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姚慧
“没想到不用跑法院,在家门口的工作室就把钱追回来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淄博市博山区市民王国栋拿着刚到账的5万元贷款补偿金,对当地“融E解”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连连称赞。这是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打造“融E解”品牌以来,成功化解的众多金融纠纷中的一个缩影。
王国栋此前在某银行办理了一笔小额经营贷款,因对还款计息方式存在误解,导致逾期后产生了超出预期的违约金,与银行沟通多次未能达成一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来到博山金融监管支局“融E解”工作室求助。工作人员当天就联系了银行信贷负责人,邀请双方到工作室面对面调解。调解中,工作人员结合金融监管政策耐心解释计息规则,又考虑到王先生的实际经营困难,银行根据相关规定减免部分违约金。经过2个小时的沟通,银行最终同意减免30%的违约金,王先生也承诺15日内还清剩余款项,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不到一周,王先生就收到了银行退还的超额违约金,纠纷圆满解决。
这样高效调解,源于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对“融E解”品牌的精心打造。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该分局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县域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府院联动、审判保障”的纠纷解决路径,推动大量金融纠纷在萌芽状态、基层一线得到化解。截至2025年6月末,淄博辖区各支局在“融E解”品牌下设立的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均已正式挂牌,标志着当地县域金融纠纷调解迈入专业化、规范化新阶段。
“一站式”服务让纠纷“一站止”。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各支局成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提供从纠纷接收、分流、调解到快速立案、司法确认的“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工作室遵循“自主协商、行业调解、行政查处、司法兜底”路径,先引导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协商,协商未果可向监管部门反映,涉及民事权益纠纷还能进入速审快裁程序。2025年3月13日,博山金融监管支局“融E解”工作室揭牌,统一处理法院委派的金融纠纷诉讼案件和支局委托的投诉调解,实现“立案+调解+司法确认+速审快裁”无缝衔接。
“双进入”机制促府院“双联动”。通过推动纠纷调处和人员调解双向进入,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实现了与法院的高效联动。各区县法院可在立案或开庭前将金融案件委派给调解组织,减轻司法压力;调解未果的案件则转由法院判决,保障公平。同时,调解组织与法院互聘调解员,3名支局工作人员已成为法院诉前调解特约调解员,经其调解达成的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并强制执行,形成完整闭环。截至7月末,博山、临淄相关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达 100%,博山工作室还成功调解法院委派案件33件,涉及金额 580.2万元。
“云平台”助力解纷“一网通”。为破解传统调解程序多、成本高的难题,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各支局打造“线上+线下”模式,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案件在线委派、法官在线指导、资料云端传输等全流程线上操作。其中,临淄支局联合当地法院打造的金融“E+智慧法庭”,整合多方资源提供远程调解、风险预警等服务,大幅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网格化”阵地架起“连心桥”。通过对接乡镇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等基层单位,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将工作重心下沉。一方面,完善金融教育“网格化”机制,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对多元化解机制的知晓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在基层设立金融纠纷化解工作室,方便群众参与调解,并引入“乡贤”“五老人员”等本土调解员组建联合调解团,拉近与群众距离,推动矛盾高效化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