长会、视频分享婴幼儿在园情况,同时了解家庭动态(如家中添新成员),调整照护策略;
社区联动:链接图书馆、公园、儿童机构,组织户外探索、亲子活动,拓展婴幼儿的学习场景。
![]()
![]()
完整版会员在托育服务应用平台学习
托育尚贤院
为托幼园所、妇幼保健机构、高职院校
提供完整专业的托育服务支持与培训服务
尚贤院更多专业内容:
2025年6月版《儿童肖像权授权协议模板》(托幼园所适用)
托育机构,乳儿班0-1岁婴幼儿活动设计表
婴幼儿托育专业2025最新教学标准(图谱)
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建设.PPT
幼儿园办托基础手册
7张图,92个关键信息,婴幼儿回应式照护知识导图
托育园所午睡巡检要求15条+巡检表
0-3岁婴幼儿发育评估对应表
托育服务常见玩教具配备(图)
托育园长的一日工作记录表
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评估(感觉、动作、语言)
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发展评估(社会行为、情绪发展)
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指南
图解:乳儿班环境设计及教玩具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