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若是
‘苟且偷生
,明天必将
穷途末路
。”
——鸿雁电器总裁王米成
王米成,鸿雁电器总裁,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智能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洞察时代大势,带领鸿雁从传统电工企业成功转型为智慧家居生态引领者。他细究用户需求,摒弃“伪智能”技术,让技术更有人性,让智能回归生活。
他是带领企业转型的“王总”,也是短视频博主“大米”。近期,他在其个人视频号“大米—鸿雁王米成”上发布系列短视频,表达了对智能家居(照明)行业的洞察和见解。本期,大照明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
▲ 鸿雁电器总裁王米成
视频号:@大米—鸿雁王米成
01
全屋智能,未来只剩5家?
最近何小鹏(小鹏汽车董事长、CEO)和罗永浩聊了一个观点——未来的新能源车可能只剩下5家了。每一个行业其实情况都是类似的,新兴的行业起来的时候,会有很多企业会进入到这个行业。比如说以前的LED照明(行业)一样,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也是。
从2015年左右到今天,也过去了十年,当时那么多的企业都在讲智能家居,但是到了今天,你看讲(智能家居)的企业其实是越来越少,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开始在提升。
![]()
![]()
我觉得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至少需要这么三种能力:
第一、技术能力。智能家居还不是一般的行业,它是传统行业升级,我们讲的智能家居是个软硬一体的系统,它不仅仅是某个智能的单品,也包括场景的能力、控制的能力,包括现在我们讲的云的能力,包括一些计算的、AI的能力等等,它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说未来能够在行业生存下来的话,它的综合技术能力都比较强。
第二、核心产品能力。其实,全屋智能有个标配,它的控制端是用智能面板的,然后跟手机端APP联通。所以讲到全屋智能的时候,你一定不能脱离智能面板。
第三、服务能力。智能家居它是一个技术链路很长的行业,同时涉及到系统,又涉及到大量的用户,从设计、安装到交付,都有一揽子的工程要去做,所以就很考验企业在一线市场有没有这种服务能力。(如果)品牌企业它全国的网点铺得很多,它的能力就比较强。
![]()
![]()
而一些科技型的企业,它可能技术方面确实挺不错的,但它为什么没起来呢?其实它没有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从软硬件开始,包括现在AI等等核心的产品,到最后一个你服务的能力,这是决定智能家居行业(企业)最后能不能胜出最主要的几个因素。
全屋智能行业最后洗牌只留下5家企业?是不是5家不一定,有可能更少两三家,也有可能七八家。鸿雁在构建智能家居赛道的时候,其实是比较关注我前面讲的三种能力的。(至于)鸿雁是不是这剩下的5家企业之一,最终还是要让用户来评判,但是我们(鸿雁)一定是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02
智能家居10年投5个亿,
究竟值不值?
在智能家居里面,我们(鸿雁)十年投了5个亿,其中有3个多亿是投在研发上面。5个亿这么大投入,但是我感觉这个市场还不是很景气,没有真正像预期一样地爆发出来,那这个钱是不是白花了呢?
这里面有些原因:比如说技术方面,大家讲的互联互通、标准协议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呢,其实我们过去也走了些弯路,比如说一些“伪智能”,就是我们对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的把握是不够的。
其实,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总认为,今天我们若是“苟且偷生”,明天必将“穷途末路”。我觉得智能家居确实没有催生一个新的行业,但是给我们这些传统的照明电工行业(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转型升级机会。
![]()
以前大家一提到“鸿雁”,就会说“鸿雁就是做开关插座的”,但是现在大家对鸿雁的第一印象是“做智能照明的、智能家居的”。行业当中一个朋友给我讲,他说“你投5个亿,换来鸿雁整个品牌形象的转变”,他认为“非常值”。
通过这十年,我们构建起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数字化布局。我们现在发布就是两张图:一张是面向家庭的智能化的应用的产业布局图;另外一张是面向商用办公的,数字场景应用的图,它体现的客户价值是有区别的,但是它应用的技术和产品很多是类似的。
这几年布局,其实也有在市场上体现出效果——房地产近几年在推广应用(智能家居)。并且,这两年来,我们经销商的数量是翻了一番的。目前这个行情新增这么多经销商,他们都是奔着鸿雁的数字产业,特别是智能家居的这些产业、技术及产品来的。
![]()
我们付出的代价,从纸面上来看,我们叫“代价不菲”,但是内涵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我们对未来要有信心。一个新的赛道,其实在我面前呈现得越来越清晰。而鸿雁一定是站在这个赛道起点的。
03
智能家居的伪智能:
拒绝智商税,让智能回归!
经常会有人这么炫自己家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我家里的灯光,更有甚者说“你看,我可以远程控制家里面的烤箱”。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话题:伪智能。这两年讲到“智能家居”,大家炫科技的时候,我总觉得大家被误导,比如说万物互联、云端连接、远程控制等,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科技也许很炫,但并不是家庭非常需要的。
家庭本地化的管控,其实更便捷,也更人性化。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我们觉得不需要远程控制,也不需要通过云端连接。你去炫这些云平台,或者说远程控制,这种技术在家庭里面它就是个伪需求。
![]()
![]()
当然有一些智能家居,用在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方面,比如说卫生间里面比较湿滑,老年人容易跌倒,毫米波雷达的智能照明,它在(老人)跌倒的时候会进行检测,会报警报给谁呢?比如他的子女,或者社区的机构,或者说其它外部的服务单位。这些信息我们都汇总在云端去连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些远程的控制、云端的连接,那或许是需要的,也是比较实用的。
我们家庭里面有大量的设备,它们只需要在本地简单地操作去解决问题。你去做云端连接、远程操作的话,反而会带来一些安全上面的风险和隐患。拒绝智商税,让智能回归;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
![]()
![]()
04
智能家居:去伪存真,
在用户痛点里寻找刚需场景!
智能化对未来生活的改变,大家还是有期待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以前有很多做得很炫酷的、技术性的东西,但是它没有打动真正用户的痛点,可能大家玩了以后就放下了。所以,我们也在探讨:智能化、数字化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除了生活便捷等以外,我们还要看看在家庭里面,它有没有带来一些节能低碳,比方说,我们在客厅里面、卧室里面安装一个毫米波雷达感知的风扇灯。当你入睡的时候,可能有套算法,让它调控整个风扇与空调之间的联动,帮你把温度调控到一个比较舒适的区间。这样的话,让用户觉得,他们是很需要这些场景的。
![]()
所以,我们从原有的比较宽泛的所谓“全屋智能”的概念,转向精准地定位于一个个小的场景,去满足我们用户的内心他所真正需要的一些技术和产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技术、产品方面,它是有一套AI的算法在里面的,而不是说简单的感知,因为它要做一些推理、算法。
其实,我们还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跟泛家居行业的企业去做融合,就是我们大家一块来做。我们非常讲究用户的场景,用户其实他需要的是什么呢?一个生活空间,你整体给他打造好,电器、柜子、照明、控制等等都结合在一起。那基于这些的话,我们就要去跟这些行业(泛家居行业)进行融合,然后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
05
智能家居选小米or华为?
我劝你先想清楚这5个问题!
常常有人问我:新房做全屋智能,选小米还是华为?其实这个问题呢,就有点像我们喝咖啡,有的人喜欢方便快捷,有的人喜欢精致拉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确实一旦你选错的话,你可能喝的就是一杯苦水。今天我不黑谁不吹谁,以我在智能家居行业十几年老兵的经验,先问大家5个问题:
问题1▍你现在用的手机和家电是什么品牌?
华为和小米在智能化战略方面,都是讲“人、车、家”战略。“人”主要是在手机可穿戴设备方面,“家”“车”的底座就是鸿蒙系统或者说米家平台。如果说你平时用的是小米的手机,那么你的智能家居跟米家这个平台,它会给你匹配。
问题2▍更看重生态开放,还是极致体验?
从米家小米这个平台来讲的话,因为它有大量的生态产品,可能米家它的生态的开放度更高,也就是说你选择的余地更大。那么,华为的鸿蒙系统,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状态下的极致生活体验。
![]()
问题3▍前装,还是后装?
一般来说,前装的话,从系统稳定性来讲的话,我们建议做一些有线的方案。它在末端延伸端做一些无线的方案。那么华为是自称“PLC”(电力线通信技术),它是个有线方案,它讲稳定。
那如果说家里局部改造,布线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呢?选米家平台的产品,也就是用小米的一些生态的产品,来做您的一个智能化的局部改造。
问题4▍预算多少?是想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
那相对而言,华为因为它走的是一个高端的路线,讲的是极致的体验,它的客单价是比较高的,动辄可能就是几万块钱。那么米家平台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生态,讲的是可以逐步地叠加(产品),而且初始的投资成本相对要比较低一点,性价比比较高。
![]()
问题5▍本地服务商哪家强?
因为智能家居,我们讲的“最后的一公里”,就是服务的问题。那么未来,出现问题的概率还是有的。谁在当地的服务能力强,你就去选择它,应该说对你解除未来的后顾之忧,是有很大的方便的。
如果问我会选择什么品牌的话,我觉得过去半年,鸿雁的行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这里面我们的判断是什么呢?未来家庭里面,局部改装型的、后装型的智能家居市场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产品,匹配到我们用户的手里。
综合整理
···THE END···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